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H》線上展覽暨義賣計畫!49組音樂人、藝術家分享疫情期間創作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1

疫情當前,許多人的工作模式因情勢而有所調整,有為不便而生的感嘆,卻也有不同於以往的嘗試與靈感萌生。在台灣三級警戒期間,大象體操貝斯手張凱婷發起《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計畫,與子皿商號、見本生物共同策展,邀請音樂人與藝術家帶來49件在疫情期間完成的作品,攜手合作線上展覽與義賣計畫,作品將於8月25日中午開售,並在9月初結束、完成捐款,盼能在疫情期間,以藝術為媒介為社會注入暖心能量。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49位音樂人、藝術家攜手共創《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展覽暨義賣計畫

不拘形式的49件創作,構成線上展覽與實體攝影集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計畫以公益為導向,邀請音樂創作者、藝術工作者共同響應,集結49件疫情期間各種形式的創作作品,舉辦小型線上展覽並製作、出版實體攝影集,最終所得扣除必要支出與成本後,將全數捐贈致力於都市貧窮、無家者、街賣者與回收議題的團隊「人生百味」。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由見本生物設計的《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作品展冊已開放預購

疫情期間,創作者們在家都做些什麼?

除了為作品賦予公益價值之外,《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也希望帶觀眾一同來看,樂團創作者身處無法現場演出、活動停擺的時期,在持續譜寫音樂之餘,在家都在做些什麼?是否有挖掘出運用不同媒材呈現想法的可能?細看義賣作品後,會發覺答案是肯定的。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張育嘉〈Half Cut Head〉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昏鴉李中立〈也不是沒想過成為在最後說出「只恨世道險惡啊」的aniki〉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丁律妏(丁丁)〈擁有與想望〉

像是熊仔分享了疫情期間完成的鋼彈模型,並第一次嘗試珍珠色漆噴塗,前後花了一個月多才完成(不過它是非賣品);Leo王帶來練團時側錄的〈台灣song〉cover拼貼封面,花朵背景出自夜貓組夥伴春豔之手,成品則是本人親手拼貼製成;I Mean Us主唱曼達克則將朋友的浪漫故事埋入螢光背心當中,”Your Music Sucks, but I love you”背後的情節是,有位玩團友人的女友對他的音樂毫無興趣、甚至不會到現場看表演,但仍不影響兩人之間的愛,而曼達克也將對疫情結束後、能穿上背心參與音樂祭的期盼,填入作品當中。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熊仔〈非非裔飛翼鋼彈非想非非想天〉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Leo王〈寶島開花台灣song致敬〉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曼達克〈Your music sucks, but I love you 競選背心〉

另有不少創作者以手寫字呈現作品,如宇宙人主唱小玉以〈一萬小時〉手抄歌詞,分享久未寫字、因疫情而再次提筆所感受到的療癒心境;巴奈獻出〈沒有依靠的人〉創作手稿,藉由這首送給無家者的歌曲,傳達「能夠同理的能力,是整個社會的成就」想法,盼在疫情時代,人們能夠懷有同理之心彼此守護;盧廣仲的手抄心經,則帶出「身處紛亂世界,願你心靜」的想望。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小玉〈一萬小時手寫歌詞〉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巴奈〈沒有依靠的人〉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盧廣仲〈手抄心經〉

