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斑斕、摩天大樓林立、裝束時髦的男女在狹窄街頭穿梭,是香港予人最鮮明直接的城市印象,但除了現代都市景觀之外,香港也有許多深具歷史意義、極具故事感的特色建築,座落於香港深水圳的「主教山配水庫」(亦稱「前深水圳配水庫」)正是其一。這座與大坑東遊樂場比鄰、歷時百年的水務設施,自去年末起逐漸引起香港市民注意,引人注目的不只有古羅馬式風格的建築設計,其背後所隱含香港城市發展與古蹟保育間的矛盾更引起廣泛討論。
百年建築背後潛藏城市發展、古蹟保育間的矛盾
市容重建與美化似乎象徵著一座城市的進步與昇華,但光鮮亮麗背後其實潛藏著許多課題,其中最受矚目的無非是當地居民的居住權利,如香港名導陳果電影作品《香港有個荷里活》指涉的「大墈村寮屋區」爭議;以及具歷史意義的古蹟遺址保存問題,本篇介紹的主教山配水庫興建於1904年,為提供大角咀、深水圳民生用水而設,如今已荒廢閒置多年。2020年末,香港政府計畫對主教山配水庫進行清拆,並回填土地改用於其他用途,未料清拆計畫被曝光於社群媒體,引起部分居民不滿憤而到現場舉牌抗議,事件如同雪球般越滾越大,更掀起一場守護主教山配水庫的抗爭。
主教山配水庫建築特色:羅馬式半圓拱門、花崗岩石柱
主教山配水庫是典型的愛德華式建築,其中可見許多古羅馬拱門設計,反映出建物興建於20世紀初期的時代背景。從遠處看去,可見配水庫呈圓形狀,這樣的設計是當時香港水務設施的先驅,除了建築設計的美觀考量之外,更能達到節省建造外牆所需花費成本的效益。建材運用方面,則以水泥、紅磚與花崗岩為主,混凝土的應用則是當時香港建築進步的具體呈現。建築結構則和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建造於拜占庭時期的「地下水宮殿」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半圓拱門、弧形拱頂、林立石柱是配水庫內觀主要特色。
正式列入香港「一級歷史建築」,360度導覽網站一窺主教山配水庫樣貌
這項清拆計畫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當時相關人士發現香港水務署在工程籌備階段,雖有提交環境、交通影響評估文件,卻未進行文物評估,讓民眾質疑香港的歷史文物保育機制是否形同虛設。但在市民、保育機構、建築與水利相關領域專家與政府多方協商後,主教山配水庫清拆計畫正式喊停,並被正式列為「一級歷史建築」,未來也有「有限度」開放讓民眾與遊客參觀的計畫,更興起將配水庫改建為水務博物館的聲浪,無論主教山配水庫將以何種形式再現,這座建築勢必將成為未來香港的標誌性地標之一。在正式開放之前,不妨先利用官方推出的360度導覽網站,一睹主教山配水庫的迷人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