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生代詩人陳繁齊、潘柏霖、追奇!現代詩如何扮演反映一個世代的文學

陳繁齊_01

詩人潘柏霖拿下「2020誠品閱讀職人大賞」年度最期待作家。 陳繁齊首本詩集《下雨的人》,初版一刷落在2016年11月,2021年3月已來到第25刷。 字型設計品牌Justfont正在進行的「作家手寫字體」企劃,其中一款來自詩人追奇。 他們是誰?為什麼現代詩在現今流行了起來?

相對小說或散文,詩往往予人高閱讀門檻的刻板印象,但在數位時代下,這些精煉文體反而獲得更大的擴散效益。2013年創立的臉書粉專「晚安詩」,至今累計44萬粉絲,2014年的「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有13萬。再加上文具控、手寫字等風潮竄起,Instagram上的手抄詩句被連結為質感生活的象徵。社群流量也真的能夠自帶起銷量,詩集銷售自2016年起大幅攀升,「2016博客來報告」指出,詩集營收成長60%、銷售冊數成長52%;直到去年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書華文創作類,都可見陳繁齊、潘柏霖、李豪、任明信等名列榜上。逐漸在文學圈形塑一股勢力的新生代詩人,也正創造出有別過往的閱讀與創作風格。

新的創作者,新的寫詩風格

詩因網路觸及到更多群眾,追奇也是其一。因為高一國文老師是現代詩人陳雋弘,讓她對詩的印象從余光中、鄭愁予,翻新到凌性傑、隱匿、夏夏,「其實我當時是看不懂的,但覺得這些詩很新鮮很有趣,更貼近生活。」2015年在臉書上看到蔡仁偉〈想念的時候是魚〉,當時她已7、8年沒有寫詩,卻被這首詩「重重一擊」,佩服詩人用精煉字句傳達感受至內心的技法,決定再次嘗試。在這之前,她幾乎只專注於散文寫作,「若要完整敘事我會選擇散文,我在講A,不希望讀者理解到B;但寫詩的話我就不追求他們的全然理解,而且對於某些較為悖德、與普世價值衝突的情緒,我會特別喜歡用詩表達,詩對我來說是可以隱藏自己的洞穴。」

潘柏霖_02
除了《我討厭我自己》由啟明出版,潘柏霖其他詩集都是自費出版,因為他希望能從頭到尾掌控內容和長相,很多想做的細節也和商業出版牴觸。《人工擁抱》目前已經四刷,每刷的側邊顏色各是黑、粉、銀、金。

「我一開始對詩的想法就只是很喜歡夏宇跟楊牧。」潘柏霖在大學時正埋首小說創作,但自覺書寫技術和經驗都已到了一個界線,自己又仍有部分需要抒發,剛好那時正在修現代詩課程,索性就試著寫詩。對於各種事情他總會思考「為什麼」,他感覺小說就像是思考過程,詩則呈現最後的結果。陳繁齊以前會寫些結構鬆散、分段隨興的文字,真正在意識到詩的文體下創作也是在大學,但卻在新詩寫作課的表現最不得意,「現在回頭看,我的確是語言習慣比較淺白的創作者,面對到不同寫作背景與標準的教授,不論在對詩的認知、技巧、語感上,都會有很大的挫敗。」直到2015年將〈到遠方去〉丟上PTT詩板,意外得到迴響,他把板上的詩看了一輪,發現跟課堂所學相較,詩板上的作品是自己較能夠觸及到的。

潘柏霖在每本詩集都會使用不一樣的寫法,《我討厭我自己》測試如何把句子拉長而保有詩意,《恐懼先生》開始建立詩集形象。首本詩集《1993》每次改版也各略不同,「初版很新鮮很大膽,比起現在的我更勇敢許多;增訂版增加了兩個讀者的鬥嘴筆記,是我對閱讀還很有信心的時期;三版則是逼不得已檢視過去,並過渡到《人工擁抱》的語言風格,整本其實非常混亂不一致。」他在《人工擁抱》找到新的語言與技術,把一本詩集當成一部小說,每首詩能獨立成篇,合起來又是有頭有尾的故事。