客家音樂人黃子軒、魚丁糸劉家凱、絲襪小姐小龜則與孩子共同創作,呈現防疫期間與家人擁有更多相處時間的寫實日常。除此之外,手工皮件、植栽、盆器、畫作、包飾配件等形式作品也涵蓋其中,而小球莊鵑瑛、四分衛、宇宙人、旺福、來吧!焙焙!、Crispy脆樂團、大象體操、黃玠、吳汶芳、傷心欲絕主唱許正泰、deca joins主唱鄭敬儒、昏鴉樂隊主唱李中立、作家馬世芳等人亦共同響應,共有49件作品將於子皿商號官方網站義賣。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詹正筠(小龜)與夏新祐〈水槍大戰後的下午〉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魚丁糸劉家凱〈All Right Then〉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黃子軒與黃帥帥〈陪黃公子畫畫〉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鄭峰昇(虎神)〈秀朗國小旁我和小狗在頂樓〉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雷擎〈椰子苔球〉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老破麻〈老皮麻包¢A$H FTW〉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鄭焙檍〈彩色水泥盆花瓶套組〉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以莉高露〈我還是愛你的小包〉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怕胖團〈新防疫家庭〉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陳振昌〈斬截〉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鄭敬儒〈detach脫離〉

以森³ sunsun museum為背景實際佈展

除了展品的平面拍攝,《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也以「森³ sunsun museum」為背景實際佈展,並拍攝動態導覽影片,讓參展作品能以更生動活潑且貼近感官的方式呈現。而自8月9日起,社群平台已陸續釋出作品與詳細簡介,並將於8月25日正式發售,只要購買展覽任一展品,都可獲得一本作品展冊,有興趣者不妨持續鎖定相關消息。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線上藝術創作展覽暨義賣計畫
本次義賣作品於「森³ sunsun museum」實際佈展並拍攝動態導覽影片

《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

義賣網站FacebookInstagram

資料、圖片提供|子皿有限公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舞蹈家Pina Bausch《春之祭》經典再現!亞洲首次重建演出,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臺中歌劇院

德國舞蹈劇場巨擘Pina Bausch《春之祭》經典再現!亞洲首次重建演出,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臺中歌劇院

被林懷民先生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春之祭」即將展現於臺灣的舞臺!

基於培育年輕世代的共同信念,在香奈兒品牌的支持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歷經兩年的積極爭取,終於獲得碧娜‧鮑許基金會 (Pina Bausch Foundation) 首度於亞洲正式授權,除德國福克旺藝術大學外,北藝大舞蹈學院成為全球唯一以學院為代表與簽約演出《春之祭》,彰顯了臺灣舞蹈高等教育的專業成就,更印證了北藝大舞蹈學院的成就與高度。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春之祭》經典重現台灣

《春之祭》將於2024年秋季的「關渡藝術節」經典重現,巡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高雄衛武營以及臺中歌劇院。需留意的是,《春之祭》經典重建全臺巡演臺北場次於開演前一個半月皆已全數完售,觀眾仍可前往臺中與高雄場次觀賞這部傳世巨作。

此次作品的重製,將由余采芩與另外4名碧娜‧鮑許生前親授的舞者們親臨北藝大授課與排練。余采芩是北藝大舞蹈學院優秀校友,現為烏帕塔舞蹈劇場(Wuppertal Tanztheater)資深核心舞者,更擔任此次《春之祭》演出的藝術總監。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過去與未來歷史的交匯點

