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環境變遷課題當前的現代,永續意識在各領域的重要性更趨顯著,一如建築界正極力開發在建造過程中,對環境更加友善的生態材料。而10月22日在嘉義開展的「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就以「竹材」為主角,由陳冠帆結構技師擔任策展,邀集6位業界建築師、設計師,運用竹打造與嘉義林鐵週邊紋理呼應的地景構造。乍聽之下,你或許會認為這是一檔展演竹裝置的特展,但深究其中,會發覺比起藝術層面的展現,構竹林鐵要做的是一場關於竹材的「結構實驗」,試圖在混凝土、鋼構當道的現在,揭開一場由竹帶領的建築起義。
▶2021台灣設計展在嘉義!首次結合百年歷史的阿里山林鐵本線做為交通接駁
為什麼是竹?竹材之於台灣的適性與挑戰
竹材在這場展覽中受青睞並非偶然,事實上,台灣的自然環境本就孕育大量高品質、具國際競爭力的竹子,另受疫情影響,各國開始意識到「國產材」與「地產地銷」的重要性。若談起生態材料,木材也是備受討論的原料之一,但其成材約需20年,且台灣設有法規限制、多需進口,但又得面臨成本過高、非法砍伐、犧牲他國環境等問題,使用上考量較多;相較之下,竹子只需3~4年就可砍伐運用,並能在國內自產自用,無論是環境、生產效率上的考量,都更具發展潛能。
除此之外,竹材帶入建築早已不是新命題,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在竹建築的發展上,都擁有相當程度的突破,這也讓構竹林鐵的幕後推手甘銘源、李綠枝建築師確信,在同樣具備優秀竹材條件的台灣,更需把握時機,發展出最適合這片土地的應用方式。不過在行動之前,還需進一步思考,台灣對使用竹材的想像,是否能在現實中實踐?
若我們要的是長時間的實用性結構,那還得克服台灣常受颱風侵擾,且竹工藝傳承已出現斷層、工資高等課題,綜合上述考量,團隊將策展目標聚焦於「練兵」,藉新銳展搭起專業者與竹材間的橋樑,並透過實作逐步打下使竹邁向工業化的基礎,為其未來步入現代建築領域,累積厚實底氣。
直擊「構竹林鐵新銳展」3件亮點作品!
展覽中6組作品分別設於竹崎火車站、嘉義製材所,兩處皆為林鐵駛經區域,建築師這次除要考量結構與地景的互動關係,更要化解竹材不規則、非均質、中空等特性在製程中帶來的挑戰。
01. 王喆建築師|翩翩
王喆以阿里山蝶群為靈感,將蝴蝶翩翩飛舞的意象,以3種尺度的竹構片狀單元,轉化為結構、空間合一的竹構造。從外部觀看作品,可賞壓克力沖孔板在每日不同時序時,映照出當下自然光線的多變風貌,材質與光之間的互動,讓作品別具有機感;同時也可留意作品靠近地面處、狀似鐮刀的金屬細節,其與竹構單元皆以弧狀呈現,視覺效果更為完整。
走入翩翩具多個天井的層疊棚架,觀者可在其中漫步,從不同的視角由內向外觀賞景色,也能從中觀察到,王喆與團隊特別在兩竹條間融入框架構造建起雙層結構,以讓量體更為穩定的細節。
02. 葉育鑫建築師|竹粼
「竹粼」所在之處昔日為製材所貯木池,曾是當地居民生活場域,亦是林木業集體記憶的代表,葉育鑫希望在這打造一處供人停留、沈思的空間,與場地最初的性質扣合。若自外部看,可見屋頂兩面、底座皆呈彎曲線條,從三個面向看皆為曲面,視覺效果流暢舒適;屋頂則以製程中所產生的廢木材製成,建築師特別帶入這項細節,呼應場地出身。
竹粼入口為開口較窄那方,從頭到尾逐漸擴大,呼應末端開口面向的草皮地景。而當觀者步入其中,可感受到由竹構成的地面會隨腳步晃動,這並不是結構不穩所造成,而是建築師想讓體驗者充分感受竹本身所具備的彈性。
03. 方新樵設計師|精靈之境.竹構芒果茶屋
這座竹構茶屋,就位於製材所草地的芒果樹下,構思靈感也源自於設計師在地上偶然撿到的芒果果實,從屋頂外觀就可瞧出端倪。方新樵希望能將這打造為訪客能恣意入座、在其中享受涼爽微風的愜意處所,為此連座位的設定都有特別思量過,面向林鐵軌道處即為賓客之座;屋頂、樑柱的配置,也與茶屋四周樹木高低、位置有所呼應;而在屋頂內部,則特意運用「亂織」手法呈現。集結以上3個巧思,讓置身其中的人們,彷彿來到原始竹林。
談起技術層面,方新樵表示,起初因為想讓茶屋整體形象更貼近芒果,並沒有要讓外圍支撐量體的樑柱落入地面,不過後來因安全性考量,擔心訪客入座後結構翻覆,最終才決定如此呈現。此外,座椅上也可見「竹篾」細節,這是把竹材削得極細後,用於固定結構的工法,與其他作品使用的麻繩有所區別,是本作另一特別之處。
策展人陳冠帆希望能透過這場實驗,藉由竹材找到「新的空間維度」(NEW DIMENSION),並結合阿里山林鐵周邊地景,汲取嘉義作為「林業之都」與自然具深刻聯繫的特質,創造在地與竹子的連結,進而在不久的將來,實現新興「構竹城市」的終極理想。
info 構竹林鐵
photos 構竹林鐵(攝影:朱逸文)、izzie p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