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協助《泰武》鄉刊製作的繫。本屋,這期主題《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光芒》特輯,主編彭巧如說:「過去幾期,我們討論許多與在地文化有關的故事,但也一直好奇,在外地工作的泰武人大多從事什麼職業、做什麼事,又如何與家鄉連結?」這期他們帶著大家,深入認識各行各業中努力發光,也盡自己綿薄之力正向帶動家鄉的人們,如本文提到的Camak(林文明)。「本期受訪對象或許未必符合世俗定義的『人生勝利組』,卻都能成為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光芒。」
林文明「不要抱怨,要懂得彎得下腰,面對最大的敵人:自己。」
在台中金山路以祖父之名查馬克Camak命名的音樂文創空間,是排灣族歌手Camak(林文明)大哥的店,門口高低錯落地擺放各式各樣的植栽,屋簷上平整地鋪設茅草,踏進室內空間的短短路程,就像部落博物館,木櫃除了展售馬告、黑藜、鳳梨醋、小米酒、特製辣椒醬等農產品,透明的玻璃罐中,盛裝著部落花生、白樹豆、黑米、咖啡豆、山藥粉、芋頭乾,Camak大哥用工整的字一一寫下識別標籤,彷彿要把家鄉的綠意、木頭、種子和思念,一網撈捕到台中市區。
查馬克音樂文創空間提供種植在海拔800~1300公尺原生種的泰武鄉咖啡,可於用餐三天前預訂原民風味的無菜單料理,若企業團體包場,還有樂團演唱的服務。Camak笑盈盈說:「一大早要去採買食材,開店時是服務生,客人來要當進退得宜的餐廳老闆,無菜單料理都是我親手製作,廚師一當完,還要是現場點歌直接開唱的歌手,根本是開雜貨店!」
緊握麥克風30年翻轉人生上半場
童年家境清寒,時常看著爸媽為了生計無奈又辛勞的神情,Camak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打零工,印象最深的是國小畢業旅行,需要繳交20元的費用,媽媽翻山越嶺到各個村莊借錢,最後僅借到7元,剩下的13元,還是仰賴班導師補貼,從那時候起,感恩圖報、不要學壞的八字箴言,成為他的人生指引,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對的事情。」
「有錢人說話大聲/凡事都佔贏/無錢人惦在世間/說話無人聽」這首曾被眾多歌手翻唱的《為錢賭生命》,第一句就唱盡Camak剛到城市駐唱打拼的人生百態,當時的社會還有刻意刁難原住民的陋習,Camak曾因為唱錯一個音,當場被資遣說隔天不用來上班了。但為了還清家中的貸款,認知即便到了其他領域,一樣會遇到挫折,抱持著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的信念,Camak訓練自己熟記上萬首歌曲,種類橫跨西洋經典、民歌、義大利、法文、德文、俄羅斯、日本、韓文、臺灣各族的原住民歌謠。他精通多種樂器,從鋼琴彈奏、吉他、打非洲鼓到使用鼻笛演奏排灣族古調,憑藉一身才藝走跳過往政商名流最愛的白雪大舞廳、花都大舞廳等知名酒吧,創下台中地區的駐唱歌手,唱得最長久,價碼最高的紀錄。
用排灣族食材點綴人生下半場
隨著流行音樂型態的改變,駐唱的場子逐年變少,商家為了減低營運成本,近年多邀請出場價格較親民的街頭藝人,加上年輕時,Camak總是身兼駐唱與餐飲的工作,廣東菜、湖南菜、燒臘店、西餐廳皆有經驗,他說:「雖然勞動活總是力竭,但這是我最擅長的第二條路。」查馬克音樂文創空間因此誕生。
原民風味無菜單料理的食材,百分之八十都出自屏東,Camak會固定與住在泰武鄉的親戚叫貨,前菜是來自萬安的檸檬混蜂蜜,用一杯酸甜的蜂蜜檸檬小米酒釀開胃;湯品使用自己栽種的黑樹豆,熬上八小時;招牌芋頭泥是排灣族的主食之一山芋頭,揉成淡紫色的球體,滾著花生粒,沾黑糖,最上頭灑上泰武鄉咖啡粉;主菜是豪華的頭目餐,石板上擺滿豐盛的部落食材──月桃葉包覆的cinavu、用紅藜與黑米搓成的飯糰、馬告香腸、旗魚乾搭配自家耕作的地瓜、山豬肉等,每一道皆吸收對土地的思念。
因一路受人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靠著歌喉掙到名利的Camak大哥,早期會定時捐贈饅頭與棉被等,幫助家鄉的孩子溫飽;也會帶部落小旅行,讓在地的孩子擁有更多文化刺激,成為外界認識排灣文化的橋樑;近年開始協助部落教會募非洲鼓和吉他,幫助族人在艱難時刻,能以音樂舒懷,甚至籌募偏鄉學校出國比賽的款項。Camak也希望年輕一代能繼續講著母語,莫忘根源,共享這份文化認同的自信心。
在泰武鄉富饒的地景中,問Camak大哥最想念什麼?他說:「萬安親水公園吧,小時候在那裡放牛、抓魚和溪蝦,工作與遊玩都在那裡,是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光。」
查馬克音樂文創空間(查馬克咖啡)
台中市西區金山路31-2號
10:30–21:30,無菜單料理採預約制
0932-756-062
文、攝影|楊甯凱 (下港女子)
泰武鄉刊 夏季號《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光芒特輯》
夏季號設計概念,對在外打拼的族人而言,現代化的水泥工程取代了熟悉的山林、溪流;即便背負著不被理解又須成功的壓力,大家仍舊維持著與部落的連結。披掛著與部落的牽絆,就像螢火蟲般,散發出幽微光芒,照亮自己和他人,傳遞土地與人的緊密連結與思念。(文字、鄉刊企劃製作|繫。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