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雲嘉嘉營視覺藝術連線!串連4大展場、結合「Gather Town」雲端看展

2021雲嘉嘉營視覺藝術連線!串連4大展場、結合「Gather Town」雲端看展

2021雲嘉嘉營視覺藝術連線於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展覽館、嘉義市文化藝廊、嘉義縣梅嶺美術館、新營文化中心4地盛大展出中,今年以「移動聚落」為題,並集結33位/組國內外藝術家一同參與,同時此次也加入Gather Town雲端展場,邀大家線上、線下一同感受移動的藝術風景。

image_64834411
▲2021雲嘉嘉營視覺藝術連線以「移動聚落」為題,並集結了33組國內外藝術家。

2021雲嘉嘉營視覺藝術連線以「移動聚落」為題

由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新營區聯手舉辦的「雲嘉嘉營視覺藝術連線」,為國內唯一跨越4個行政區的藝術聯展,其可回溯到4地於2016年推出的「夏至藝術節」,當時以劇場、表演藝術為主軸,後在去年,改以交流展的形式呈現,從視覺藝術出發,帶領觀者再發現不一樣的雲嘉嘉營。而本屆邀來邱俊達擔任策展人、並以「移動聚落」為主題、延伸出「平原的秋天」、「神話地理」、「雲端電幻物語」3大子題,使人們在旅行移動的過程,加深對於在地文化與產業的認識。

嘉義市2
▲在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展覽館、嘉義市文化藝廊、嘉義縣梅嶺美術館、新營文化中心4大展場中,觀者將能享受一場跨縣市的藝術饗宴。

嘉南平原的秋天帶出故事作品

至於這3條展覽路徑如何制定?邱俊達解釋,此次藝術連線在秋天舉辦,加上得天獨厚的嘉南平原背景,於是選擇以「平原的秋天」為題;而觀者透過閱讀欣賞每件作品,也能更加了解這片擁有許多故事的土地,甚至展開對未來想像的可能性。比如由高雄藝術家王信豐所描繪的一系列西濱風景畫作,除可窺見他的內在風景,也蘊含了南台灣風情;來自克羅埃西亞的藝術家Darija,則針對不同國家的「鹽」進行有趣的處理,凸顯文化象徵的差異性。

image_64834041
▲藝術家王信豐的《冬至河道》作品(圖中), 以西濱為主題,也蘊含呢他的內在風景精神。

新營文化中心展出克羅埃西亞藝術家達利婭的作品《鹽》,以不同國度的鹽分,訴說人們需要同樣的生活平衡。
▲克羅埃西亞藝術家Darija的創作,探討了不同國家的「鹽」文化,並做了有趣的詮釋。

探討地方精神與信仰文化

而關於「神話地理」,是邱俊達在走過雲嘉南縣市後,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信仰傳說,不過,展中想傳遞的並非僅有宗教信仰,而是寬待一點地談「精神地理」,並藉由藝術家的作品,體現地方精神性與信仰文化間的轉換與再造。因此,在黃建樺的《海翁》中,帶出鄭成功為海翁(鯨魚)轉世的傳說;林正偉運用紙、鐵、風扇打造的《交託給風》,其猶如阿拉丁飛毯隨風飛起,象徵雲林縣台西鄉為台灣丁姓宗族最大聚居地的人文歷史。

藝術家林正偉的《交託給風》,以紙、鐵、風扇吹起如阿拉丁的魔毯,盛載著前祖先來台開墾的夢想。
▲雲林縣台西鄉為台灣丁姓宗族最大聚居地,據丁氏族譜記戴,台西丁氏是阿拉伯人後裔,俗稱「阿拉丁」。因此本次林正偉的《交託給風》,便從此發想。

回應疫情時代的「Gather Town」線上展場

第3部分的「電幻風景物語」,邱俊達以岩井俊二導演知名的《青春電幻物語》為方向,建構出雲端數位版的電幻物語,一方面是對於疫情時代的回應,也希冀藉由這具復古數位感、擺脫一般網頁陳列方式的「Gather Town」線上展場,吸引年輕族群的關注。於是,在這「雲端世界」裡,由你設定好的專屬角色,將能在「移動」的過程中,觀看4個展場中的藝術作品,同時獲得有別以往的觀展體驗。

移動聚落的「Gather town」線上展場,可愛的擬真藝術場景和互動小人物,是近來深受年輕人喜愛的虛擬社交平台。
▲若真的無法前往雲嘉嘉營4個展場,也可透過Gather Town雲端展場,線上探索作品。

