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AME主廚彭天恩!以料理串接人情的深厚滋味

屏東霧台AKAME主廚彭天恩_02

「6年前開店的時候我爸跟我講,你一開始不要蓋這麼好啦,反正也沒人懂啦。」爸爸的意思是在這麼鄉下的地方開餐廳,要不要先蓋個棚子就好,免得慘賠。「但鄉下沒有過路客,如果不做得比都市好,怎麼會有人願意來?」現在6周年了,AKAME從他表哥家的車庫,變成全台最難訂的餐廳,那厲害的烤爐,還是爸爸做的。許多人為此來屏東找彭天恩(Alex)跟他的餐廳AKAME,早上11點從台北搭高鐵,下午2點就能在這裡,晚餐結束仍有機會搭著高鐵回家。「但我在這裡開餐廳不是要你來吃飯的,在都市你也可以吃啊。」

如果他是這樣想,那麼,他希望客人帶走什麼?

我想買一件藝術品
AKAME三月底甫迎接6周年

能讓大家都好,為什麼不做?

巷口有塊招牌寫著「禮納里-脫鞋子部落」,禮納里是八八風災後重建的部落,語意是「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由三地門鄉大社村、瑪家鄉瑪家村、霧台鄉好茶村組成,當地人簡稱「大家好」,AKAME所在的好茶村跟他不算有地緣關係,卻成了客人感受原民文化的第一現場。他增加第二輪(晚上9點到12點)用餐時間,讓用餐後的客人下榻部落老奶奶經營的接待家庭,「如果可以讓她們接待到我的客人,對她們有實質幫助,為什麼我不要做?所以我晚餐才做兩輪。」

屏東霧台AKAME主廚彭天恩_01
納里是八八風災後重建的部落,語意是「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由三地門鄉大社村、瑪家鄉瑪家村、霧台鄉好茶村組成。

他的家則在一段路外的瑪家鄉美園部落。彭天恩沒遺漏對這裡的愛,「我們那邊是河川地,下面都是石頭,排水很好,(可可)會有一種莓果香。」屏東已是國際級的可可產地,未來,AKAME也會為美園部落推出一款精品巧克力。他還在他今年新開的第二家餐廳Mathariri旁的小平地上,種了從威石東帶來的台中三號與木杉葡萄,「如果未來能與威石東合釀出品質不錯的地酒,屏東有這種地勢條件的地方應該也都能種種看。」

Mathariri海拔100多公尺,坐擁隘寮溪與南大武山景,這次沒有烤爐,卻有特製的鐵板燒,主廚徐忠和(Master)慎重地將食材擺在上頭,客人問個不停,手機也拍個不停,這些不常看見的食材、刀具、器皿,即刻透過社群軟體被更多人看見,這也是彭天恩想開第二間餐廳的原因,「我要跟我一樣是魯凱族的主廚,想法跟用的食材可以相通,可以好好介紹我們的山區與文化。」兩人是同村的學長學弟關係,十幾年前就想合開一間餐廳,如今也用最好的方式實現了。

屏東霧台AKAME主廚彭天恩_02
彭天恩(右)與Mathariri主廚徐忠和(左)是同個部落的國中學長學弟,兩個都是田徑校隊,他們幽默地說運動員做餐飲業抗壓性比較強。

台灣本來就是混的,原住民料理也是

兩間餐廳看似差很大,卻都能跟客人近距離互動,如果客人提問,主廚就在前方,不用讓外場跑腿傳話。有道招牌野菜,是台東山區從事採集的朋友摘給他的,到現在他還是得google到手的野菜是什麼,再去用自己學西餐的經驗分析怎麼調味,「台灣有很多東西百年前是外來種,現在又長成自己的樣子,所以很多東西是新舊全混在一起。」像是之前想找原生種番茄,查了才知道番茄原來是百年前殖民者帶進來的。

