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步登公寓再發現!建築師林君安的街廓尋寶

台北步登公寓再發現!建築師林君安的街廓尋寶

喜歡建築的人都知道,每一塊磚瓦與樑柱的背後可能都是一個大時代的縮影,如果觀察入微、追根究柢,還會有偵破謎團的樂趣。熱衷研究台北步登公寓的建築師林君安就是如此,對她來說,這些公寓是文化的空間、記憶的場所,也是反思理想住宅與城市的珍貴現場。

相較常見的直式窗面,此公寓特別採橫式設計。柱子跟樑帶是洗石子,其他地方則貼象牙色馬賽克磚。
相較常見的直式窗面,此公寓特別採橫式設計。柱子跟樑帶是洗石子,其他地方則貼象牙色馬賽克磚。

採訪時,林君安在永康街的巷弄裡穿梭,原本只要介紹一棟步登公寓的馬賽克磚,卻同時發現建築立面多處被改造的痕跡,只見她專注、飛快地指點牆上細節,中間還穿插幾句對當年設計樣式的驚嘆,短短幾分鐘內,就已拆解這座公寓的設計身世。

台北人的生活記憶

多數人對步登公寓的印象,是無電梯公寓或是老舊住宅,「是很頑強的建築類型,連都更都撼動不了它。」林君安說,「但我覺得用老舊去形容它,比較負面,這是不對的,因為它是在特定年代裡產出的常民建築。」在1960年代的台北,有戰爭、城鄉間的移民,當人口數量快速增長,都市土地就需要充分被利用,這時普遍有4∼5層樓高的步登公寓大量應運而生,在結合小街小弄形成的街廓後,成為台北尋常卻又獨特的風景,這些住宅至今容納了城市發展的歷史、多代人的生活軌跡,又能看得出時代的美感、設計人的創造力,「現在走在這些社區中,我還會想到小時候每年暑假北上到台北親戚家玩的景象,它就是回憶中特別的空間場景。」林君安說。

步登公寓至今仍佔據台北住宅數量的一半以上。
步登公寓至今仍佔據台北住宅數量的一半以上。

見證現代化的住宅樣式

如此平凡、形式普通的步登公寓,到底有什麼好看?就連林君安當初要將它當作建築史論文題目時,也有人表示內容會做不出來,「他們說的也沒錯,要說設計是沒什麼了不起的地方,但我覺得對學建築的人來講,會注意窗框如何延伸、雨遮上如何用兩色的磁磚做出顏色變化,這就是設計的巧思。」林君安強調,「而且現在來看這些步登公寓,可以證明大部分建築在過了60年後仍然無愧於當時建築師的專業,我們都要心存感謝。」

步登公寓是台北地區再尋常不過的住宅形式。
步登公寓是台北地區再尋常不過的住宅形式。

現在來看這批不太特別的步登公寓,在當時的台北象徵了城市、空間設計上的大躍進,「例如屋頂的使用就是一個現代化的大變革。」過去大稻埕店屋的斜屋頂設計是為了避免水氣積聚,後來公寓開始設計為平屋頂,也呼應了建築大師柯比意認為平屋頂可以形成嶄新的空間場所、作為現代城市的空中花園。即使過去因為竊盜猖獗,宵小喜歡從連排公寓頂樓進入民宅,曾經造成早期住戶對屋頂空間反感,「但這都是建築在現代化中人們試著接受的過程。」林君安說。

水泥鏤空花磚除了用於梯間、也用於女兒牆上,是帶有濃厚裝飾性和文化語彙的建築立面元素。
水泥鏤空花磚除了用於梯間、也用於女兒牆上,是帶有濃厚裝飾性和文化語彙的建築立面元素。

屬於城市的特別氣氛

如今不少人對於台北市容多有批判,尤其具有年分的步登公寓更是眾矢之的,但林君安也沒有否定這樣的看法,除了鐵窗、冷氣機、招牌和電線等物件讓原本素樸的公寓變得雜亂,「後來重新貼上的磁磚,讓許多早期公寓外牆,少了一點沉靜內斂的美感。」但是林君安認為,只要大家願意細細觀察,這些前輩留給我們的空間,其實沒有那麼糟糕,「它反而可以是很優美、大氣的。」例如窗戶內凹或外凸十幾公分的比例拿捏,「有的時候會優雅地令人屏氣凝神。」又像馬賽克磚多樣的拼貼巧思、窯燒磚面呈現的台灣傳統色,「只要你讀懂它,學會品味它的獨特美感,就會開始享受了。現在我也發現,有不少同好著迷於這些建築。」林君安說。