追奇_05
追奇,摩羯座O型,高雄人。畢業於高雄女中、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寫字是為了拯救自己,或者更幸運地,也拯救他人;雖然到最後,可能誰都拯救不了。著有詩文集《這裡沒有光》,詩集《結痂》、《任性無為》 

追奇則持續保有意識地在作品中納入社會議題,「以前我完全不關注社會時事,大學念公共行政系好像有個開關被打開,在規則和制度下,有人得利了、有人被迫害了,為什麼?」構思第一本書《這裡沒有光》時甚至以列點方式,條列要談霸凌、家庭失和、貧富落差與民主等議題,「當時想說如果我只有出一本書的機會,我想對社會說什麼?我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給社會一些回饋。」而陳繁齊在創作初期會看大量其他創作者的作品,再結合自己慣用的說話方式、對文字的認知,甚至是直覺式的感觸,梳理成自己習慣的寫法。「剛創作的時候很在意風格,會問朋友,你覺得這個東西有像誰?你看得出來是我寫的嗎?」他沒有明確想要帶給讀者什麼感受,但希望每篇作品都能連結回他這個人。

社群與歌詞的多樣創作

數位時代下,創作者的態度不僅表露在作品,各式社群都是風格滲透的途徑。陳繁齊目前以Instagram為主,光是帳號就依文字、攝影、日常分成3個,但他笑說非常後悔,最初想把自己的專業和興趣分眾,面對不同工作時就可以用更純粹的身分溝通,「後來發現沒辦法這麼理想,還是像品牌經營一樣選好一個人設、專業,再去做延伸,才是比較明智的。」潘柏霖除了用臉書和Instagram發作品,還有YouTube頻道做文本分析、Podcast闡述對於社會現象的看法,「每一個社群都有比較適合的發表方式,功能不能重複否則沒必要多方使用。」追奇最近私下開了medium,因為medium後台和無名小站相似,她很懷念在那樣的介面上創作,寫散文時會先發佈於medium再貼到Instagram,寫詩時則習慣先打在手機或Macbook上的備忘錄。對於在網路平台上創作她相當有感,「即使再怎麼平常心,發在社群跟要投文學獎的作品,心態一定有所不同。社群比較能讓自己在一個無觀眾、無評審的前提下去寫,即時且真實;也許相對不嚴謹,但都是一種累積。」

追奇_03
追奇從小就很喜歡寫字,還會變換不同握筆方式寫出不同字跡。 

而近年越來越多詩人跨界參與歌詞創作,潘柏霖為無菌室樂團寫了〈那些用愛也無法解決的事情〉,陳繁齊則有寫給先知瑪莉的〈Ariel〉、和李友廷合寫的〈你醜得像是髒話〉。潘柏霖說,寫詞的困難是在字數限制下把字詞填入,會迫使他使用寫詩或小詩不會用到、更大眾的詞彙,但如果太過通俗又會很難看。陳繁齊認為兩者最關鍵的差異在於文本被體驗的時間,從主歌接到副歌,寫詞必須在歌曲時限內讓聽者了解大致內容,才能順暢進到下個段落。「詞不一定要顧及每個細節,比較像給你一個房間讓你進去感受;詩也是一個房間,但要你看清楚裡面的家具,會把每一個家具處理到很繁複,繁複到不好懂。」

現在流行的詩夠文學嗎?

