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廚房的夢幻逸品,Gaggenau凝煉經典與當代,為場域勾勒高雅況味

頂級廚房的夢幻逸品,Gaggenau凝煉經典與當代,為場域勾勒高雅況味

從大門穿行入內,位於台中指標建案丽格的實品屋Boffi Home,以大面積的客、餐、廚公共領域,瀰漫著溫潤與俐落並濟的大器風範;這個由珥本設計陳建佑總監操刀的作品,以「分享」為主軸,將空間重心定錨於餐廳與廚房;而德國頂級廚電品牌Gaggenau,更在這場豪華宅邸陣容中,展現經典與當代場域的內斂品味,綻放頂級餐廚的美好年代。

頂級廚房的夢幻逸品,Gaggenau凝煉經典與當代,為場域勾勒高雅況味

像是被自然光譜映照著,走入Boffi Home充滿中性大地色的空間,如地中海的和煦色溫,輕盈地漫射每處角落,內斂地襯出全室充滿溫度的風格美學,也讓講究細節處的紋理與質地,走出空間場域的底蘊。正因為建築量體位於台中城市綠廊的樞紐,24樓高的Boffi Home,也引景入室,將遠眺窗外中央山脈巒線的絕佳位置,留給4.5公尺長的Salinas中島廚房,開闊地讓所有對話、聚合與交流,都通過生活食癒注入情感。

拼1_11

工藝與美學的詩意協奏

承襲義大利國寶建築師Antonio Citterio打造丽格的設計基因,珥本設計陳建佑總監除了透過洗鍊而開放的設計風格,弱化了公共領域疆界,全室從廚具衛浴、家具到石材等產品,皆選用Boffi旗下品牌;而廚房則以德國頂級廚電品牌Gaggenau 200系列的爐具、烤箱、蒸烤箱與400系列酒櫃,訴說出廚具與家電融入生活美學的機能美感,藉由世紀傳承的工藝,從紋理、功能、廓型到質地,為當代廚房開啟不同凡響的型態之美。

拼2_7

雖說Antonio Citterio展現了建築先決的頂尖創作原力,Boffi Home在實品屋的整體佈局上,也細膩地合力呈現建築美學的室內端景,從廚房走出改變場域的催化劑,將廚房的格局,從單純烹飪,延伸到生活的溫度,不管是材質上的溫潤、還是透過工匠賦予不同紋理表情的手感溫度,這些「豐富生活溫度」的細節,也成為醞釀Boffi Home的初衷。尤其,對超過三個世紀的Gaggenau來說,從16世紀起源以來,以手工打造金屬起家的緣起,即便經歷現代家電的生產自動化,堅持透過工匠雙手去完滿產品的這件事,從來沒有改變過;這些一點一滴對工匠精神與工藝美學的致敬與傳承,也精巧地賦予產品溫度,更與Boffi Home想要傳達的精神不謀而合。

頂級廚房的夢幻逸品,Gaggenau凝煉經典與當代,為場域勾勒高雅況味

因場域制宜,Gaggenau形隨機能的恆久表述

由餐廚空間搭起的主舞台,橫貫著Boffi最有氣勢的中島焦點;這座榮獲Wallpaper設計獎與EDIDA獎"2015最佳廚房"殊榮的廚具,以天然石材、霧面黑色金屬及實木,產生迷人的層次紋理,更與Gaggenau的簡約設計語彙及頂尖工藝,匯合出質感生活的柔性律動。事實上,也因為Gaggenau對於材質的偏執講究,不管是中島區全不鏽鋼內裡選材、低調展示主人珍藏的嵌入式酒櫃,還是自18世紀以來沿用搪瓷廣告招牌材料,都能看出品牌透過材質去表現「溫度」的魅力。另外,Gaggenau更以媲美專業廚房的性能,進駐輕食區與熱炒區。像是在中島配製的感應爐,就提供了安全快速的輕食加熱選擇;內廚房熱炒區,則以併爐提供多元的料理選擇;從單雙口瓦斯爐、感應爐到BBQ燒烤爐,皆能依主人的烹煮習慣隨心組合;而全方位的蒸烤爐與烤箱,亦實踐低調俐落的頂級設計,為品味行家而生。

