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鄉鎮如何一路走來?人的記憶力有限,需要歷史建築幫忙回看。位於台北市區校園中的古蹟―黃宅濂讓居,見證了一段城中人由農轉工商的歷程。也許,你周遭親友就有類似的遷徙故事。
清明時節雨紛紛,台北市龍安坡(今龍門里一帶)「濂讓居」黃家子孫祭祖,是往龍門國中校內前進。
那裡有他們祖先建於123年前的祖厝,不過黃氏後代早已無法續住老家。因為,「濂讓居」在1999年被徵收、劃進校區,並成為台北市市定古蹟。黃家成員在龍門國中興建前得各自遷離,歷代祖先靈位則依然供奉原地,俯瞰著一段城市發展史。
原以為這座典型閩南式、擁有左右雙護龍的三合院,時空就凝住於1999年了。但是在黃家第六代的黃培仁導覽之下,這戶務農大家族的生活痕跡一一浮現,彷彿國中校園裡有個平行世界……。
一進黃宅「正身」(大廳),黃培仁指著高掛中央的香爐,底部有些缺角。「那是我小時候和堂兄弟在埕上踢足球,球踢進屋內撞掉它時敲壞的。」幾位小朋友嚇得趕緊將香爐掛回去,接著一哄而散,留下童年印記。
燭台兩旁共四盞添丁燈,傳統上漢人每逢生男丁或嫁娶等喜事會換上新燈籠,上書神明聖名。現在見到的有玉皇大帝(兩盞)、法主公與清水祖師,黃培仁說最早本來有六盞燈籠。他們家族以前還會拜「尪公」(保儀大帝),傳說這是指唐朝年間協助平「安史之亂」的許遠或張巡兩位大將。那源自泉州的民間信仰,說明了黃家的唐山血源。
「我們家開台祖,在1750年(清乾隆15年)就從福建泉州府安溪縣歸善鄉渡海來台了」黃培仁說整個大家族現在已到第十代,第一代與第二代在滬尾(淡水)墾荒,他的曾祖父(第五房)與幾位兄弟則移居今台北市大安區,在現在的敦化南路、信義路、和平東路、大安森林公園等地,以泉州工法共建了五座安溪式農村建築。
「大安」的由來,正因為這一帶早期移民多來自安溪,為了紀念故鄉而命名。這些古宅後來紛紛拆除,只剩五房「濂讓居」尚存。且它就在北市所謂的「蛋黃區」中,更顯珍稀。黃培仁謙稱,他們家很簡樸,不像1783年安溪同鄉興建的林安泰古厝(原在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後移至濱江公園),是真正有錢的大貿易商起的豪華四合院。但黃家後來也不再當佃農,是地主級的務農大戶了。「濂讓居」主建物的牆身即是以唐山運來的花崗岩壓艙石為基底,可見一斑。
黃宅中的題字,也在在顯示這是個典型晴耕雨讀的世家,有了積蓄之後不忘讀點書。例如,黃培仁解釋,他們祖先牌位上方書有「克昌厥後」(指保佑子孫大昌),出自《詩經》「周頌.雝」,再往上有兩排描繪琴棋書畫的雕刻裝飾。兩旁對聯是「紫燕賀禧繩其祖武 雲龍際會貽厥孫謀」,則來自《詩經》「大雅」。「紫雲」,正是來自福建泉州之黃氏的堂號(另一常見、來自中原之黃氏的堂號,則是「江夏」。)
不過,農家無法整日吟詩,最日常的還是種田勞務。70歲、在「濂讓居」直住到中年的黃培仁說,他小學二、三年級就得和堂弟一起,每周一次到家對面的師範大學宿舍區提餿水,回來餵豬去。當時還被對面鄰居小孩笑喊,「米田共!」,其實黃培仁那時候沒感覺,因為還沒學到那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直到1960年代之前,當時還小的他仍常見到整個家族在突然下雨時總動員,將曬在埕上的稻穀耙到一角蓋上布,以免米發芽了、收入沒了。大安區從前是農田處處的台北城外郊野,以此為證。如此開放的埕,是漢人民居中非常重要的多功能空間。除了曬穀、養家養鴨、聚會、做手工等等,更是孩子的玩耍天堂。