除了馬賽克磚,台北步登公寓也常見小口釉磚、鏤空花磚作為裝飾。
除了馬賽克磚,台北步登公寓也常見小口釉磚、鏤空花磚作為裝飾。

步登公寓是台北地區再尋常不過的住宅形式,也許有人說是城市落了一段沒有進步的體現,但這也正是它值得玩味之處,林君安以巴黎公寓為例,懂得維護建築和在街廓上的完整性,新舊交融的街廓一樣也有美麗的可能,「不是說要把它當古蹟保存,而是要去學習其中的文化傳承。」雖然步登公寓看似平凡,但它曾收納眾人的生活,更是認識城市史、空間史的重要存在,若仔細觀察它,或許你也能從中發現屬於住宅的、街廓的、城市的細微故事。

永康街步登公寓設計

永康街區原有大量日本住宅,經過戰後財產轉移與國有財產私有化的過程後,是較早被改建為公寓的一區。不同於最早期興建的「南京東路五段市民住宅」、「聯合新村」、「聯合二村」等外觀為水泥粉光材質的公寓群,或是位在城市邊緣如虎林街和忠孝東路五段、由建商整批新建的公寓群,永康街的公寓主要為獨立改建,因此從信義路到師大路間的公寓,每一棟的建築立面設計有很多變化,是材料運用多元的一區。

01  雨遮

過去設計在窗戶上的雨遮,造型俐落優雅,常見鋪設洗石子或馬賽克磚等材料。這種設計不只能防止雨水直接流進窗戶內,隨著陽光角度變換,還能巧妙提供遮陽功能。圖中雨遮外圈鋪上洗石子,裡面刷上白漆。為了防止水流積聚在雨遮下方,設計者還在下圍設計了滴水條,引導水流向下滑落,是專業用心的作法。

台北步登公寓_06

02  水泥鏤空花磚

此材料除了用於梯間、也用於女兒牆上,是帶有濃厚裝飾性和文化語彙的建築立面元素。相較於玻璃帷幕,用於公寓梯間時,因為造價便宜,而且在亞熱帶國家能提供通風遮陽、防盜的半戶外功能,同時能保有光線和視野,因此是公寓常見元素。

台北步登公寓_07

03  馬賽克磚

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期因為經濟提升,公寓外牆開始鋪設馬賽克磚。而這些磚有時也以切割方式拼出建案、建商名稱,如同台灣文化中以手書命名建物的傳統,也呼應當時建築商品化的趨勢。圖中白、綠色磚經過噴釉、窯燒,表面形成不規則花紋,白色磚更以梯形拼貼,為公寓立面帶來豐富視覺效果。

台北步登公寓_08

04  磚面釉色

為了突顯公寓立面的顏色變化,窯變磚成為當時興盛的磚面樣式。當時位於北投的王冠窯業,因為長年研發釉色以提供大量建築需求,是當時引領北投窯業發展的大型磁磚生產公司,而後磁磚生產重心移至鶯歌。

台北步登公寓_09

05  梯間條帶

步登公寓的梯間立面,常以垂直條帶勾勒樓梯間的窗面。有些條帶為上漆混凝土材質,有些則鋪設馬賽克磚,並且與水平條帶形成兩色變化。圖中的梯間立面設計為米色馬賽克磚裝飾垂直條帶、藍綠色釉磚強調牆面。窗戶為均等的水平上下分割,在台北大安區仍常見到此種造型,而極細的鋁材質窗框,讓窗型更為優雅,現在已是少見的款式。

台北步登公寓_10

林君安

林君安說她的主要工作是在建築師事務所裡,曾偏移了軌道寫了台北步登公寓的建築生產史。說起來,每個人喜歡的建築物也許隱含了生命情調的追求。若把老公寓比為人設,她認為有些是潛心維持樸素明朗的生活氣息、無視金權與世俗價值、堅忍求生的小人物;有的是歷經風霜、優雅自持、風韻猶存的角色;有的,或許是沒能照顧自己,卻又賴著不走的過氣人物。

文|陳岱華  攝影|林科呈

想知道建築如何述說一個城市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 2021/10月號《建築裡的城市》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2024臺灣建築獎宣布決選結果,由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臺灣大學人文館」獲得評審高度共識認可,「南竿二六據點」、「台電萬大電廠」和「礁溪國小運動場」則榮獲佳作,而今年也首次設立「建築新人獎」,授予建築師林柏陽的「新竹香山那魯灣集會所」。獲獎專案的背後,各自面對著不同議題,以下就來看看建築師們如何以設計回應挑戰。

