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物件展覽,將文字作為策展的主體具備一定難度,而國立臺灣文學館(又稱臺文館)為慶祝升格三級機構與十月館慶,自10月9日起挑戰以文學展覽的形式,舉辦「臺文館超進化─升格暨館慶系列活動」,除了有文學論壇,還有戲劇展演、現代舞、音樂會,以及由藝術團隊Path & Landforms 創作的《文學傳書機》等活動,帶著大家一同在「書中漫遊」。
有別於以陳列美術物件為主、具有高度圖像性視覺文化的美術館,以文學的創作力為主,以文字為根源的博物館,運用文字形成一個宇宙,讓文字的符號,不再只是點橫直撇捺五種,反而組合出數不清的想像世界。國立臺灣文學館,既保存過去留下來的臺灣文學,也知道臺灣文學必須面對當代科技,所以過去一直在思索,如何將文學中的「故事」移形換位到視覺文化,也一直在做跨領域的合作。
「一起去地球吧!在書中漫遊」對臺文館來說是很特別的嘗試。由藝術團隊Path & Landforms 創作的《文學傳書機》是一件有劇本的、情境參與式裝置藝術。取材自臺灣當代作家黃崇凱的小說《文藝春秋》,但饒富意味的是,這是以過去的知名小說為題材的當代小說。而小說其中一篇〈如何像王禎和一樣活著〉的場景,是人類移居火星多年後的2140年,這也成為該作品時空背景的設定,而前來參觀的民眾從在「登機口」領了「登機證」的那一刻起,就進入情境,扮演著「火星居民」的角色。
《文學傳書機》的外觀是一個以柱子為中心的透著光影的圓錐形罩體。進入圓錐光罩中,內側如星斗般滿佈、充滿未來風格的文字,文字內容正是《文藝春秋》小說裡的片段,置身其中,彷彿被文字環繞包圍。光罩下有「火星居民」習慣使用的體感互動書,手一揮,即可自動翻頁,並隨著觀者目光所及,顯示出相關聯訊息。
體感互動書中,介紹了鍾理和、聶華苓、柯旗化與王禎和幾位「地球」上重要的作家,透過展覽介紹,可以從中發現與臺灣歷史,錯綜複雜的關連。登入地球步出《文學傳書機》後,「火星居民」也能在閱讀角落區見到在體感互動書中看到的文學著作,感受親手翻閱紙本書的樂趣。
臺文館館長蘇碩斌表示,文學是一種古老、簡便的藝術形式。但來到我們今天,視覺科技為藝術帶來更多的可能,文字的重要性,自然也被視覺圖像所稀釋,不再是過去獨霸世界的表現方法。因此故事的對象就是故事,文學的樂趣就在文學。將這樣一本巧妙的故事做成藝術裝置,等於是一個文學史的展覽,真的是耐人尋味的視覺藝術
「一起去地球吧!」雖取材自小說的虛構世界,但也不純然是虛構,小說情節很多是某個世代共同擁有的生命史。現代媒介科技改變了我們的五官感受,也愈來愈能夠將小說化為現實場景。文學因此也成為新媒介科技取之不竭的資料庫。這個展覽,順著這樣的趨勢、提供相反的省思。踏進臺文館,化身120年後的火星居民,拿起登機證,就要感受已消逝的文字藝術。這個觀展,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生命的反省。
蘇碩斌館長也將在10月9日開展活動中,擔任《文學傳書機》首航「機長」。他表示,文字推動了知識與信息的累積,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趣、感人;此次展覽將觀者角色設定瞬間推遠到120年後的火星,是嘗試以具有時空距離的新鮮眼光,體會臺灣文學作品字裡行間傳遞出來的心動感覺。透過這次的旅程,希望能讓各位化身為「火星居民」的民眾,感受愛書人的生活與閱讀的樂趣,並在這個充滿重要文字記憶的秘密基地裡,體驗地球上的各種文學出版品。
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文字整理|Peggy W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