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街區濃妝淡抹總相宜,散步時還能同時看到某個時代元素的移植與創新面貌,這次我們邀來柏成設計創辦人邱柏文、建築師宋苾璇帶路,推薦近20年值得一看的住宅建築,從腳步的移動感受時代軌跡和設計特色。
台北街景混合著各種年代的住宅建築,包含以步登公寓為大宗的住宅群,以及電梯華廈、10層以上的高樓大廈和大型集合住宅,然而新舊交雜的建築形式為城市景觀帶來什麼樣的魅力?「如果一個城市全部都是新的東西,歷史只會存在於博物館裡,像是沒有了自己的文化脈絡,這樣的城市是無趣的,而在台北因為有新舊融合的地景,能實際讓人感受到我們和歷史文化生活在一起。」宋苾璇說。很多人覺得又醜又雜亂的公寓立面,在邱柏文的眼中反而充滿了生命力,「我覺得那是很有個性美的元素,因為它印證了時代的變遷,這些順應人們生活需求而自由生長的建築立面,是很難經由設計產生!」
人們居住意識的轉變
住宅是建築物最普遍的類型,在都市建築中幾乎佔了65∼70%,而現在我們放眼所見的城市景觀和住宅樣式,其實深受二戰後的現代主義建築影響,「二戰之後從歐洲到美國所盛行的平民美學,是以快速又經濟的方式提供大眾平價住宅,這樣的風潮奠定了現代住宅的基礎。接著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同樣因為有人口大量移居都市的居住需求,所以出現普遍以鋼筋混凝土材料、『方盒子打洞』形式建構的房子,現在依然隨處可見。」宋苾璇解釋。
觀察近20年來台北住宅建築的變化,邱柏文、宋苾璇皆認為人們對於開放空間的接受度增加,最明顯的改變就是陽台空間、玻璃材質的使用,以及一樓圍牆的穿透性變多。另外,人們更懂得經營生活,因此原本當作儲藏室的陽台,在近年開始成為半戶外生活空間,現在若從街道上看過去,也能發現大量整理過的精緻陽台立面成為城市景觀的常見風景。除此之外,隨著城市治安提升,住宅從過去的實牆多、開窗小,轉變為選用更多穿透性的玻璃材質,不僅將更多光線引進室內,也讓人們在其中的生活品質更加提升。
從資產到享受生活的空間
以往人們除了選擇舊式公寓,還可能會挑選由建設公司主導的建設案作為居住空間,然而在快速銷售的代銷文化影響下,人們卻忽略了「如何生活」的居住品質。現在隨著人們對居住型態的選擇自主性提高,建設公司也開始用另一種角度思考大型集合住宅設計,並關照其與社區、都市的關聯。
「隨著人們年齡改變、家庭成員的成長,可能每10年換一個居住空間,而住宅設計也隨著人們的需求,不斷出現變化。」邱柏文說。如今住宅不再僅是一種名下資產,更是依生命成長轉化的場景,人們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有些人選擇住在市中心,有些人則僻靜山居,在多元居住型態發展下,也讓台北住宅建築呈現不同的面貌。
【宋苾璇帶路】
01 赤峰街老宅社區
台北的赤峰街、興城街一帶,在1950年代是專門販售汽機車機械零件的五金行聚集地,俗稱「打鐵街」,部分店面仍在經營。建築物既有日治時代遺留的店屋式兩層公寓,周邊也有新建的高樓層集合住宅,兩者充滿強烈對比。這裡的街道尺度使人感到親切,散步其中可欣賞舊時庶民住宅存留的洋式窗台與窗花。
02 泰安連雲接雲樓
此建築結合生態環境,建築美學自成一格。李天鐸建築師透過精準地掌控建築比例、運用格柵設計的手法,將住宅建築中通常會顯雜亂的地方,如後陽台、置放冷氣室外機等地方,收整俐落乾淨,將所有的生活機能和美學精緻結合,成為一股美學潮流,影響了後來十幾年的台灣住宅建築設計。
03 富邦富藝旅 FOLIO
旅館前身為屋齡40多年的銀行舊宿舍,由郭旭原、黃惠美建築師改建設計,獲「2016老屋新生大獎」及「2017遠東舊屋改造特別獎」首獎。旅館經營為此基地申請都市更新過渡時期的暫時性空間,建築師盡可能保留建築外觀及結構,並以在地抿石子與清水混凝土達到新舊元素平衡且素雅潔淨空間。
04 寶舖水樹之間
