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在今年邁入第28屆,持續為觀眾帶來由女性導演視角出發所呈現的各類型影片作品,而在2021年,影展有感於現下社會充滿未知、在前進與停滯間徘徊的景況,以時空背景的特殊性出發,將「幻形共生 IMPURE」定為年度主題,透過電影來回應這種如幻化流形般混雜的共生狀態。而在11大主題單元中,「重探八零年代的自覺之聲:李美彌」將活躍於七、八零年代的台灣女導演李美彌帶入大眾視野,以其1980年《晚間新聞》、《未婚媽媽》與1982年《女子學校》三部獨立長片,帶觀眾一窺當時台灣女性的風采。
李美彌導演的「台灣都會女性三部曲」
從校園、家庭到職場,自青春、初熟至走入婚姻,《女子學校》、《未婚媽媽》和《晚間新聞》的主角們,在40年前也和現代女性一樣,用自我持續探索親情、友情與愛情,但面對著當時相對保守的民風,她們的追求是否得以抒展?她們的勇敢是否會收穫稱讚?
李美彌透過「台灣都會女性三部曲」講述3大議題:女校中的同性情誼、未婚懷孕、婚姻與工作間的平衡,在當時拍成電影相當大膽前衛,事實上也有種雋永意味,因上述議題從未在社會中消弭,至今仍是如此。從此系列電影中,觀眾除能拼湊出當時都市女性群像,亦能夠思考昔日與今日女性處境的對比,進而以不同的角度觀察我們身處的當代社會。
《女子學校》
智婷和佳琳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可兩人的親密互動,卻引起班上同學春雪的側目,在校園中到處散佈兩人是同性戀的謠言,從同學到師長無人不曉。當流言開始發酵,兩人的情誼也逐漸生變至破裂,失去唯一摯友的智婷,更產生了尋死的念頭。這兩位正值青春期、以朋友為天的少女,將如何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問題與壓力?
台灣八、九零年代,同性戀議題逐漸浮上檯面,李美彌以女校中曖昧不明的同窗情誼為主軸,講述許多人成長過程中,會面對到的自我探索過程,亦巧妙藉主角從據理力爭,到無奈妥協的心境與行為轉變,描繪同性戀所承受的社會壓力。
《未婚媽媽》
小芃未婚懷孕後,被父母安排送至白夫人創立的未婚媽媽中途之家待產,雖小芃結識了畫家室友蔡文月、開心果張可欣,但仍難讓她擺脫憂鬱思緒,不時與旁人起衝突。某日,白夫人成立中途之家的故事傳進小芃耳裡,在她的心中激起陣陣漣漪,心態逐漸轉變的她也開始猶豫思考著,到底要不要留下這個孩子?
片中未婚媽媽之家、主角們自立生活後的共居公寓,一同建構了以女性為核心的「非典型」家庭模式,以此為背景的劇情脈絡,帶出了主角經歷創傷到療癒的完整過程,紀錄了她們思考與選擇的經歷,創造出屬於女性的烏托邦。
《晚間新聞》
可青為追求事業選擇墮胎,丈夫世彥不滿妻子讓工作凌駕於家庭之上,婚姻自此產生裂痕,世彥更在外頭有了小三,可青事後甚至點頭答應兩人同住。可青埋首工作、事業蒸蒸日上,但同時她仍要面對時不時來公司鬧事的世彥、追求者程東的過度關心,在眾多變因之下展開的複雜生活,可青會如何面對、該做何取捨?
李美彌透過《晚間新聞》帶觀眾省思婚姻關係定義、看見當時性別刻板印象為女性帶來的桎梏,一窺台灣70年代後隨著工業化發展,婦女投身職場的縮影;而片中程東對可青的窺視與瘋狂愛慕,更呈現出日常生活中,女性如何在男性凝視下被物化。片中情節若拉至現代比照,可看出活在今天的女性,在婚姻與職場的角色衝突下仍處於困境,同樣情境經歷40年光陰流逝,仍值得省思。
李美彌影視雙棲,拍電視劇也導長片,「台灣都會女性三部曲」呈現了鮮明的女性面貌,她所建構的影像世界中,女性主角們的性格立體,從憤怒、無奈、哀戚、魯莽、柔軟、剛硬、退讓⋯⋯等豐富的情緒與感知中,帶觀眾看見不同於言情片敘事的獨特視角,在七、八零年代的台灣影壇中尤其出眾。雖然,李美彌在電影史上鮮少被提及,但透過本屆女性影展,觀眾可看見她在保守年代拍攝大膽題材的開創精神,以獨到視角抓出影響女性至深的命題,再藉強烈劇情敘事描摹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時過40年,李美彌的洞見仍引人省思。
▧ 第28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日期|2021年10月15日~10月24日
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備註|更多資訊、詳細片單請見官方網站
▧「重探八零年代的自覺之聲:李美彌」單元放映時刻表
女子學校|10月20日 11:00、10月23日 14:30
未婚媽媽|10月20日 13:00
晚間新聞|10月18日 10:20、10月23日 16:40
info & photos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