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建築工作室White Arkitekter打破種種限制,在瑞典完成了一座世界第二高的木構建築Sara Kulturhus Centre,並結合娛樂和文化等功能空間,讓市民能共享這個具有永續理念的城市場域。
高度僅次挪威Mjøstårnet
為了挽救氣候變遷急遽惡化的態勢,建築界不斷思考如何以減少碳排放量、材料回收再利用等方式,打造可永續利用的建築,其中木構建築一直是建築師持續嘗試的部分,但礙於材料容易腐蝕、助燃,使結構上出現安全疑慮,因此大型木構建築在全球仍然十分少見。這座複合式木構建築Sara Kulturhus Centre位於瑞典東部城市Skellefteå中心地帶,共有75公尺高,僅比目前世界最高、位於挪威的木構建築Mjøstårnet低了10公尺。
這座建築包含20層樓高的酒店,另外還有藝廊、博物館、劇院和圖書館等空間,能容納大量民眾,因此建築落成後也成為城市裡嶄新的地標。負責操刀設計這座建築的White Arkitekter,以打造永續建築聞名,有鑑於保護環境的議題刻不容緩,他們提出到2030年後所設計的建築皆須以碳中和的理念完成,因此在這座建築的設計上,更注意其材料來源、結構形成和能源運用等細節。
直交式集成板材和集成材結構
這座建築採用大量直交式集成板材(Cross-laminated timber, CLT)和集成材(Glued-laminated timber, GLT or Glulam)組成結構,建築團隊與當地歷史悠久的木材工業合作,不僅選用在地生長的豐富木材,也運用當地傳統的木材知識,將流傳百年的傳統建築技術轉化為現代木構建築,期許這座新建築能以永續利用的方式,為城市帶來多元的運用空間。
把對的材料放在對的地方
考量部分空間需要有大型開放的尺度,因此除了木材質,建築師也在低樓層的文化類型空間、劇院和大型開放式大廳,結合鋼結構,打造空間所需的跨度,「這座建築的設計是以發揮材料優勢為核心,所以會把對的材料放在對的地方。」White Arkitekter的合夥人Oskar Norelius說道,而即使大廳運用了許多結合木材、鋼材的桁架,最後建築整體仍是以木材為主要材質。
以再生能源供電
在設計上,為了避免讓建築呈現沉重的感覺,建築師也為不同功能空間打造不同層次的通透感,使其面對前方廣場時也擁有開放式的姿態,而空間內則大膽呈現木造結構的細節,為建築增添更多自然、溫潤質感與細膩設計。能源運用上,建築師在屋頂上使用地源熱泵系統和120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作為建築的主要電力,並結合其他再生能源補足電力所需,期望此建築能成功減少碳排放的運作。
負碳排效益
為了確保建築的負碳排效益,在設計這座複合式建築的同時,建築團隊也進行一項50年生命週期的研究,觀察項目包含建築在建造期間和營運期間所排放的碳、木材中原本存有的碳、建築使用中排放的碳,及建築使用期間新樹木成長的數量等,結論是建築吸收的碳遠多於排放的碳,將具有百年的使用壽命且成為永續建築。從材料到設計,複合式木構建築Sara Kulturhus Centre以具有教育意義的方式展現守護地球的理想,並且也以宛如城市客廳的方式迎來民眾,不僅展現瑞典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也為全球大型木構建築的設計和運用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
|
撰文/陳岱華
圖片來源/White Arkitek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