2024臺灣建築獎:臺灣大學人文館

臺灣大學人文館位於台大正門旁、鄰接新生南路,由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操刀,歷經19年時間、先後共發展16個方案才完工,展現團隊驚人的意志力。該建築基地於2007年7月經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保留農陳館為歷史建築,拆除其餘兩棟後興建。因融合歷史建築與都市界面整合等複雜議題,在與「歷史」環境諧調的同時,亦必須能夠展現「當代」的精神。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臺灣大學人文館。(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臺灣大學人文館。(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建築團隊陸續與校方、都審、文資等多方辛苦溝通,尋找能夠容納六個系所師生活動的解方,最終以下挖二層滿足龐大的樓地板面積需求,同時減少視覺阻礙。設計過程中,建築團隊向農業陳列館及其設計者張肇康致敬,並以現代主義的精神為基礎,巧妙配置天橋、走道、樓梯、大小院落、中庭廣場及戶外劇場等多樣公共空間,強調建築與環境的對話,讓人文館成為校園與都市間生動的穿越路徑。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臺灣大學人文館。(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臺灣大學人文館。(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2024臺灣建築獎佳作:南竿二六據點

海防據點是馬祖最具代表性的戰地景觀,也是一種在特殊時空環境下所產生的獨特建築形態,然而在卸下戰地身分後,該如何處理大量的軍事遺產?歷經多年的踏查與規劃,位於南竿機場右方的「二六據點」成為馬祖戰地「戰地軍事文化轉譯計畫」中首個完成改造的海防據點。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南竿二六據點。(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為了保留原先海天一色的地景,建築師張正瑜打開原本封閉的防禦工事,將防禦設施地下化,並創造了半戶外的空間,增添透視空間並提升空間的細緻性,同時注重選材的豐富度與細膩度。設計上則轉譯「機能」、「軍事構工」、「建築」與「場所」等四個面向內涵,引入多變的在地文化與戲劇性,拉近人們與軍事設施之間的距離,讓歷史建築與現代生活需求兼容並存。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南竿二六據點。(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2024臺灣建築獎佳作:台電萬大電廠

擊壤設計事務所運用可有效儲存二氧化碳載體的木構造,作為台電萬大電廠辦公大樓結構,展示了木建築在現代公共空間的多樣應用。該大樓所在不僅是台灣歷史悠久的水力發電廠,也與自然環境互動緊密。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台電萬大電廠。(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為呼應ESG永續發展指標,建築團隊利用集成材技術,克服了傳統木建築的結構限制,呈現出輕盈、明亮的空間氛圍,有效結合了自然資源和產業需求,體現與自然共生的理念。該專案為木構造建築帶來重要突破,也為公共建築帶來全新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 隱身山林,台電「萬大發電廠」絕美辦公室啟用!木構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台電萬大電廠。(圖片來源:樸實創意)

2024臺灣建築獎佳作:礁溪國小地下停車場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打造的礁溪國小地下停車場,不僅是功能導向的基礎設施,更成為了學校與當地生活的交匯點。建築團隊充分融入使用者的需求,利用基地特性設計了一條上學步道,讓學童和家長能在遮雨空間內接送。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礁溪國小地下停車場。(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礁溪的溫泉、山景和四稜砂岩,是在地人最深刻的土地記憶。該空間串聯了這些地景,運用輕飄浮起的人工地盤、水藍綠色馬賽克圓磚、不加修飾的清水混凝土長版等,形成一幅與自然相互交融的獨特景觀。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礁溪國小地下停車場。(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礁溪國小地下停車場。(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2024臺灣建築新人獎:新竹香山那魯灣集會所

那魯灣集會所位於新竹賞蟹濕地及腳踏車步道旁,期望融合居民、遊客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成為匯聚人群的空間。境衍設計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以一條水平線為區分,將集會所的所有功能置於水平線下方;並以三個垂直動線,建立起共融的生活型態。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那魯灣集會所。(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評審團認為,面對著複雜的案件問題,建築團隊以不複雜的手法處理。集會所沒有正門,而是以低調的空間設計、靈活的內部配置、自然材料的運用、人性化的細節,突破基地周遭堤防的視覺限制,重新建立建築與環境的關係,進而促進居民間的互動與凝聚力。

延伸閱讀 >>> 「那魯灣文化聚落」於新竹17公里海岸線正式啟用!西海岸的地景文化場域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那魯灣集會所。(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位於台中勤美草悟生活圈的「勤美術館」將於2024年12月13日正式開幕,歷經十多年的嘗試與蛻變、六年的興建工程,落成這座融入街區的地景式建築,也成為隈研吾在台首個美術館之作。

