在獨處中尋找力量:藝術銀行「再來呢?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空間」特展

在獨處中尋找力量:藝術銀行「再來呢?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空間」特展

西元1348年,為了躲避席捲歐洲大陸的黑死病,十位男女遠赴佛羅倫斯郊外別墅,每人輪流講一個故事,度過難熬的日子,這是文藝復興巨擘薄伽丘小說《十日談》的故事背景;而當時間快轉到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藝術銀行則提出「再來呢?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空間」作為展覽母題,讓後疫情時期的獨處時光,也能溫暖又療癒人心。

01藝術銀行「再來呢?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空間」特展

談及這次展覽發想,主辦單位藝術銀行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在家工作、隔離,逐漸成為生活中的新常態。在此情況下打造理想的獨處空間,正是這次疫情迫使人們直面的重要課題。

為了深入討論這個題目,藝術銀行除了邀請長期合作的「馥閣集團:馥閣設計&拾卓設計& JOSUIa軟裝」、「初倉設計整合有限公司」、「雅群空間設計X構享聚落Compose」三組室內設計團隊共同發想「獨處關鍵字」,也請合作團隊選出與關鍵字相呼應的藝術作品。

對此,藝術銀行策展人曾巧竹表示,「有別於多數人喜歡風格明亮、甜美的藝術品,空間設計師往往能選出風格獨特的作品,我們也想要藉由空間設計師的選品眼光,帶來不一樣的策展視角。」

藝術銀行獨處關鍵字:多功能、幽默、其他生物  
首先就主辦單位而言,藝術銀行以「多功能」、「幽默」、「其他生物」為獨處關鍵字,呼應在家工作期間,住家身兼辦公室的「多功能」狀態,並強調獨處時「幽默」和「其他生物」的陪伴,正是療癒人心的關鍵力量。

藝術銀行認為,「以充滿無厘頭的幽默感,來面對生活中各種『卡卡』狀態」,便是最理想的獨處。因此,團隊特別選出紀人友的〈鼻子癢〉、林思瑩的〈日常拉不拉〉二件作品,從〈鼻子癢〉中人物以雞爪抓癢的畫面,到〈日常拉不拉〉中的雙頭拉不拉犬,雖然藝術的表現形式不同,但都以幽默的態度,回應生活中的「卡卡」。

02紀人友《鼻子癢》水墨作品

03林思瑩《日常拉不拉》雕塑作品

▲(上圖) 紀人友《鼻子癢》水墨作品 (下圖) 林思瑩《日常拉不拉》雕塑作品

馥閣集團獨處關鍵字:包覆、觀看、畫面  
而在藝術銀行之外,「馥閣集團:馥閣設計&拾卓設計& JOSUIa軟裝ㄒ」則在黃鈴芳設計長領軍下,提出「包覆」、「觀看」、「畫面」三組關鍵字。

說起關鍵字的發想過程,黃鈴芳設計長表示,「我獨處時很喜歡在一個狹小、『包覆』的空間中看紀錄片,『觀看』、『畫面』都會讓我在看紀錄片時,進入深沉且自由的自我對話狀態,這就是我心中最理想的獨處。」

舉例而言,廖文豪的〈賞石圖〉中,畫中人如石化般獨自看著石頭,而觀看這幅作品的人,彷彿也沉醉於〈賞石圖〉直到石化的境地,便是對於這種自我對話最貼切的描摹。而楊振華〈夏日水景〉畫中人裸體、無拘無束地躺在石頭上,彷彿跟魚兒彼此觀看的模樣,也是黃鈴芳設計長心中理想的獨處畫面;彭譯毅的〈羚〉則以線條勾勒羚羊飛躍的模樣,抽象手法為觀者開啟更多元的想像畫面,更能進入自我對話的深沉狀態。