《天下雜誌》攝影黃明堂曾是那群孩子之一,他是黃家第七代,在「濂讓居」住到大學時期。他憶起童年隨意在門口一叫就十幾個同輩來,什麼都可以一起玩,在這座大宅躲貓貓更是非常難找到人。尤其埕的大小對兒童來說,正是最好的打棒球距離。但是某廂房住了一位蠻兇的阿公,他們最怕把球打到他那裡。
黃培仁笑著補充,在大家庭裡,「長輩講你一句,你都不知道臉往哪裡放。」這顯示,大家庭緊密生活的各有利弊。像是,眾家人每次要到大廳或其他空間,都得不停穿越親戚的房間,傳統民居內的通道本來就這樣蓋。而最早是二進、後來不斷增建的黃宅,最多曾有一百多人共居,「隱私」在此可視為無物。
再後來,追求發展與建設的腳步步步逼近,黃氏家族散在市區的土地有不少以公告地價徵收,「濂讓居」對面的黃家土地很早就徵收去蓋師大宿舍,後方土地則被國防部徵收。最後,1999年6月初龍門國中預定地上的住家開始拆遷,包括「濂讓居」。
好險,台北市政府於同年6月29日公告此宅為市定古蹟,它也成為北市唯一保留在校園中的民居宅第古蹟。整修之後,現在主要由龍門國中照顧。因為建校所需,「濂讓居」拆到只剩第一進。黃培仁安慰地說,從正面看這座五開間的房子整體還是差不多啦,而且黃家至少護住了祖厝最重要的空間。
當初他為了陪年邁的爸媽盡量多住老家一會,是最後離開「濂讓居」的三戶黃家人之一。這一次返家,他特別繞到屋後看看家裡的水井。他說,這座井直到1999年他們搬走前仍在使用,遇到颱風後缺水,前來排隊打水的鄰居也不少。如今此井已封,但黃家的水脈仍在地底流動……。
「濂讓居」每年也還活過來幾天,黃家後代在農曆新年、清明、端午、中秋等大節日會來此團聚。直到前幾年,黃家也還有一位女性長輩,退休後仍帶著午餐天天回老家,燒個香、掃掃地。黃家共四大房,每房各派一人輪流擔任祭祖等家族事務的主任委員,黃培仁是其中之一。已自金融界退休的他,也常回來為龍門國中師生與來訪貴賓義務導覽祖厝,讓黃家在台270年的故事繼續說下去。
雖然「濂讓居」不再住人了,臨行前,在左廂房轉角處,卻是奇遇了黃家仍在運行的生命軌跡。那是一群活得仍好樣、正像一家人的老樹,忠心呵護祖宅。黃培仁的父親早年在此種了蓮霧,媽媽種的是樟樹,他自己則種了一對欒樹,在60年前少年時……。
延伸閱讀 松菸「不只是圖書館」新空間亮點!古蹟澡堂變身閱讀、策展、秘境花園等藝文場域
台北市龍安坡黃宅濂讓居(台北市市定古蹟)
地址: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69號(龍門國中校內)
參觀時間:非假日0900〜12:00、1300〜16:00(至警衛室登記、換證進入)
特別提醒:新冠病毒肺炎傳播期間,暫停開放。未來請先確認最新開放方式再拜訪,一切資訊以龍門國中校方公布為準>>龍門國中「濂讓居」古蹟導覽
▶古代豪宅長什麼樣子?細訪台南安平盧經堂古厝從建築感受富豪之家氛圍
▶隱市的瑰寶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舊城區的最美存在
作者:馬萱人
本文轉載自微笑台灣,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