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是近幾年新興的超級食物,其中台灣「紅藜」,是台灣原生種植物,多種植在屏東、台東和花蓮,屏東和台東更是最大產區,如果到台東旅行,別忘了嚐嚐這款在地美食,帶一點最在地的台東伴手禮。
台東最特別的物產「紅藜」
紅藜,又稱台灣紅藜,屬於台灣原生種,因為氣候、環境與農民種植習慣等因素,原生於屏東、台東和花蓮三地,出現的理由也很有意思,是因為原住民種植主食「小米」,為了阻止小鳥把小米吃光,農民想到的辦法,就是在小米田周邊種植「紅藜」,因為紅藜外殼含有皂素,鳥兒吃了之後肚子會不舒服,高聳的紅藜正變成小米田的天然屏障,讓小鳥誤以為這是紅藜田,而放棄藏在裡面的小米。
紅藜的季節 紅色的台東
紅藜屬於一年生植物,每年5月,成熟轉紅之後才能收成,如果正好在5月造訪台東,可以看到成熟紅藜田的特殊地景。
紅藜的價值
紅藜,沒有味道,也不像小米煮完有黏稠感,以一種毫無存在感(口感、味道)的形式存在,過去原住民也不會拿來入菜,而是作為釀酒的酵素,直到近年,國外發現「藜」是富含高營養價值的超級食物,被冷落許久的台灣紅藜才又重新受到重視。
關於紅藜,它屬於藜科作物,根據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室資料指出,紅藜蛋白質含量是稻米的2倍、膳食纖維是地瓜的7倍。但要注意的是,只有「紅藜」是台灣原生種,如果是藜麥,則是進口的「藜」。
如何食用紅藜?
如同前面提到,紅藜是為了驅趕小鳥吃小米而種植的作物,外面包裹的「紅」殼含有皂素,讓小鳥吃了肚子會不舒服,人直接拿來食用是如此,因此食用紅藜前,必須先脫殼,到台東選購紅藜時,也記得選擇脫殼紅藜,回家後可以直接烹煮,不需要再自己去殼。
如何烹調紅藜?
除了直接混在米飯裡烹煮紅藜,為了讓大家更了解紅藜,水保局著手推動「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台東紅藜季,展開一系列台東紅藜的慢食之旅。
1. 三位主廚用紅藜入菜:邀請三位主廚,設計紅藜菜單,獨特的紅藜餐點,接下來三位主廚也會響應「紅藜入菜」,可以到餐廳品嚐內行人才懂的紅藜餐點。
蓋亞那工作坊,位於台東崁頂部落,致力於傳承布農飲食文化,主廚Ibu以紅藜搭配部落食材與水果,做出爽口的開胃前菜。最推薦紅蔾小米飯,必須要反覆拍打無數次,才能做出香Q的口感,也是部落的重要主食。
Sinasera 24,獲得臺東慢食評鑑三星榮耀,主廚Nick研發,「紅藜三重奏」甜點,讓人在泡芙、費南雪、巧克力中嚐到細緻的紅藜滋味。到Sinasera 24店裡,點不到紅藜三重奏甜點,Nick未來將會發展出其他紅藜餐點。
Embers,2021台北米其林餐盤推薦餐廳,主廚Wes運用加了紅藜的小米酒粕,端出主菜「燻烤酒粕豬肋」,在Embers也點不到這道豬肋,但Embers未來也同樣會推出不同的紅藜餐點。
2. 便利商店把紅藜商品帶回家
除了到台東品嚐道地的紅藜餐點,為了讓更多人能了解紅藜,今年台東紅藜季,更攜手紅藜農友、紅藜產品業者等,在「全家行動購」推出更多紅藜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紅藜商品,從原料到加工都是台東在地的產物,「我們盤點近幾年生產和運用台東紅藜的農友和加工工廠,追溯他們使用的紅藜產地和供應者,一定要來自台東,不考慮混雜屏東和台東紅藜,一一洽談合作意願,再推出這一系列的商品。」他們也特別邀請「無氏製作」,為今年台東紅藜季一系列商品,全部換上新裝與全新品牌識別設計。
|
|
圖片提供|津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