聆聽火車上的聲音藝術風景

除此之外,邱俊達也邀請回看工作室特別打造《一起搭乘的某個遠方》跨區路徑計畫,讓觀者在新營往斗六的火車上,聆聽藝術家的聲音創作,感受其與列車到站聲音、開車鈴交錯的奇幻移動之旅;雖這場活動僅有兩場,不過回看工作室也將作品上傳至網路,使人們可以掃描展覽手冊裡的QR Code,搭乘一樣的火車路程,隨著聲音作品,一同前往不遠的遠方。

聲音藝術創作《一起搭乘的某個遠方》,讓觀展者坐著火車透過身體移動「聆聽」嘉南平原的記憶。
▲由回看工作室打造的《一起搭乘的某個遠方》跨區路徑計畫,讓人在50分鐘的車程中,一邊聆聽聲音藝術作品,邊享受這段移動的路途。

當然,一天內確實能以開車或搭乘火車的方式,抵達位於雲嘉嘉營4處的展場,但邱俊達也鼓勵大家,能多待個3天、甚至1週的時間,或許能從展中以及當地其他景點得到更多的收穫。畢竟,人生中總是充滿著各式的移動,而如何在這過程中好好享受,走一趟雲嘉嘉營視覺藝術連線,也許便能夠理解了。

拼拼102101
▲雖觀者能在一天內欣賞完4地的藝術創作,但也建議能多停留幾天,慢慢走逛展場以及地方景點。

[ 2021雲嘉嘉營視覺藝術連線 ]

展覽日期:10月15日(五)~11月14日(日)

展覽地點:新營文化中心第一、第二畫廊及意象廳(新營區中正路23號);(每週一二休館)、嘉義市文化藝廊(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號);(每週一休館)

展覽日期:10月15日(五)~11月13日(六)

展覽地點:嘉義縣梅嶺美術館(嘉義縣朴子市山通路2之9號);(每週一休館)

展覽日期:10月15日(五)~11月7日(日)

展覽地點: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展覽館(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310號);(每週一休館)

雲端線上展場

廣告

文字|鄭惠文

圖片提供|2021雲嘉嘉營視覺藝術連線、雲林縣文化觀光處

「微型藝術博物館」展將登陸台北華山!集結全球20位藝術家、超過160件作品

「微型藝術博物館」展將登陸台北華山!集結全球20位藝術家、超過160件作品

風靡巴黎、紐約、布魯塞爾與米蘭,《看啥小 — 微型藝術博物館》(Small Is Beautiful:The Miniature Art Museum)2025 首度登陸亞洲,於1月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展出,邀集全球超過 20 位微型藝術家,集結超過 160 件作品、50 件藝術微噴,帶觀眾走進一場超現實的奇幻旅程。

「微型藝術博物館」首度登陸亞洲

微型藝術 (Miniature art) 不僅只是「小」而已,在不同藝術家的創意巧思下,透過物體本身或情境,發展重塑出截然不同的意涵與風格。此次展覽規劃了「迷你就是美」、「奇幻烏托邦」、「小藝術大思維」、「重塑真實」與「超越極限」5大主題,有輕鬆詼諧的趣味惡搞,也網羅了對當代社會中環保、暴力、消費主義等議題的反思,透過繪畫、攝影、雕塑、編織等創作手法,建構起一個風格多元而千變萬化的異次元宇宙。

「看啥小 — 微型藝術博物館」展將於2025/1/10至2025/4/6登場。(圖片提供:KKLIVE  )
「看啥小 — 微型藝術博物館」展將於2025/1/10至2025/4/6登場。(圖片提供:KKLIVE)
過去展場照(圖片提供:KKLIVE)
過去展場照(圖片提供:KKLIVE)

日常物件化為微型奇趣作品

包羅萬象的創作媒材,也是《看啥小 — 微型藝術博物館》最引人入勝的焦點之一,將日常生活中的甜甜圈、西瓜、壽司、鉛筆、紙鈔,甚至廢棄紙箱、荒野隨地散落的枯枝等,都在經過藝術家異於常人的腦波處理後,變形幻化為幽默詼諧而怪誕奇趣的作品,甚至藉此轉譯大眾娛樂或經典藝術,讓觀眾在展場中也能驚喜巧遇蝙蝠俠、披頭四樂團 (The Beatles)、索爾的「雷神之鎚」、電影《追殺比爾》(Kill Bill),甚至梵谷 (Vincent Van Gogh)、達利 (Salvador Dalí) 與馬奈 (Édouard Manet) 等大師名畫。