「台灣本來就是混的。」問起他台灣味的看法,他直說這問題講好久喔,「像祕魯好了,祕魯也有日本人,他們的料理也有被日本人影響,那你說他們正統是什麼?回到最初,還是只有加熱、煮熟啊。後面發生的事情才是獨特的味道。」他還舉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例子,「原住民比較隨性啦,小時候我們吃小米粥是配豆腐乳跟小魚乾,豆腐乳是外省傳來啊。」

屏東霧台AKAME主廚彭天恩_03
餐廳使用的野菜都是朋友在台東卑南鄉的達魯瑪克山區摘採。

當「味譜」成為回溯台灣味的方法論之一,住在這片土地最久的他們,卻溫和包容著每種味道,「原住民的食物是沒有香料組合型的,我們在煮東西,看到你拿什麼來就加上去,不是這個加什麼在一起會好吃,這都是我們自己後面摸索出來的邏輯。」為什麼要梳理台灣味?梳理是為了證明自己是誰嗎?對彭天恩來說,包容才是最終答案。

獵人跟任何職業一樣崇高

但問起獵人被禁止販售獵捕的肉類,他馬上換個前傾坐姿說,「那為什麼國外不會有這個問題?」會不會是保育上的疑慮?「以前都沒有打完,現在為什麼就怕被打完?獵人知道什麼該捕、什麼不能捕,是一種很傳統的技藝、崇高的職業。是誰讓這些動物不見的?是原住民嗎?回到源頭又是誰?」

他更直呼,布農族獵人王光祿持長槍獵捕野生動物而觸法這件事太扯(編按:採訪後9天,蔡英文總統於520特赦王光祿),「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開放一個季節、開放幾個關口,打完獵去關口秤重,通報給國家、檢疫、公開販售,這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吃這個肉,而是有正常的供給、收入,被大家視為職人,才有文化的產生。」或許他們會支持打獵,或許不支持,至少這議題被關注了。「我們不能只有唱歌跳舞才能講文化,或許現在只剩打獵沒做吧?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把打獵文化分享出去。」

屏東霧台AKAME主廚彭天恩_04
菜單上有道水鹿,彭天恩希望外場能跟客人強調這是養殖的水鹿,有興趣的客人就會知道目前的困境

人與餐廳,都能跟文化連結

今年他跟逸思整合負責人暨AKAME公關長魏逸偉一起成立了TA by AKAME,TA是魯凱族語Tamaparalubu縮寫,意思如同他跟每個合作職人的關係─「我們來互相幫忙」。第一支推出的形象影片,讓威石東酒莊莊主楊仁亞、千秋陶坊創辦人林永勝、慢慢弄乳酪創辦人陳淑惠、bi.du.haev主理設計師王旋、KateChungDesign主理設計師鍾雅涵、魯凱族藝術家杜寒菘、桃布里月桃編織家潘雅莉7位職人一同入鏡,先對外界預告他們接下來可能會琢磨很久的合作。

屏東霧台AKAME主廚彭天恩_05
TA by AKAME第一支推出的形象影片,讓合作對象一起入鏡拍攝。從左依序為慢慢弄乳酪創辦人陳淑惠、桃布里月桃編織家潘雅莉、彭天恩、bi.du.haev主理設計師王旋、KateChungDesign主理設計師鍾雅涵、威石東酒莊莊主楊仁亞、魯凱族藝術家杜寒菘、千秋陶坊創辦人林永勝。

彭天恩會先拋出一個想像給對方,楊仁亞的挑戰是用小米釀出一支氣泡酒;陳淑惠的功課是用當歸葉包著乳酪發酵(其實她收到四種葉子);林永勝雖然做出了完美的盤子,但彭天恩更喜歡盤子背面摸起來的質感(因此繼續研發中);王旋設計的花茶器,套上了桃布里工作室以月桃編織出的隔熱套,便自然地將部落工藝帶入尋常人家。

