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本博司擅於運用攝影具體化時間痕跡,尤其透過陰翳畫面呈現深沉的哲學思考,讓不少人為之著迷。而過去他的建築空間設計如直島的護王神社和江之浦測候所,更讓人驚豔於他對於環境、文化和歷史的重塑。不斷透過創作展現個人哲思的他,今年11月1日至14日更將在京都建仁寺塔頭両足院展出《日々是荒日》展覽,透過攝影作品和古老空間的對話,再次展現時空中令人震撼的藝術能量。
両足院建於14世紀,位於祇園街道上,過去是為了紀念寺內得道高僧所建,寺內包含正殿、作為僧侶房間的大聖院、茶室、紀念塔及擁有傳統京都美學的庭園。這座京都的古老寺廟,平時很少開放民眾入內,但近年為了讓人們能透過禪感受生活,2018年成立了平台RYOSOKU,並委由建築師石上純也進行寺院修復。平台透過會員制的方式,讓人們能在其中體驗靜坐,或透過國內外藝術家展覽、日本傳統飲食生活體驗,認識圍繞著古老寺廟的各種生活禪,並以此作為延續寺廟文化的教育現場。
這次展覽為健仁寺副總住持伊藤東凌邀請杉本博司展出,展覽名稱《日々是荒日》靈感來自日本佛教禪宗的諺語「日日是好日」一句,杉本博司更以「日日是荒日」傳達天天是慌亂不安的日子,用以暗喻資本主義盛行中的末世感。
展覽現場將以8幅「放電場」系列作品作為襖絵(按:木材質橫拉門上的圖紋),置於寺廟空間內。「放電場」作品是杉本博司跳脫攝影機與相紙的常見使用方式,運用靜電灼燒底片,呈現如閃電一般的創作。如今這系列作品是直接在底片上放電後沖洗,並將製造出的閃電效果輸出在和紙上,接著製作成襖絵,成為傳統木材質橫拉門上的美麗作品。
日本古老寺廟通常是保存許多珍貴藝術創作的空間,包含也是出於建仁寺的《風神雷神図屏風》,目前則是京都國立博物館館藏。杉本博司在京都寺廟內,以充滿震撼效果的視覺創作,重新賦予空間新舊文化交融的意趣,也讓傳統古剎跳脫一絲不苟、嚴肅的形象,成為現代藝術的新舞台。
撰文/陳岱華
資料來源/美術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