Minimiam《slice》(圖片提供:KKLIVE)
Minimiam《slice》(圖片提供:KKLIVE)
Minimiam《sushi race》(圖片提供:KKLIVE)
Minimiam《sushi race》(圖片提供:KKLIVE)
Samsofy《Kill the bill》(電影《追殺比爾》致敬作品)(圖片提供:KKLIVE)
Samsofy《Kill the bill》(電影《追殺比爾》致敬作品)(圖片提供:KKLIVE)
Ana Sofia Casaverde《La noche estrellada》(梵谷《星夜》致敬作品)(圖片提供:KKLIVE)
Ana Sofia Casaverde《La noche estrellada》(梵谷《星夜》致敬作品)(圖片提供:KKLIVE)
Gaspard Mitz《A Well Deserved Break》(達利《記憶的堅持》致敬作品)(圖片提供:KKLIVE)
Gaspard Mitz《A Well Deserved Break》(達利《記憶的堅持》致敬作品)(圖片提供:KKLIVE)

影子藝術家Vincent Bal將訪台

除此之外,獨樹一幟的比利時影子藝術家 Vincent Bal,除了設立《影子工作坊》讓觀眾探索影子創作的魔幻趣味外,更將於展覽期間驚喜訪台;而擅長將作品融入生活日常場景與社會議題結合英國鬼才藝術家 Slinkachu,亦特別為台北站設計了「尋寶遊戲」,將5件令人莞爾的趣味創作,隱藏在展場神秘的角落,靜靜等待被發掘,挑戰觀眾的觀察力與眼力。

Slinkachu《The Last Resort》(圖片提供:KKLIVE)
Slinkachu《The Last Resort》(圖片提供:KKLIVE)
Vincent Bal《Concerto for Piano Peeler》(圖片提供:KKLIVE)
Vincent Bal《Concerto for Piano Peeler》(圖片提供:KKLIVE)

看啥小 — 微型藝術博物館
Small Is Beautiful:The Miniature Art Museum

▸ 展覽日期 ▸ 2025/1/10 (五) - 2025/4/6 (日) [ 僅除夕休館 ]
▸ 開放時間 ▸ 10:00 - 18:00
▸ 展覽地點 ▸ 華山文創園區 紅磚六合院西 1 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 1 號)
購票連結請點此

資料提供|KKLIVE、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探索街頭攝影創作思維與街景的內外交界! 《IN & OUT 內外之間》攝影展呈現3 種街頭攝影的詮釋思考

《IN & OUT 內外之間》攝影展主視覺

 攝影是一場不斷穿梭於內外的旅程,既是對外在人事物的觀察,也反應創作者內心思考的探索過程。以街頭攝影為核心出發的《IN & OUT 內外之間》攝影展,集結陳尚平、李威辰、Emily Hsieh 等三位台灣當代影像的作品,以多樣的創作手法探討街頭攝影的轉化歷程,由傳統方式拍攝至AI共創,直到室內情境的物化詮釋,更展現內外交界的思考。12/6(五)至12/15(日)於鬧空間 NOW space、鬧房間 NOW room 展出!

內外交錯與穿梭的街頭攝影旅程

《IN & OUT 內外之間》攝影展探究街頭攝影的本質,聚焦攝影師與觀者在內外之間的交融過程,主視覺以「隧道」為隱喻,不只象徵著鏡頭的通道,更表達由外在景物通往內在意識的過渡,因為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的旅程,始終體現於攝影師與觀者的思考行為之中。簡言之,街頭攝影應非僅是將外在現實捕捉入鏡,而是拍攝者經由篩選和內化的創作過程,將街景透過內在理解後,經由影像輸出為藝術語言;觀者凝視作品時,也猶如進入影像構成的隧道,交揉個人經驗與情感,最終轉化為近身思索與回應。從外部街景,到攝影師的內在視角,再到觀者接收後之意識游移,可說是一個內外穿梭、交互反饋的多重轉換歷程。《IN & OUT 內外之間》便呈現了三位影像藝術家對此歷程的各自辯證。

兩層樓共計逾 50 幅作品,帶來三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創作,首先以傳統街頭攝影的形式,細膩觀察街頭外部環境,進而跨度至以街頭攝影實驗創作 AI 生成藝術,嘗試擴增內外跨界之間的維度,最後則進入室內情境,探究拍與被拍的物化歷程與主從哲學。亦以展覽動線規劃、子主題策展與別出心裁的作品演繹形式,一步步引領觀者游移於內外邊界之間,嘗試置身交會、過渡與對話的可能。