collage_50

▲(左圖)廖文豪《賞石圖》水墨作品 (右圖)楊振華夏日水景版畫作品

初倉設計整合有限公司獨處關鍵字:閱讀、音樂、光  

至於「初倉設計整合有限公司」則在劉漢君總監的發想下,提出「閱讀」、「音樂」、「光」三大獨處關鍵字。

「我覺得閱讀能豐富心靈、音樂可以使人愉悅,而在空間中有光,更會讓人對生活有盼望。這三個關鍵字都是環繞著『心』,即便肉體被限制在某個空間中,『心』卻可以讓我們有無限的想像。」劉漢君總監說道,「〈影像日誌No. 20赤峰五金行〉這件作品,一開始有流水聲、慢慢敲打五金的聲音,在這非常安靜的時候,彷彿聽到了自己的心跳。我覺得這個作品非常切合我想要表達的獨處空間氛圍。」

▲影片張徐展《影像日誌No.20:赤峰五金行》裝置與新媒體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劉漢君總監也以野營為發想,在展覽現場實際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獨處空間。「在疫情時期,露營區總是人潮洶湧。但是野營直接將露營車開進自然中,是一個渾然天成的獨處空間。在夜色中,我也放了一盞營燈,表現出『黑暗中有光』的溫暖感受。」這不僅再次呼應關鍵字的「光」,更表現黑暗的疫情時期中,對於未來的昂揚希望。

「雅群空間設計X構享聚落Compose」獨處關鍵字:宇宙、平衡、超人  

最後,「雅群空間設計X構享聚落Compose」的張淑鈴創意執行總監則以「宇宙」、「平衡」、「超人」為三大關鍵字。

「獨處空間就是一個小宇宙,蘊藏無限的潛能與力量,就像林青萱的〈氣息〉中,那看似轉瞬即逝卻又永恆的活動證據;關鍵字『平衡』則代表每個人獨處時,可以好好自省,讓自己達成平衡,所以我們也以耿傑生的〈合群系列2:和聲-威利〉呼應人類身處在多元混雜的社會中,藉由獨處時的思考,試圖維持平衡的努力;最後,我們也用詼諧可愛的『超人』,表現人類在獨處時,經過思考不斷自我淬煉,最終變成超人的過程,更以李明道的作品〈鐵腳〉,表現自我突破的過程中,必須帶有如超人般勇往直前的力量。」


▲影片 (30s 預告) 林青萱《氣息》2012,動畫

06李明道作品《鐵腳》於2017年藝術銀行「FUN YOUNG遊戲」展覽展出照片

▲李明道作品《鐵腳》於2017年藝術銀行「FUN YOUNG遊戲」展覽

正如王爾德所說:「生活在陰溝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權利。」藝術銀行藉由「再來呢?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空間」特展中,那黑暗裡的溫暖營燈、勇往直前的鐵腳以及其它或沉靜、或幽默的藝術品,鼓勵人們在困頓的日子裡懷抱希望,也期待所有觀展的朋友,都能在獨處時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前進力量。

「再來呢?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空間」  

時間:2021.04.21~04.25

開放時間:4/21~4/22 10:00-18:00;4/23~24 10:00-20:00;4/25 10:00-17: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S4-027

詳細活動內容請參考:

藝術銀行官網 | 藝術銀行FB粉絲專頁 | 藝術銀行YOUTUBE

文字 | 郭慧  圖片提供 | 藝術銀行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SFMOMA)成立於1935年,是美國西岸首座聚焦現代與當代藝術的博物館。其擁有豐富館藏與精彩的展覽規劃,是到灣區旅遊時不可錯過的藝文景點之一。

最初,博物館設立於舊金山戰爭紀念退伍軍人大樓的其中一層,而後逐漸擴張,並成立60週年之際(1995年),遷入由瑞士建築師Mario Botta所設計的全新建築,正式擁有自己專屬的據點。至今,SFMOMA收藏超過50,000件藝術品,涵蓋繪畫、雕塑、攝影、建築設計與新媒體藝術等,致力透過展覽和公共計畫連結藝術與社會,成為舊金山灣區的重要文化中心。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圖片來源:Snøhetta)