拼3_5

Gaggenau 品牌行銷梁悅慈在採訪時更說道,「透過使用者實際去觸摸、或旋轉旋鈕,實際感受Gaggenau在按壓開門的回饋力道等細節,你能感受到品牌對於各種質地和工藝的講究,以及它對生活與質感的累積;Gaggenau不管從美學還是生活機能性,都為Boffi Home注入了溫度與靈魂。」

頂級廚房的夢幻逸品,Gaggenau凝煉經典與當代,為場域勾勒高雅況味

Boffi Home精彩的廚房設計,為頂級奢華宅邸做了完美詮釋,也將熱愛生活的義大利精神直截植入。推開餐廳旁隆重的法式雙開門,場域高明地從公共空間過渡至私領域的起居室,以循序漸強的隱密性,為Boffi Home再添詩意般的空間維度……

文字 | Qbee 

圖片提供 | Gaggenau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於挪威特隆赫姆(Trondheim)全新開幕的「PoMo」當代美術館,座落於一棟擁有百年歷史的城市地標——特隆赫姆主郵局中,結合活潑的現代筆觸與既有的建築特色,致力成為文化交流的重鎮。

百年郵局大樓的現代重生

PoMo所在的這座新藝術風格建築於1911年完工,共佔4000平方公尺、五層樓高,由挪威建築師Karl Norum設計,而後由法國建築師India Mahdavi與挪威建築師Erik Langdalen攜手進行改造與翻新,搖身一變成為充滿當代活力、卻又保留歷史元素的藝術場域。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這座新藝術風格建築於1911年完工,由挪威建築師Karl Norum設計(圖片來源:Erik Langdalen Arkitektkontor)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PoMo美術館的前身為一棟百年郵局(圖片來源:Erik Langdalen Arkitektkontor)

翻新工程中,建築師們在屋頂裝上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作品《Our Magic Hour》,搶眼的彩虹視覺指引訪客前來。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屋頂為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作品《Our Magic Hour》(圖片來源:PoMo)

順著參訪動線,團隊將大門漆上亮粉色、螺旋梯漆上亮橘色、紀念品店則以鮭魚粉呈現,為老建築注入活潑大膽的色彩;挑高設計的中央展廳,則搭配白色牆面、淺色磨石地板與八角形天窗,營造明亮開放的空間;位於頂樓的閱覽室,則交由荷蘭藝術家FreelingWaters操刀,以在地自然景色與北歐民俗藝術為靈感,打造溫馨如家的氛圍。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大門漆上亮粉色,為老建築注入活潑大膽的色彩(圖片來源:India Mahdavi)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鮮橘色的旋轉梯(圖片來源:India Mahdavi)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鮭魚粉色調的紀念品店(圖片來源:PoMo)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頂樓閱覽室荷蘭藝術家FreelingWaters操刀(圖片來源:India Mahdavi)

打造「每個人的美術館」

從空間設計就能看出,PoMo與傳統美術館截然不同。PoMo以「包容度高且易於親近」為目標,希望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即使是那些從未踏入美術館的人,也可以輕鬆地造訪PoMo。創辦人Ole Robert Reitan表示:「對許多人來說,踏進美術館可能是一種壓力。我們希望拆除這些看不見的藩籬,創造一個真正屬於大眾的公共空間。」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PoMo以「包容度高且易於親近」為目標,希望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圖片來源:Erik Langdalen Arkitektkontor)

為此,PoMo在展覽與收藏策略上做出多項突破,像是為了彌補挪威美術館館藏的性別失衡,PoMo近60%的藏品來自女性藝術家,展品橫跨不同媒材與年代,從Katharina Fritsch《聖母像》到Ann Veronica Janssens霧氣裝置藝術,呈現藝術體驗的多元性。而開幕展《Postcards from the Future》以平易近人的「明信片」作為視覺隱喻,回應建築歷史並為其開啟全新篇章。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PoMo近60%的藏品來自女性藝術家(圖片來源:PoMo)

未來,PoMo計畫每年舉辦兩檔特展,為挪威觀眾帶來全球重量級的藝術作品,也將推出一系列深度藝術體驗、兒童專屬互動體驗等活動,並與鄰近的劇院、飯店合作打造文化街區,期望藉由文化發展帶動城市經濟。

百年歐洲郵局變身當代美術館!挪威「PoMo」為傳統建築注入大膽色彩,建立共融藝術場域
PoMo美術館外觀(圖片來源:Erik Langdalen Arkitektkontor)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日本「橫濱美術館」重新開館:歷經3年大規模整修,打造更為開放的「Grand Gallery」空間