位於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旁,由日本新銳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3D透雕玻璃建築立面。黃昏入夜時,抬頭一看整個建築立面化身為光雕的舞台,像為大眾展演一場精彩的聲光秀,也如同一座動態的公共藝術。它打破人們傳統觀念中對住宅的想法,挑戰了私人住宅建築的公共性,並主動介入和城市的關係,為日常生活製造了驚喜。
05 璞園富富話合
建築向上退縮的12層樓,讓每層的平面規劃都不一樣,非常有意思。平田晃久從鐵皮屋頂與外露排水管常見的台灣庶民元素,提煉出簡約又有趣味的設計。將常見的城市元素形成很有特色的住宅設計,和台灣既有的文化地景融合在一起,深具實驗性。
Profile|宋苾璇
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相信設計之美,來自於仔細觀察及傾聽環境、人物的聲音。透過建築設計的力量,成為創造多重力量之間微妙平衡的魔法師。其設計之新竹市玻璃工坊榮獲2021德國iF設計獎、金點設計獎。
【邱柏文帶路】
01 JCA生活實驗所
此處原為台大的教授宿舍,屋齡90年的日式老屋,設計上運用環保回收的材料、既有建材,保留建物的歷史與時間感。建築透過大量開窗,讓空間彼此串聯,形成一個多功能的生活場域,即使在市中心也可以擁有與自然親近、一起成長的生活。即使房子是租賃而來,也可以是理想的生活空間。
02 泰安連雲接雲樓
由李天鐸建築師設計,2008年完工。此案是邱柏文回台灣之後,第一個讓他為之驚艷的建築。李天鐸建築師在整個建築立面上設計大量開窗,創造寬闊視野,不僅模糊室內外空間,還將基地前方的綠地環境、低矮的日式歷史建築景觀帶入室內,整個設計概念在當時極為少見。
03 樸園富富話合
樓高12層的集合住宅,由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設計。錯落的斜屋頂、陽台、細長的落柱控制風與雨水的流動,同時將露台與陽台空間做到最大化,創造出饒富趣味的建築立面。交互錯層猶如立方體的堆疊,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住宅,設計概念具突破性,這個案子因外國建築師的參與,讓台灣年輕建築師看到台灣集合住宅設計上的未來可能性。
04 西恩花園
位在台北陽明山上,花藝大師凌宗湧的山上花園。室內空間不大,主要活動場域為戶外的花園,是喜歡自然生活者的理想家居。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人們只要透過電腦就可以聯繫全世界,因此在空間上更需要與自己相處的地方,而西恩花園呈現的隱遁特質,就展示了人們可以有另一種生活選擇的可能。
05 永康街私人住宅
80年以上的舊住宅透過改造設計,也可能讓老街區擁有新面貌。邱柏文在永康街步登公寓的4、5樓住宅改建案中,將私人頂樓轉化為愜意的生活平台,使屋主擁有一片獨立的天空,特別是他將廚房、用餐空間設置於此,使早晨陽光灑落在餐桌上,為一天揭開序幕。
Profile|邱柏文 Johnny Chiu
柏成設計創辦人,首位獲得世界建築獎(WAF)/INSIDE 世界室內設計獎年度大獎的台灣設計師,以新穎的觀點及理念推動的作品受到各界肯定。 他近期的獲獎作品包含鳴日號火車設計、不只是圖書館、北美館藝術商店等。
文|黃阡卉 攝影|蔡耀徵、林科呈、KRIS KANG
圖片提供|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寶舖建設、連雲建設、CNFlower西恩
想知道建築如何述說一個城市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 2021/10月號《建築裡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