Snøhetta負責翻新擴建

Mario Botta打造的這棟五層樓建築,在2016年交由Snøhetta進行翻新與擴建,保留既有的階梯式磚砌立面、頂部高聳的圓柱形塔樓和圓形天窗等,根據博物館藏品量身規劃展間,消除視覺混亂並保留空間簡潔。翻新後,博物館內部展示空間增加了近三倍,免費開放的空間也大幅增加,活動與展覽參觀人數也顯著成長,促進市民參與藝文發展。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圖片來源:Snøhetta)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圖片來源:Snøhetta)

SFMOMA必看當期展覽

▸ Afterimages: Echoes of the 1960s from the Fisher and SFMOMA Collections

展期|常設展

本展探討1960年代的文化浪潮與藝術運動如何持續影響當代藝術。1960年代的藝術運動與彼時社會、政治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展覽從普普藝術、概念藝術、極簡主義等子展區切入,展出包括Felix Gonzalez-Torres、Kerry James Marshall、Jenny Holzer、Andy Warhol,以及館藏最新收錄的Virginia Jaramillo、William T. Williams、Charlotte Posenenske等藝術家。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攝影:Lucinda Chen)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圖片來源:SFMOMA)

▸ Yayoi Kusama: Aspiring to Pumpkin’s Love, the Love in My Heart

展期|2023年9月16日至2025年秋季

作為草間彌生長期以來的標誌性符號,南瓜自1940 年代便出現在她的繪畫、雕塑、裝置藝術與詩歌中;而象徵「自我消融」的圓點圖案,則是一種與宇宙合而為一的過程。這件南瓜雕塑為草間彌生近期的創作之一,為一顆龐大的五莖南瓜,呈現藝術家對於和平與喜悅的嚮往。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圖片來源:SFMOMA)

▸ Yayoi Kusama: Dreaming of Earth’s Sphericity, I Would Offer My Love

2024年6月22日至2025年秋季

SFMOMA展出的另一件草間彌生作品,帶領觀眾進入藝術家萬花筒般的世界。這件沉浸式裝置以多彩光線宇宙為主題,表面鑲嵌大型透明壓克力圓點,內部則透過彩色窗戶的折射光線,營造出動態變化的重疊圓形圖案,搭配鏡面材質使整個空間呈現持續變化的視覺效果。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攝影:Lucinda Chen)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圖片來源:SFMOMA)

▸ Olafur Eliasson: One-way colour tunnel

展期|常設展

冰島-丹麥藝術家Olafur Eliasson作品,其為一座由三角形玻璃與壓克力面板組成的拱形隧道,位於SFMOMA最上層,橫跨建築中央的圓形挖空區域。當觀眾穿越其中時,色彩會不斷變化,帶來流動的視覺體驗。藝術家希望藉由此裝置邀請觀眾重新思考自身與周圍環境的關係:「花時間去感受空間,無論是在博物館內,或是外部世界。」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攝影:Lucinda Chen)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圖片來源:SFMOMA)

▸ Ragnar Kjartansson: The Visitors

展期|2022年11月5日至2025年9月28日

冰島藝術家Ragnar Kjartansson的影像裝置作品,以九個同步播放的螢幕,呈現一場沉浸式的音樂體驗。影片拍攝於紐約上州Rokeby,由藝術家本人與他的音樂家朋友們分別身處不同房間,透過各自的樂器與聲音,合奏出一首動人的歌曲。每個房間的場景與聲音彼此獨立,卻又在音樂中交織成一體,形成獨特的合奏效果。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圖片來源:SFMOMA)
探索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由Snøhetta擴建翻新,集結草間彌生、安迪沃荷等經典作品
(圖片來源:SFMOM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大阪世博「法國館」揭開法式生活藝術的養成之道!LV、Dior都參展,交織時尚工藝的自然劇場

大阪世博法國館

說到法國,你最先想到什麼?是浪漫,或是時尚?以上兩者都被巧妙融入2025大阪世博「法國館」當中!