不過這樣的創作方法與內容,在社群破萬追蹤、詩集銷量名列排行榜的同時,也不乏說他們在寫語錄體、分行散文等文學性質疑。潘柏霖無聊的時候會搜尋自己的名字,但並非想看到讚美,「我滿喜歡看那些罵我的聲音,我不太會覺得那些是批評,因為批評需要有建設性的建議和針對文本指出問題,通常那些分行散文小憂小慮的謾罵,我都覺得滿好笑的。」他曾試圖透過現代詩的長年歷程和美學建構的立場,來辯證這些說法並無立足點,但並沒有得到太多重視,所以現在的立場就是任隨外界各自表述。追奇曾擔心自己不夠「文學」,直到去年找老師陳雋弘聊過,「老師問我,妳是不是把『文學』想得太崇高了?到底什麼是文學,沒有人可以定義;重要的是寫妳想寫的,然後寫得開心。」這番話讓她寬心不少,慢慢相信作品的生命獨立於作者身外而無法控制,「文學其實更貼近一種需要和被需要,並且不該只有一種樣子,每個人心中所尊敬、認同的美好文學皆不盡相同。」

我想買一件藝術品
陳繁齊,1993年生的台北人,國北教語創系畢業。喜歡海大過於山,喜歡貓但對貓過敏。現專職文字工作,創作領域包含詩、散文、歌詞,出版作品有散文集《風箏落不下來》,詩集《下雨的人》、《那些最靠近你的》、《脆弱練習》。 

「我會知道我寫的東西比較淺白,但如果以我創作的終極意義來說,我不會覺得它不文學。」陳繁齊認為,每個世代都存在各自的文化或背景,讓人們對某些議題較為重視,例如鄉土文學論戰的本土意識、戰後復興時代的民生重視,而在生活相對寬裕的現今,是有可能往心理層面探討,這也多少反映在心理勵志書的暢銷等現象。「這些創作確實反映一個世代的樣子,沒有好或不好,甚至我會認真看待,是不是大家需要這些東西?事實上真的需要,因為賣得很多。也許有些詩句剖析出來,只是一個鼓勵的意思,但會不會這個時代就需要鼓勵?我覺得應該要去觀察,而不是站在一個制高點去討論。」

追奇
摩羯座O型,高雄人。畢業於高雄女中、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寫字是為了拯救自己,或者更幸運地,也拯救他人;雖然到最後,可能誰都拯救不了。著有詩文集《這裡沒有光》,詩集《結痂》、《任性無為》。 IG:drechi718

陳繁齊
1993年生的台北人,國北教語創系畢業。喜歡海大過於山,喜歡貓但對貓過敏。現專職文字工作,創作領域包含詩、散文、歌詞,出版作品有散文集《風箏落不下來》,詩集《下雨的人》、《那些最靠近你的》、《脆弱練習》。IG: dyingintherain

潘柏霖
寫詩寫小說,和其他東西。自費出版詩集《1993》、《1993》增訂版、《恐懼先生》、《1993》三版、《人工擁抱》。啟明出版詩集《我討厭我自己》。尖端出版小說《少年粉紅》、《藍色是骨頭的顏色》。 IG:mister_phobia

文|張以潔  攝影|蔡耀徵  圖片提供|陳繁齊、潘柏霖、追奇、時報出版、Unsplash 

手寫字|追奇   場地協力|Marais瑪黑家居

完整內容以及更多藝術收藏入門指南,請見La Vie 2021/6月號《我想買一件藝術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以簡約雋永設計著名的丹麥家居品牌TEKLA,從現代建築與抽象藝術中汲取靈感,並持續跨領域與潮流品牌激盪創意火花,其塑造出的質感生活風格,是極簡迷必須認識的日常好物。

設計靈感來自現代建築

來自哥本哈根的家居品牌TEKLA成立於2017年,以高品質的紡織技術、耐用舒適的布料,提供簡約而氣息寧靜的生活用品。TEKLA的設計深受現代幾何建築影響,包含功能主義之父柯比意(Le Corbusier)、極簡主義大師約翰·波森(John Pawson)、現代雕塑的顛覆者唐納·賈德(Donald Judd),以及表現主義抽象畫家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等人的作品,塑造出獨特的藝術氛圍。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的家居用品設計深受現代幾何建築影響。(圖片提供:ART HAUS)

素面、條紋圖樣是TEKLA的標誌性特色,其設計既簡潔又永恆,既高雅又實用。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素面、條紋圖樣是TEKLA的標誌性特色。(圖片提供:ART HAUS)