此次重製《春之祭》標誌著過去與未來歷史的交匯點,不僅是向前輩藝術家們的致敬,更是不同時代與舞者之間的深度對話。碧娜‧鮑許基金會董事會主席Salomon Bausch很自豪地說:「在與巴黎歌劇院或英國國家芭蕾舞團等歐洲主要芭蕾舞團合作後,我們現在正在與臺北藝術大學的舞蹈學生一起準備《春之祭》。將碧娜的作品帶向未來,還有什麼比與年輕一代優秀舞者合作更好的方式呢?」為此,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特別召開記者會,並舉辦一場由《春之祭》藝術總監暨排練指導余采芩親授三十分鐘的示範課程,邀請全臺舞蹈系系主任及各校優秀學生代表,連結全臺舞蹈界一起共襄盛舉!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與會的全臺灣高教院校舞蹈系所主管發表了對北藝大《春之祭》經典再現計畫的感想與祝福,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黃文人主任:「感謝北藝大分享資源,推動《春之祭》重建計畫,讓舞者親身體驗經典之美,觀眾也能重溫經典。」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張思菁主任:「《春之祭》的重現是亞洲首例,也是臺灣舞蹈界培育的最高展現,讓臺灣舞者被世界看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詹佳惠教授:「感謝北藝大的氣度與機會,讓全臺舞蹈界能攜手用舞蹈登上國際舞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黃琤圈主任:「期待2024年尾聲臺灣舞蹈界帶來這部經典大作,共享這場藝術盛宴。」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蘇安莉主任:「感謝北藝大籌備兩年的計畫,讓觀眾和舞蹈愛好者有機會見證經典重現,期待盛會到來。」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吳怡瑢副教授:「《春之祭》跨越一世紀與半世紀,期待2024年演出繼往開來,讓臺灣因舞蹈而被世界看見。」北藝大舞蹈系吳易珊主任:「在AI時代,用肉身回應生命是幸福而珍貴的,感謝所有選擇舞蹈的藝術家與學生,一起為臺灣舞蹈界努力。」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春之祭》記者會(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

臺灣舞蹈界登上國際舞臺

臺灣舞蹈界在北藝大的推動下,共同參與《春之祭》的重建計畫,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團結與共享精神。各校主任一致感謝北藝大提供資源,讓臺灣舞者得以深入經典,親身體驗動作的情感與意義,並期待這次亞洲首演不僅是年輕舞者的圓夢之旅,更是臺灣舞蹈界登上國際舞臺的高峰。這部跨越世紀的經典在2024年尾聲重現,不僅延續舞蹈傳承,更讓臺灣因舞蹈而被世界看見,共同譜寫了臺灣舞蹈界的歷史新頁。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碧娜·鮑許《春之祭》重建排練照(圖片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攝影:黎宇文)

《春之祭》演出資訊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已完售)
2024.12.20(五)19:30
2024.12.21 (六)19:30
2024.12.22(日) 15:00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戲劇院  
2024.12.27(五)19:30
2024.12.28(六)15:00
2024.12.29(日)15:00
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2025.01.03(五)19:30
2025.01.04(六)15:00
2025.01.05(日)15:00

購票連結請點此
票價:500、750、950、1200、1400、2000(贊助票)

資料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在銀座新地標「Ginza Sony Park」看展!「ART IN THE PARK(工事中)」攜手3位藝術家打造施工期間限定展覽

在銀座新地標「Ginza Sony Park」看展!「ART IN THE PARK(工事中)」攜手3位藝術家打造施工期間限定展覽

將於2025年1月啟用的Ginza Sony Park(銀座ソニーパーク),特別開放施工期間的建築空間,並邀請與Ginza Sony Park有深厚連結的3位藝術家——SHUN SUDO、山口幸士、玉山拓郎,攜手打造「ART IN THE PARK(工事中)」藝術企劃。展期至2024年12月1日。

以「向城市開放的設施」為理念的Ginza Sony Park計畫,旨在重新建造陪伴銀座街區超過50年的Sony大樓。而這項計畫的第一階段,在舊大樓拆除期間(2018年8月~2021年9月),將施工場地化為公園,最終即便在疫情期間,仍吸引了854萬人次參觀;隨後進入的第二階段,重新展開拆除與新建工程,並在今(2024)年8月完成最終形態的「Ginza Sony Park」、預計於2025年1月正式開幕。

➔ 銀座Sony Park將於2025年啟用!以低矮建築創造高樓群中的開闊感、開放性空間吸引居民造訪

1966年,Sony的創辦人之一盛田昭夫建立了Sony大樓。(圖片來源:Sony)
1966年,Sony的創辦人之一盛田昭夫建立了Sony大樓。(圖片來源:Sony)
Ginza Sony Park為迎接2025年1月的盛大開幕,於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開放施工中的建築空間,舉辦「ART IN THE PARK(工事中)」特別藝術計畫。(圖片來源:Sony)
Ginza Sony Park為迎接2025年1月的盛大開幕,於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開放施工中的建築空間,舉辦「ART IN THE PARK(工事中)」特別藝術計畫。(圖片來源:Sony)