法國館以「愛的頌歌」為題呈獻一座「自然劇場」,外觀如劇院舞台的場館內暗藏著蜿蜒廊道,揭開法國在藝文、時尚、科技等領域的精湛技藝,屋頂花園則重現法國自然風光,鼓勵人們與大自然建立聯繫。此外,由LVMH策劃的時尚內容亦值得關注,集團旗下時裝屋Louis VuittonDiorCeline及珠寶世家Chaumet,都將以工藝為切角,帶來結合日本文化與自然元素結合的展覽。

大阪世博法國館
2025大阪世博法國館。(圖片來源:Coldefy、CRA-Carlo Ratti Associati)

發想自日本紅線傳說的「愛」之敘事

日本流傳著「命運紅線」的傳說,意指命運註定被牽絆的兩個人,會透過小拇指上一條看不見卻堅韌、彷彿被施以魔法的紅線相互聯繫著。法國館浪漫地以紅線傳說延伸出「愛的頌歌」主題,讓愛的3種形式——「愛自己」、「愛他人」及「愛自然」——貫穿展館建築及展覽內容,講述法國在藝術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精湛技藝(savoir-faire),如何成就法式生活風尚;同時將法國自然地貌融入展館,揭示人類在生活中與自然連結的重要性。

大阪世博法國館
(圖片來源:Coldefy、CRA-Carlo Ratti Associati)

連結人類與非人類世界的「自然劇場」

法國館的位置非常理想,面向大阪世博主入口,訪客一出地鐵站遠遠就能看到。場館由法國、義大利建築及設計團隊ColdefyCRA-Carlo Ratti Associati攜手,以「自然劇場」(Theatrum Naturae)為概念,打造一處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棲地,詮釋設計連結人類與非人類世界的力量,鼓勵觀眾重新發現與大自然之間的連結。

大阪世博法國館
(圖片來源:Coldefy、CRA-Carlo Ratti Associati)

來到法國館入口,迎面的是富現代感、向外開放的立面,正面像是一座面向公眾的劇院舞台,側面則完全被覆蓋,為後續「好戲」保留神秘感,吸引訪客入內一探究竟。場館路徑先引領訪客沿著蜿蜒樓梯向上,漫步觀景陽台般視野開闊的環形步道觀展,最後抵達屋頂花園,再緩緩步行返回地面。

大阪世博法國館
(圖片來源:Coldefy、CRA-Carlo Ratti Associati)
大阪世博法國館
(圖片來源:Coldefy、CRA-Carlo Ratti Associati)

屋頂花園,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棲地

屋頂花園是法國館的一大亮點,這是一座歡迎所有生物棲息的樂園,景觀重現法國不同地區、從高山到海岸的自然風光,提醒人們時刻與自然保持聯繫。此外,完全被植物覆蓋的屋頂自成微氣候,能在炎熱夏日有效為場館內部降溫,有助於減少可能產生的城市熱島效應。

大阪世博法國館
(圖片來源:Coldefy、CRA-Carlo Ratti Associati)

深入探究法式工藝!LV、Dior、Celine、Chaumet齊聚法國館

雖法國館內容涵蓋藝術、文化、科技、生態等領域,但說到法國,怎能不提時尚?繼擔任2024巴黎奧運主要贊助商後,LVMH集團再度參與國家盛事,其旗下時裝屋、珠寶世家等都將呈獻精彩內容:Louis VuittonDior將策劃常設展(4/1310/13),CelineChaumet帶來快閃展覽(4/135/12),展現深厚的硬箱、時裝及珠寶工藝底蘊,呼應法國館展現法式精湛技藝(savoir-faire)的精神。以下帶看各展覽亮點:

▍Louis Vuitton,穿越時空的硬箱圖書館

2024年底開幕的紐約臨時旗艦店,Louis Vuitton再度與來自OMA的日本建築師重松象平(Shohei Shigematsu)合作,構思一場以「硬箱圖書館」為亮點的展覽。現場將集結85Louis Vuitton具代表性的硬箱作品,及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Daito Manabe)創作、畫面如夢幻晶洞的錄像裝置,展現品牌引以為傲的硬箱製作工藝;聲音場景也毫不馬虎,由法國媒體聲音研究中心(IRCAM)特別設計。

大阪世博法國館
(圖片來源:LVMH)
大阪世博法國館
非大阪世博展覽現場,僅示意。上圖左為Louis Vuitton曼谷概念店「LV The Place」的行李箱隧道;右為2022年於洛杉磯舉辦的《200 個旅行箱,200 位夢想家》展覽。(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Dior,時裝到香氛、歷久彌新的法式優雅

展覽以呼應法國國旗藍、白、紅三色的經典「Dior Bar Jacket」揭開序幕,這款源自1947年的設計藉束腰剪裁凸顯女性身體線條,在二戰後掀起「New Look」時尚革命,傳承至今也由歷任創意總監延伸出多代版本。

大阪世博法國館
展覽以呼應法國國旗藍、白、紅三色的經典「Dior Bar Jacket」揭開序幕。(圖片來源:LVMH)

緊接時裝的是Dior香氛作品,Miss DiorJ’adore等名作一字排開,將與日本設計師吉岡德仁、攝影師高木由利子之作,一同在法國佈景設計大師Nathalie Crinière打造的佈景中閃耀光芒。

大阪世博法國館
非大阪世博展覽現場,僅示意。上圖為Dior 2024年於東京舉辦的《Miss Dior: Stories of a Miss》展覽。(圖片來源:Dior)

▍Celine,串連巴黎意象與日本傳統工藝

Celine從日本「漆器」(Urushi)切入,將其與自家經典標誌「Triomphe」串連,展現品牌與日本文化及工藝知識間的連結;現場也將展出視覺藝術家中村壯志(Soshi Nakamura)及致力推廣漆器工藝的「彦十蒔絵」之作

大阪世博法國館
Kaia Gerber與Danielle演繹Celine「Triomphe」包款。(圖片來源:Celine)

開展之前,先來認識「Triomphe」的有趣出身!故事得從1970年代說起,當時品牌創辦人Céline Vipiana的車子在巴黎凱旋門附近拋錨,等待支援時她意外發現圍繞凱旋門的鎖鏈是由雙C組成,恰巧呼應自家品牌,於是以鎖鏈為靈感設計出「Blazon Chaîne」圖樣;時間來到2018年,Hedi Slimane擔任品牌創意總監時為這經典圖樣取了新名「Triomphe」,並推出同名方包,風靡一時。究竟Celine會如何將「Triomphe」與漆器結合?令人期待。

大阪世博法國館
Celine「Triomphe」標誌靈感來自凱旋門的鎖鏈。(圖片來源:Celine)

▍Chaumet,以「蜂巢」為題的珠寶工藝饗宴

擁有兩百多年歷史、擅於將大自然之美轉譯為珠寶的Chaumet,將以自家最具代表性的「蜂巢」標誌為題,展現精湛珠寶工藝。為什麼是蜂巢?在拿破崙時代,Chaumet曾是皇家御用珠寶商,而蜜蜂是當時的皇室標誌之一,象徵著權力、忠誠與豐饒;蜂巢則蘊藏大自然的豐沛生命力,其六角形結構和繁複幾何線條不僅為珠寶造型注入無限靈感,也巧妙呼應著法國的國土輪廓,自那時起蜜蜂及蜂巢元素便常見於Chaumet的珠寶作品中,品牌備受歡迎的「Bee de Chaumet」系列即是以蜂巢為意象打造。

大阪世博法國館
Chaumet「Bee de Chaumet」珠寶系列作品。(圖片來源:Chaumet)
大阪世博法國館
Chaumet「Bee de Chaumet」珠寶系列作品。(圖片來源:Chaumet)

2025大阪世博「法國館」

展期|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

更多資訊可至法國館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