屏東霧台AKAME主廚彭天恩_06
左為花蓮秀林鄉連茂鐵店鍛造的彎月餐刀,右為王旋設計的花茶器,套上桃布里工作室以月桃編織出的隔熱套。

隱藏版的老師傅陸續加入行列,TA by AKAME邀請陳彫刻處以AKAME柴燒用的相思木製作叉子與湯匙;他們也到豐原拜訪碩果僅存的跳台師傅阿煙師,做一個可以裝湯或裝酒的木杯子,阿煙師可不認識這大名鼎鼎的主廚,「他用台語、我用國語,他不認識AKAME,但聽到也是就好啊好啊,那就做做看。」他說這些合作也跟原住民的分享概念一樣,「我們是在『分享』職人,你也可以跟他們合作,我們不是選物店、也不是電商。」

屏東霧台AKAME主廚彭天恩_07
TA by AKAME邀請陳彫刻處以AKAME柴燒用的相思木製作叉子與湯匙

「對我來講,我們不是自己亮而已,如果藉由分享,讓更多人知道自己是誰不是很好嗎?不是一直講不重視我、環境不重視我,你又沒有重視自己,你要愛自己,別人才會重視你,那什麼叫愛?我讓你看什麼叫愛。」最近很紅的一句「人與人的連結」對彭天恩來說,還真不是開玩笑用的,他回家開一間餐廳,就是希望人與餐廳、與文化都能連結,「我在5年前跟一個朋友講,我希望我們大家都是螢火蟲,每個人都一個亮一個亮,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火。」如果客人的每次到來,都願意多花點時間感受那些藏在食物和食器裡的話語,帶走的,就不只是一頓美味的料理回憶。

文|張芝維  攝影|邱家驊

圖片提供|AKAME、TA by AKAME

完整內容以及更多藝術收藏入門指南,請見La Vie 2021/6月號《我想買一件藝術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等實踐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近年「永續」在各行各業從理想漸轉為實踐,而談及餐飲業將永續理念融入料理的代表,不得不提英國名廚Simon Rogan——被譽為「從農場到餐桌」(Farm-To-Table)運動先驅的他,從主打在地季節食材的三星餐廳L’Enclume、香港首間米其林綠星餐廳Roganic Hong Kong,到供給旗下餐廳食材的自設農場(Our Farm)等,不停於餐飲前線到後端等各個環節實踐永續理念,並透過Fine Dining、麵包坊、自然酒吧等形式傳遞給大眾。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英國名廚Simon Rogan與他的自設農場(Our Farm)。(圖片提供:MMHG)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香港米其林一星及米其林綠星餐廳Roganic Hong Kong。(圖片提供:MMHG)

2024年末,Simon Rogan旗下餐廳Roganic Hong Kong團隊受MMHG湘樂餐飲集團之邀來台,進駐baan Taipei展開為期六週的快閃餐會,將餐廳經典菜色揉以台灣在地元素呈獻獨家菜單,趁這難得的機會來進一步了解Simon Rogan及其餐廳所提倡的永續料理哲學。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圖片提供:MMHG)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於baan taipei客座菜色:蒔蘿漬蘿蔓/辣根/醃漬鴻喜菇和冬季松露,南投彩色蕃茄/發酵葵花籽/蕃茄澄清汁/山當歸油。(圖片提供:MMHG)

如何實踐永續?將食材價值最大化

目前於全球收穫8顆米其林星、2顆綠星的Simon Rogan,創立並經營國際餐飲集團Umbel Restaurant Group,旗下餐廳散落於英國、香港、馬爾他、普吉島等地,不斷以實際行動推廣食材永續的各種可能性。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Simon Rogan經營的米其林三星餐廳L’Enclume。(圖片提供:MMHG)

此番來台的Roganic Hong Kong2019年開業,多年來與在地注重永續的供應商、生產者合作,盡可能減少碳足跡;烹調上則致力對食材發展出更全面的理解,將其價值最大化,物盡其用、食材零浪費是全團隊的重要課題,他們透過多元技術讓不浪費不只是口號,如藉風乾、醃漬來延長食材的保存時間,或將邊角料融入調飲,把本會被丟棄的餘料轉化成美味。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經典菜色:醃蒔蘿生菜佐發酵辣根/醃漬鴻禧菇和松露。(圖片提供:MMHG)