攜手藝術家傳遞銀座街區魅力

而在竣工的這段期間,Ginza Sony Park也曾舉辦過「ART IN THE PARK」在內的多項藝術活動,讓來往的行人們能感受到銀座街區的魅力。藝術家SHUN SUDO以童年時造訪Sony大樓的記憶為靈感,在Ginza Sony Park地下空間的牆面上,創作了融入繽紛的花卉與音樂元素的大型壁畫作品。此外,他也參與了施工中的「ART IN THE PARK / ウォールアート(Wall Art)」企劃,以及在Sony Park Mini空間的展覽。

SHUN SUDO作品 「ART IN THE PARK by SHUN SUDO」(圖片來源:Sony)
SHUN SUDO作品 「ART IN THE PARK by SHUN SUDO」(圖片來源:Sony)
Sony Park Mini是一個為全新Ginza Sony Park進行實驗而設立的場域。這座占地僅約10坪的快閃空間位於西銀座停車場地下一樓,其自2022年3月開幕以來,已舉辦超過50場風格多元的活動。(圖片來源:Sony)
Sony Park Mini是一個為全新Ginza Sony Park進行實驗而設立的場域。這座占地僅約10坪的快閃空間位於西銀座停車場地下一樓,其自2022年3月開幕以來,已舉辦超過50場風格多元的企劃或活動。(圖片來源:Sony)

藝術家山口幸士在Ginza Sony Park舉辦的「余白の記録」展覽,將周邊風景轉化為畫作,並將這些作品分散陳列於公園的各個角落,讓人們在遊逛時感受藝術與空間的交融。他也以多彩的「非洲菊」為主題參與「ART IN THE PARK / ウォールアート」,並在Sony Park Mini舉行了相關展覽。

山口 幸士作品 「余白の記憶」(圖片來源:Sony)
山口 幸士作品 「余白の記憶」(圖片來源:Sony)

藝術家玉山拓郎則在2022年登場的「Sony Park展 KYOTO」,於廢棄多年的京都新聞印刷工廠舊址,展出了以「光」為主題的裝置藝術作品,將沉寂已久的空間轉化為如「公園」般的存在。另外,他也曾在Sony Park Mini辦過兩次展覽。

玉山拓郎作品 「Sony Park展 KYOTO」京都新聞印刷工場跡地(圖片來源:Sony)
玉山拓郎作品 「Sony Park展 KYOTO」京都新聞印刷工場跡地(圖片來源:Sony)

在施工中的建築空間看展

而這3位藝術家又會如何使用尚未正式開幕的Ginza Sony Park?基於此想法誕生的「ART IN THE PARK(工事中)」藝術企劃,便於11月19日至12月1日限時展開。SHUN SUDO帶來其標誌性的BUTTON FLOWER系列新作;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玉山拓郎則以LED螢光燈打造出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光之裝置藝術。而這些作品將與尚未開放的Ginza Sony Park空間交織出獨特的氛圍,帶給觀者獨一無二的體驗。

現場展出SHUN SUDO象徵性的BUTTON FLOWER全新創作24件。(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現場展出SHUN SUDO象徵性的BUTTON FLOWER全新創作24件。(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玉山拓郎運用LED螢光燈打造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原創光之裝置藝術作品。(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玉山拓郎運用LED螢光燈打造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原創光之裝置藝術作品。(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ART IN THE PARK(工事中)
時間:2024年11月19日~12月1日;平日12:00 - 20:00、六日 11:00 - 19:00
地點:Ginza Sony Park(東京都中央区銀座5丁目3番1号)
備註:免費參觀,採事前預約制
更多資訊可點此參考

資料來源|Sony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