日本「橫濱美術館」重新開館:歷經3年大規模整修,打造更為開放的「Grand Gallery」空間

1989年開館的「橫濱美術館」,於2021年3月休館,歷經3年多的大規模整修後,2024年開放部分空間,也終於在今(2025)年2月8日全面重新開幕。

由日本建築巨匠丹下健三設計的橫濱美術館,擁有氣勢滂礡的對稱性外觀,且不論是在外牆或是館內,也可見圓形與方形的設計元素;走進館內,映入眼簾的則是使用大量御影石(花崗岩的一種)打造,挑高且開放感十足的「Grand Gallery(グランドギャラリー)」空間。

「沒有明確目的的空間」

丹下健三在設計時,希望美術館不單單是欣賞藝術的場域,也是能促進市民交流與文化活動的中心。他認為,比起單純的展覽室,更重要的是那些「沒有明確目的的空間」,比如讓人們在欣賞作品前駐足,或在展覽室之間移動時稍作停留的地方。因此,像Grand Gallery這般開放、自由的大空間,便是橫濱美術館的一大特色。

挑高且開放感十足的「Grand Gallery」空間,為橫濱美術館的一大特色。(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挑高且開放感十足的「Grand Gallery」空間,為橫濱美術館的一大特色。(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石材的色彩與家具相輝映

而在這次的整修中,以Grand Gallery為中心的自由使用區域,也變得更加開放。由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負責的空間規劃,從丹下健三運用的御影石中汲取出不同顏色,打造了別具特色的家具,並翻新玻璃天花板,以及設置可開關的百葉窗,當自然光灑落,石材的色彩也將與家具相輝映,營造出柔和舒適的氛圍。

由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負責的空間規劃,從丹下健三運用的御影石中汲取出不同顏色,打造了別具特色的家具。(圖片來源: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由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負責的空間規劃,從丹下健三運用的御影石中汲取出不同顏色,打造了別具特色的家具。(圖片來源: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圖片來源: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圖片來源: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根據不同場景變化的模組化家具

進入館內可見的「まるまるラウンジ(Marumaru Lounge)」(まる為日文中的圓形之意),擁有各式尺寸、可以根據不同場景組合變化的模組化家具,不論是獨自前來或與朋友同行,都能在此找到合適的休憩空間。而在Grand Gallery空間也新增了脫鞋區,讓家長和小朋友可以在這裡自在休息;館內哺乳室也增設至3間,並新增沖泡奶粉的設備,讓親子來訪者能夠更安心舒適地度過美術館時光。

Grand Gallery空間也新增了脫鞋區,讓家長和小朋友可以在這裡自在休息。(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Grand Gallery空間也新增了脫鞋區,讓家長和小朋友可以在這裡自在休息。(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當自然光灑落,石材的色彩也將與家具相輝映,營造出柔和舒適的氛圍。(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當自然光灑落,石材的色彩也將與家具相輝映,營造出柔和舒適的氛圍。(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重新規劃指標系統

另外還有其他改造項目,包含:新增了兩處可以免費參觀的Gallery 8、Gallery 9,其中,Gallery 9為玻璃外牆設計,人們從外面也能窺見展覽內容;重新翻新的美術館商店與咖啡廳,也變得更加舒適;Grand Gallery內新增了一座透明電梯,讓空間更具開放感;美術館外也將設置桌椅,人們在這裡能感受海風,優閒享受美術館的氛圍;攜手設計師菊地敦己重新規劃的館內指標系統,也更為清晰易懂。

可以免費參觀的Gallery 9為玻璃外牆設計,人們從外面也能窺見展覽內容。(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可以免費參觀的Gallery 9為玻璃外牆設計,人們從外面也能窺見展覽內容。(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Grand Gallery內也新增了一座透明電梯。(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Grand Gallery內也新增了一座透明電梯。(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在這次全面更新之際,館內的指標設計也採用了更清晰易懂的設計。(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在這次全面更新之際,館內的指標設計也採用了更清晰易懂的設計。(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設計師菊地敦己以1989年設計師淺葉克己打造的Logo為基礎,創作了紀念美術館重新開放的特別Logo與標準字。(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設計師菊地敦己以1989年設計師淺葉克己打造的Logo為基礎,創作了紀念美術館重新開放的特別Logo與標準字。(圖片來源: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資料來源|橫濱美術館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