「最酷的家居品牌」

雖留著純正的北歐極簡血統,TEKLA也曾與許多潮流品牌跨界合作,像是JJJJoundJACQUEMUSStüssyBirkenstock,不僅創造話題與聲量,也為品牌定位注入不一樣的時尚感。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 x JJJJound。(圖片來源:TEKLA)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 x JACQUEMUS。(圖片來源:TEKLA)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 x Stüssy。(圖片來源:TEKLA)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TEKLA x Birkenstock。(圖片來源:TEKLA)

ART HAUS獨家選入實體空間

本月,複合式精品品牌ART HAUS獨家選入TEKLA,並在台北信義三越旗艦店規劃出特別空間,展售最齊全的TEKLA商品系列。除了大受歡迎的睡衣系列外,還首次引進沙灘毛巾、沙灘包以及毛巾系列,其簡約淡雅的風格,為居家生活增添質感氛圍。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ART HAUS獨家選入TEKLA,除了大受歡迎的睡衣系列外,還首次引進沙灘毛巾、沙灘包以及毛巾系列。(圖片提供:ART HAUS)

TEKLA推薦商品系列

TEKLA以床上用品聞名,近期也推出毛巾、睡衣和廚房亞麻布等,適用於整個家中,讓居住更舒適而自在。

▸ 沙灘毛巾&沙灘包

條紋圖案的沙灘毛巾,令人想起夏日蔚藍天空下的愜意海灘,材質上完美平衡吸水性和柔軟度,輕鬆保持乾燥,厚實的織法與高品質棉布舒適親膚;沙灘包則採用100%有機棉帆布製成,內部設有大拉鍊口袋,空間足夠裝下在海邊需要的一切!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沙灘巾:Isle Blue Stripes、Navy Stripes。(圖片提供:ART HAUS)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沙灘包:Port、Isle Blue。(圖片提供:ART HAUS)

▸ 毛巾系列

同樣有著優質吸水性和柔軟度的毛巾,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ART HAUS選入洗臉巾(30x30cm)、擦手巾(50x80cm)、浴巾(70x140cm)三個尺寸,滿足不同應用需求,款式則有低調素面款及經典條紋款。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毛巾系列:Shaded Pink Stripes、Black Stripes。(圖片提供:ART HAUS)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毛巾系列:Clear Blue Stripes、Kodiak Brown。(圖片提供:ART HAUS)

▸ 睡衣系列

以超輕薄100%有機棉製成的睡衣,在材質上親膚透氣,眾多配色款式的長、短袖與長、短褲還可以互相搭配著用,提供居家生活中最舒適又時髦的保護。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長袖長褲睡衣:Hopper Stripes、Coffee。(圖片提供:ART HAUS)
「TEKLA」從現代建築汲取靈感的家居品牌:源自丹麥的質感設計,極簡日常必備毛巾、睡衣系列
短袖短褲睡衣:True Navy、Needle Stripes。(圖片提供:ART HAUS)

ART HAUS新光三越A4旗艦店

店家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9號2樓
營業時間|11:00–21:30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巴黎奧運馬術障礙賽另類焦點!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跨越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本屆2024巴黎奧運中,雖沒有台灣選手出賽馬術項目,不過各國好手與馬匹的合作無間、具備悠久馬術歷史的凡爾賽宮為背景,乃至於別出心裁的賽場設計,都令比賽值得一看!主辦方法國致力將美學融入運動中,不僅為觀眾帶來精彩絕倫的比賽,更是一場文化盛宴。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本屆奧運馬術項目以歷史悠久的凡爾賽宮為背景,賽場設計更是別出心裁。(圖片來源:FEI)

馬術障礙賽的視覺亮點

在馬術障礙賽中,選手必須騎著馬,根據比賽規定的路線跳躍十多個障礙物。碰倒障礙物、花費時間過長、跨欄順序錯誤等,都會導致扣分,所以選手和馬匹的技術、默契、靈活性和協調性,都是取得高分的重要關鍵。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在馬術障礙賽中,選手必須騎著馬,根據比賽規定的路線跳躍十多個障礙物。(圖片來源:FEI)