除此之外,Simon Rogan也將英國自設農場(Our Farm)的概念移植到寸土寸金的香港,在餐廳內的溫室微型菜園種植水耕植物,呈現「以城市為中心的農場到餐桌」的餐飲體驗,這一理念也被複製到台灣,快閃期間baan taipei將同步種植萬壽菊、迷迭香與薄荷,保留新鮮摘採的瞬逝風味。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將自設農場概念移植到台灣。(圖片提供:MMHG)

現代英國料理 X 台灣山林與海濱滋味

本次快閃活動由Roganic Hong Kong主廚Adam Catterall、副主廚Mark Catchpol領軍,帶領內外場團隊共十幾位夥伴,以餐廳開業5年來的經典菜色為基礎,拆解大眾所熟悉的烏魚子、無花果、金鑽鳳梨、刺蔥等台灣季節食材,以西方烹飪形式呈現,並大量使用醃漬、淬取以及濃縮等混搭手法,轉譯從山林到海邊的台灣之味,打造出一套如實體現在地風土與季節感的菜單。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於baan taipei客座菜色:胭脂蝦/乳清/無花果葉/煙燻梭鱸魚卵,炭烤在地青花椰/佐素珊瑚菇XO醬。(圖片提供:MMHG)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於baan taipei客座菜色:南投香草莢/紅味噌/金鑽鳳梨,彰化無花果佐慢慢弄瑞可塔/杭菊/阿里山蜂花粉。(圖片提供:MMHG)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於baan taipei客座菜色:芸彰牧場21天熟成沙朗/發酵黑蒜/烤大骨和煙燻骨髓醬汁。(圖片提供:MMHG)

調飲是最佳綠葉,邊角料重獲新生

除了Tasting menu外,Roganic Hong Kong自豪的「無酒精調飲」也是傳達永續精神的方式之一,策劃過程中餐廳副理暨調飲師Priscilla Tam必須頻繁與廚房溝通,取食材邊角料、莖部或修剪下來的材料,並考量料理風味方能創造完美適配的調飲,其中一款「蕃茄康普茶」便是取料理中被去除的蕃茄皮與角料,以正山小種紅茶(又稱立山小種)自製發酵成康普茶,茶湯經過松木燻製,帶天然煙香餘韻與桂圓風味,口感清爽酸甜,搭配料理更提升味覺層次,對於食材的永續利用及當代烹飪的探索做了理想示範。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於baan taipei客座調飲:青蘋果芹菜乳清、龍井百香果、甜菜根日月潭紅玉燈籠果。(圖片提供:MMHG)

星級餐廳「銀座 小十」主廚奧田透的擺盤巧思!利用天然器皿與時令食材,呈現日式料理的季節感與獨特美學

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在世界各地的料理中,會運用自然的葉子和蔬菜巧妙地去盛裝,將精緻的料理擺得美不勝收的,也許只有日本料理了。這是因為料理本身就體現了大自然的風景之妙。與人造器皿不同,自然的器皿原本就以眞實的樣貌存在於大自然中,故能將季節以及每個月的儀式及節慶等重要元素更加淸晰地呈現出來。這也是日本料理中珍貴的表現手法之一。本文將帶領你從米其林三星餐廳「銀座 小十」的菜單與擺盤設計,一窺主廚奧田透藉由料理呈現季節感的創意與美感。

▌春

海洋中至今仍有許多古老又超乎人類想像的生物棲息其中。牛角蛤巨大的貝殼會讓人聯想到大海的生命力以及春天生命的氣息讓強而有力的料理得以展現。加入滿滿山與海的春日氣息的「牛角蛤 春季百蔬」,將分別調味過的春季蔬菜用山葵、醬油及德島酸橘汁稍微拌一下,再盛入牛角蛤殼中。一入口首先會吃到山菜的苦味,接著伴隨而來的是隱藏於深處的甜味。正因有這個甜味才好吃。將整體的滋味用高湯的鮮味統合起來,而柑橘酸味及山葵的辛辣所帶來的刺激則會讓人意識到口中複雜的滋味變化。