起源於十多年前的臨時性美術館

回顧勤美術館十多年的蛻變,從2012年「勤美術館」由閒置小學改造,結合戶外公共展區、打破傳統展覽疆界的臨時性美術館;2019年「工家美術館」挑戰將台灣常見的施工基地打造為一座工務所美術館,成功跨越空間藩籬,讓工地成為能自在生活、交流、學習體驗的文化現場;2020年「里山一二 公共藝術」計畫則透過設計與藝術真實地走入生活,形塑草悟道獨有的創意生活面貌。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2012年「勤美術館」由閒置小學改造,結合戶外公共展區、打破傳統展覽疆界。(圖片來源:勤美術館)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2019年「工家美術館」挑戰將台灣常見的施工基地打造為一座工務所美術館。(圖片來源:勤美術館)

多年來,這些計畫銜接起設計與人、人與街區、人與生活,發揮社會影響力,累積能量成為即將開幕的新一代勤美術館。未來,這座國際級地景美術館將成為長期據點,秉持「想像力是一切創新根本」出發,擁抱「大眾主題、小眾演繹;小眾主題、大眾演繹」策展精神,展開文化策展、草悟道議題計畫、兒童教育、生活選物餐飲等多元經營模式。

隈研吾團隊設計、以自然為本的地景建築

新一代勤美術館以「一處融合綠意、創意、靈感,能啟發想像力的新興藝術之境」為經營定位與硬體設施基礎,由隈研吾建築團隊設計,承襲先前的品牌特質,並考量美術館所在的勤美草悟生活圈,將整片地景與環境尺度納入思考,賦予場館猶如「掀開大地」般薄而輕透的視覺外觀,並以「唐草」花紋為設計靈感,透過繁而多變的捲曲弧線運用,由外而內圈起建築及四周彎曲林徑、戲水池等互動動線,讓勤美術館集街區、自然與藝術為一體,成為高樓大廈與草悟道森林間的城市綠洲。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隈研吾建築團隊賦予場館猶如「掀開大地」般薄而輕透的建築意象。(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建築涵蓋地上一層、地下一層,採鋼構型式,相較傳統鋼筋混凝土工法更加柔韌輕盈,同時也能減少碳排;410坪綠屋頂以穩定的門型結構基礎發展,再慢慢拉出曲面弧度,由無數小三角鋼板串接成一個又一個點,從粒子堆疊成立體化的線與面,形塑猶如山丘般高低起伏、自然流暢的扭轉角度。

而屋頂與土地銜接處,被順暢地轉化成階梯,取代突兀內收的弧線、鋼材尾端轉折的衝突感,令其自然地成為地景一部份;此外,綠屋頂上也建置了水源循環系統,供植物永續生長維護使用,還能讓來訪民眾踏上草皮休憩駐足,欣賞不一樣的城市生態風景。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屋頂與土地銜接處,被順暢地轉化成階梯,令其自然地成為地景一部份。(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為了與草悟道綠意質地呼應,隈研吾建築團隊也在建物外觀運用將近1,282根形狀各異的木紋格柵,加深勤美術館的溫潤氣質,並以大面積落地窗營造穿透性空間,延伸內外地景視覺,讓視野更加開闊。種種設計細節讓勤美術館自然而然隱身於大量綠意的環境中,毫不張揚的形象,與街區生活面貌相互呼應。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穿透性空間延伸內外視覺,令視野更加開闊。(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猶如山林冒險的室內觀展體驗

相較室外著重建築與環境的連結,室內設計則更關注人與空間的互動關係。延續與外觀一致的律動起伏,隈研吾建築團隊以木質格柵、岩板牆、高低起伏的地面模擬大自然景象,加上天花板的舞動樑,讓行走於室內宛如一場山林冒險。觀展時,不僅能專注眼前作品,也能順著地勢抬高視覺效果,延展遠方具有立體層次感的視野。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室內設計聚焦人與空間的互動關係,以建材和高低起伏的線條模擬大自然景象。(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穿過迴旋接待台,行經空橋畫廊、旋轉樓梯、地下展廳,唐草設計線條同樣運用於空間中,在水平與垂直間牽引出視覺新意。建築團隊以一片片俐落而細膩的斜切邊角,刻意流露建材線條,層層疊加出深淺有度的空間質地;而環繞空間的木質格柵,也隨著晝夜更迭,反射不同的光影流動,帶來更豐富的想像。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一片片俐落而細膩的斜切邊角,層層疊加出深淺有度的空間質地。(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環繞空間的木質格柵,也隨著晝夜更迭,反射不同的光影流動。(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隨著公共設施進駐及首檔展覽開幕、文化教育推廣等活動,勤美術館將正式化身街區的想像力啟發之境,以多重機能性引領大家走入深層藝術探索。

勤美術館 CMP INSPIRATION

地址|403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9號
電話|04-2328-5000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