三大子題翻玩街頭攝影的創作形式 陳尚平《內外同框》

位於 3 樓鬧空間展出動線開端的是街頭攝影家陳尚平的作品,其創作方式最接近於傳統意義的街拍。陳尚平長期在台北街頭進行拍攝,並從事都市觀察,著有攝影書《我在台北放框框》等,也於新活水網站撰寫「毛邊意識」專欄。本次帶來超過 20張作品,以《內外同框》為題,從中可見對台灣都市環境的細膩觀察與其自身狀態的交織融合。

《IN & OUT 內外之間》
陳尚平《浮沫》。魚池表面薄薄的一層水沫,卻主導了我們的視覺。人們所眼見為憑的世界,往往亦只是景象內外間的那層浮沫。

「我在街頭拍攝時,會不斷在兩種身分間切換:一是偏重於解析外境的城市觀察者,另一則是尋求影像內在意味的攝影者。這兩種視角初時各自獨立,但隨著時間推移卻也逐漸融合,難以分割」。因此,此次展出作品既呈現台北人的環境態度,也滲透了攝影師的內在,表達出內外同框的交疊。

《IN & OUT 內外之間》
陳尚平《紫外線》。為了抵抗紫外線,我們習於覆蓋寶愛的汽車與商品;同樣為了迎接紫外線,也經常沿街晾曬衣物。迎拒之間,成就了我們的亞熱帶美妙街景。

李威辰《虛實之間》

李威辰則以城市與鄉村的生活經歷為靈感,帶來了具實驗性的嘗試。將自身街頭攝影的作品與 AI 生成影像逐步結合,提出「在虛擬世界中街拍」的概念,擴展街頭攝影的可能性。在本次展覽子題《虛實之間》中,11幅作品從原始街拍逐漸過渡至AI生成的街景、模特兒外拍圖像對比,呈現真實、虛擬至超現實的模糊邊界,賦予街拍攝影新的敘事與審美維度,進一步顛覆觀眾對影像的認知與詮釋。

《IN & OUT 內外之間》
李威辰《慈悲的外送員》。
《IN & OUT 內外之間》
李威辰《再看扁你ㄛ》。

Emily Hsieh《主從關係》

展覽由外而內的探索,也於展覽空間、動線與作品內涵中體現。策展人 Emily Hsieh 於 4 樓鬧房間再由挑戰性的方式切入街頭攝影,藉《主從關係》提出攝影行為與模特之間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並將身體自主權作為創作的核心議題,呈現出影像創作中權力交替的微妙瞬間。「模特兒的身體在商業攝影中通常被視為展示商品的道具,攝影師也往往居於主導角色。但在這個創作過程中,我們希望透過交替與互換的關係變化,共同完成此系列作品。」

《IN & OUT 內外之間》
Emily Hsieh《視.線 一》。將空間角落的深度的三維線條與軀體有機的背部曲線彼此交錯,以影像中的線條呼應被攝物與空間的關係。

在本次展覽 18 件作品中,Emily Hsieh 邀請街頭攝影師林國喬 KC Lin進入室內情境合作拍攝,她既將身體化為物件,全權交付給攝影師的視角,而在拍攝後保有討論、挑選、認定作品等主導權,藉此形式挑戰傳統人像拍攝之主從關係的意圖,並於創作的基礎上深入探討身體、意志與視覺再現的邊界。

《IN & OUT 內外之間》
Emily Hsieh《視.線 二》。將軀體背部的肋骨突起的線條與窗簾線條連結,讓物體與物體產生關係,透過刻意捕捉光影的對比,展現另一種線條的對話。

空間裡外、意識內外的反覆交錯

《IN & OUT 內外之間》藉由三位創作者的作品,引領觀者從外部的街頭世界進入攝影師的內在視野,並在觀看過程中完成個人化的詮釋。展覽選址於台北相機街廓,地點與攝影創作媒材間的互動成為意外的彩蛋,也可說是場域與影像的一場對話。不妨通過影像的「隧道」,進入攝影師的內在視角,並與自身經驗相互交織,感受由外到內再由內而外的深層共鳴!

《IN & OUT 內外之間》
鬧工作室大樓外觀。攝影/ 張藝霖。

《IN & OUT 內外之間》攝影展 

時間:2024.12.6(五)-12.15(日) 

地點:鬧空間 NOW space & 鬧房間 NOW room 

(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58號 3樓&4樓) 

開幕座談:12.7(六))14:00-15:00 《創作者三方對談》 

展覽講座:12.14(六)14:00-16:00  
演講主題:陳尚平《內外同框》、李威辰《AI中的街頭攝影》 

贊助單位:鬧工作室 NOW studio @nowstudio.tw 

主辦單位:Emily Liu of Art 工作室 @emilyliu_of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