牛角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牛角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牛角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牛角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用昆布上擺得滿滿造身以及紅白梅枝去呈現二月景色的「昆布締盤」讓人驚奇不斷。運用昆布般柔軟的食材擺盤時要特別留心,讓成品看起來很自然關鍵在於左邊角落,先將最強而有力的食材擺在那裡,之後再思考如何完成擺盤。排列八種海鮮時也要同時考量色彩以及整體視覺上的平衡。最後淋上昆布高湯梅子凍以及昆布高湯柚子凍。唯有造身獨有的小宇宙才能靠多彩的魚料及配料讓世界煥然一新。

昆布締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昆布締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夏

七月、八月的盂蘭盆時節時,也可使用蓮葉當成器皿,為盛夏注入一絲涼意。蓮花雖然生於淤泥之中,但論其淸涼的翠綠和蓬勃的生命力很難出其右。蓮花花瓣的頂級之美,噴濺上去水珠的流動極富生命力,也讓人得以一窺自然界眞實的樣貌。

蓮葉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蓮葉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夏天當令的黃瓜讓視覺上也變得淸爽了起來。這道「加賀大黃瓜」藉由將生的刺身盛入新鮮多水的黃瓜當中,呈現出更鮮活的涼爽感。這種以前就有的呈現手法放到現代看起來反而很新鮮。在對面那一側擺上稍微有點雜亂的靑楓葉而靠自己手邊處則擺得淸爽又平衡。厚重的玻璃盤亦是決定景色的重要元素。

加賀大黃瓜。(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加賀大黃瓜。(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帶殼海膽可說是自然界的神奇之謎。大海中居然存在這種獨特又充滿棘刺的形狀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將先人的使用方法加上自己的創意,其中一道是加了凍,感覺十分淸涼的冷菜。另一道則盛入將肉刴碎混合海膽的料理。出乎意料的驚奇性與嶄新性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以帶殼海膽、味噌漬豆腐、毛豆三個部分組合而成的美食盛宴——「帶殼海膽 味噌漬豆腐」,利用視覺效果十分清新的青楓葉、冰以及玻璃打造出富清涼感的舞台,最後再放上帶殼海膽。透過昆布高湯凍可看到橘色的海膽,和紫蘇穗的配色互相輝映。每個最微小的細節都要用心處理,一口氣將人拉進當天的菜色中。

帶殼海膽。(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帶殼海膽。(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帶殼海膽。(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帶殼海膽。(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秋

藏在朴葉下的東西以及蓋物,能引起所有人的好奇心。雖然只有一瞬間,若能加入「打開」的演出手法,無論如何保證會更刺激食慾。為了讓客人開心,偶爾也必須刻意設計出這種表演才行。

朴葉。(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朴葉。(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冬

單單將不管盛什麼都美不勝收的柚子當成器皿使用算不上什麼新意。柚子釜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裡面盛裝的料理和柚子之間相互呼應的程度。氣派堂堂的河豚白子,很適合用來揭開一年的序幕。河豚音近「福」,不僅能帶來好兆頭,和柚子也很搭。於柚子釜中盛入溫熱的蟹雜炊,再添上冬季的珍饈帶「福」的炭烤河豚白子。

柚子釜。(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柚子釜。(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烤柚子釜 炸星鰻 淋甘醋芡。(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烤柚子釜 炸星鰻 淋甘醋芡。(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本文內容節錄自 La Vie 出版書籍《日本料理擺盤美學:從食材搭配、烹調手法、器皿挑選,解析星級餐廳銀座小十的料理設計》

出版日期|2024/05/30

作者|奧田透

日本料理是視覺和味覺的饗宴,從先付、八寸、椀、造身、御凌、中皿、烤物、炸物、強肴、煮物、蒸物、鍋、主食到甜點環環相扣,菜單的安排要考量時令、分量、口感及視覺上的的驚喜與豐富程度,而擺盤能為料理帶來更突出的風格與亮點。本書從「擺盤」之視角切入,以照片及手繪圖解說明食材搭配、擺盤盛裝重點,以照片及手繪圖解說明食材搭配、擺盤盛裝重點與希望達到的效果。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