馬術賽場上的障礙物包含水池、模擬石牆、橫槓桿等多種形式,仔細看每屆奧運的賽場,都盡顯主辦國的心思。像是2012倫敦奧運以大笨鐘等名勝景點為障礙物造型、2020東京奧運融合日本傳統文化元素如藝伎、相撲、達摩等,當時甚至傳出有馬匹因為「障礙物的設計太逼真嚇人」,感到恐懼而不敢跳躍。

數百年前至今日,重現巴黎城市風景

2024巴黎奧運當然也不例外,從不同面向切入法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將各種意象化為賽場上的一道道關卡。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安東尼‧聖修伯里的《小王子》成為障礙物設計靈感之一。(圖片來源:The Chronicle)

首先,本屆奧運吉祥物「弗里吉」當然不能缺席,搭配法國三色旗意象和「2024」字樣,是馬術障礙賽選手所遇到的第一個跳欄;而主視覺、Logo等元素也出現在多個障礙物中。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吉祥物「弗里吉」搭配法國三色旗意象和「2024」字樣。(圖片來源:Paris 2024)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本屆奧運的Logo也融入設計之中。(圖片來源:FEI)

不免俗地,賽場上也出現了許多巴黎著名地標,凱旋門艾菲爾鐵塔聖母院、連接巴黎15與16區的比爾阿克姆橋、1900年為世界博覽會而建的亞歷山大三世橋等。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凱旋門。(圖片來源:FEI)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艾菲爾鐵塔。(圖片來源:FEI)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巴黎聖母院。(圖片來源:FEI)

除了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古蹟外,賽場上也收錄了當代巴黎街頭風景。深綠色鑄鐵柱搭配遮雨篷,是城市裡最常見的廣告柱,上頭貼滿電影、表演、各式活動的宣傳海報;路口建築外牆的路牌,矩形深藍色琺瑯上印著白色路名,標示著以歷史人物、事件命名的道路,也是巴黎經典的形象之一。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除了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古蹟外,賽場上也收錄了當代巴黎街頭風景。(圖片來源:The Chronicle)

想到法國,就會想到這些事物

接著可以看到一系列法國引以為傲的產業與文化:以高級訂製服為主題的跨欄,代表著巴黎作為世界時尚與精緻工藝之都的終極展現;底片、場記板等裝飾,紀念電影先驅盧米埃兄弟的貢獻及當今法國電影之於國際的重要性。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以高級訂製服為主題的跨欄。(圖片來源:Paris 2024)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紀念盧米埃兄弟的主題障礙物。(圖片來源:Paris 2024)

幾個巨大的香水瓶,帶觀眾回顧法國歷史悠久的奢侈香水玻璃藝術;成堆的橡木桶,則訴說了法國各地的不同工法、不同風土,造就出廣受推崇的獨特葡萄酒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巨大香水瓶帶觀眾回顧法國奢侈香水產業。(圖片來源:Paris 2024)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成堆的橡木桶代表世界聞名的法國葡萄酒。(圖片來源:The Chronicle)

法國人優雅的生活風格,也呈現在這次的馬術賽場上。起源於17、18世紀的法式花園,受到文藝復興和古典藝術的影響,有著嚴謹的對稱性、複雜的幾何設計,從視覺的軸線、每個角落的雕像與裝飾品,都象徵著當時審美品味對於形式和秩序的追求。奧運馬術比賽所在的凡爾賽花園,便是該風格的典範之一。

最優雅的馬術障礙賽:巴黎奧運以凡爾賽宮為背景、跳過聖母院和凱旋門,時尚與工藝也躍然場上
法式花園受到文藝復興和古典藝術的影響,有著嚴謹的對稱性、複雜的幾何設計。(圖片來源:Paris 2024)

資料來源|Paris 2024、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