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2021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感情線:看見未見的萬華」,於10月22日〜11月21日在萬華舉行。 由合方創意策展,邀請3組藝術家,在萬華打造3座臨時性公共藝術作品,包含地衣荒物與融聲創意共同創作的「井中鏡」、聲音藝術家吳燦政的「萬華聲音計畫」、新媒體藝術家蔡歐寶的「萬華大商場」,3件主題地景公共藝術透過虛實整合,呈現萬華濃烈卻又看不見的感情線。
投射內心的井中鏡
「我覺得萬華是個寂寞但寬容的地方。人與人不需要特別理由,不論是誰,哪個階層都會為你服務。就算他們不認識你,卻還是可以關心你。」地衣荒物主理人謝欣翰說。他眼中的萬華是個自在的場域,「這裡的年長者都很快樂,活得很真誠,每天打扮得時髦光鮮,就算年紀大了還是充滿魅力。」他解釋道。
設置於西門紅樓前灰磚區廣場,「井中鏡」由地衣荒物與融聲創意共同創作。在聲光於人群聚集的時尚據點矗立一座圓形古井,四周張貼地衣荒物主理人謝欣翰透過田野調查收集而來,宮廟文件、茶室廣告、報紙傳單、命理分析等文字碎片,靠近井口,會看到一面水中鏡,文字傳單等反映尋求心靈慰藉產業的縮影,井中的水與鏡子象徵「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慾望從外而內,從古至今,映照著參觀者自我的內心。
結合音樂、科技與藝術進行創作的融聲創意,為參觀者設計出內化型的互動裝置,使用者所輸入的話語將會從數位訊號轉化為物理震動,並以水為媒介化為波紋與聲響。「我好嗎?」、「對自己好嗎?」裝置發出直向心靈的叩問,人心暗潮一如井水,而所有回應都將化作陌生的回音,在空間中迴盪。
曾經張貼在萬華的徵婚啟事、升學廣告、求神問卜的籤紙等,透過這口映照真實的井,成為連結過去與現在,以及指向自我內心世界的通道。「這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自言自語。」謝欣翰笑說:「所有問題的答案最後都只有你自己才可以解決,無論是徵婚、求神,終究還是要去溫柔面對自己的人生。」
採集屬於萬華的地景音
位於龍山文創基地的「萬華聲音計畫」運用藝術家吳燦政的臺灣聲音環境資料庫,結合萬華在地社區文史工作累積的文史路線,採集與重新編輯聲音創作新的聲音路線。透過聲音串連與分享人的記憶與情感,多樣的路線。
「在台北很難找到像萬華這樣的地方,有這麼多人一直在講話。」吳燦政說:「龍山寺早晚課日復一日的誦經聲,廟前廣場遊民跟各地中老年人的講話聲,從早到晚,交談的份量跟比重不斷改變,有些人吵架,有些報明牌,還有二手市集、青草巷、市場的聲響,他們的交易模式和講話氛圍也很不一樣。」
在萬華有許多人以聲音紀錄歷史,但吳燦政不預設目標,也不企圖說故事,他在漫長時間軸線中,以駐點、遊走的方式做記錄。「人聲車聲這些很外在的聲音,都是我們人製造出來的,而不是透過感情經驗說出來的理性觀察。」吳燦政解釋道。
生活中的聲響象徵人心的連結。透過藝術語境重新編組萬華的多種聲音路線,以手繪圖稿、多頻道聲音影像的多元形式呈現,將聲音化為具體。作品亦透過前導工作坊邀集民眾參與創作,參與者採集萬華街巷中細碎的聲音,撿拾路邊被遺忘的事物,將隱性的人與人的情感地圖,化為一條穿梭時空的聲音廊道。
「聲音的介入讓人們可以用不同角度,去認識這片土地。」吳燦政說:「尤其針對萬華這個地域的紀錄,可以觀察到環境音的轉變和組成,讓我們去思考下一個十年的萬華,應該要變成什麼樣子。」
疫情下的虛實之城
疫情升級帶給萬華衝擊,也讓團隊思考疫情下新的藝術模式,地景藝術計畫中的「萬華大商場」突破時空場域,以線上虛擬展示搭配在西門紅樓八角樓的實體呈現,民眾除了可以透過連結,到線上觀看《萬華大商場》360度環狀影像之外,還可以實際走訪西門紅樓觀賞地景錄像裝置,感受虛擬地景影像的流動,還能一邊欣賞許多在地收藏家蒐集的老照片,沉浸在既虛又實的魔幻地景中,感受多元的藝術體驗。
中華商場就像是萬華的綺麗摩天輪,南北小店的縮影凝聚於此。新媒體藝術家蔡歐寶讓消失在回憶裡的中華商場,在虛擬世界重獲新生,以魔幻想像將其變身轉譯為《萬華大商場》,藉由接近真實比例的影像,呈現萬華有形與無形地景,以及南北小店的故事縮影。
「那麼多人從捷運進進出出,有些人還記得,有些則忘記了,曾經他們的頭頂上有一整排八連棟的中華商場。那些出現、不見,又以另外一種方式轉移再出現的記憶,經過多層次轉折,虛實之間的變換,成為我這次作品想要呈現的內容。」蔡歐寶說。
蔡歐寶眼中的萬華,是如同萬花筒一樣的華麗存在,而且不斷地變化。他說:「西門町五光十色的Led看板,亮麗的店家,還是街上的穿著時髦的人群,一切的節奏都非常的快速,那些流動的人跟流動的印象,包含建築上面在流動流竄的光點,就造就了我眼中的萬華。」。他將現場地板投射想像成馬路空拍,透過掃描技術讓不同時期的影像堆疊。牆面映射著中華商場,而腳下則是萬華到台北歷史發展的脈絡,虛實交錯呈現萬華有形、無形乘載的記憶。
「我們把中華商場視為流逝的光景,這次反過來成為藝術創作的主體,我相信中華商場將可以不斷地用各種方式,留存於這個世紀。」蔡歐寶充滿深意地說。
3件虛擬與實體地景藝術作品,8場參與式工作坊、6場主題導覽活動,沿著艋舺老街區的生活記憶,摸索城市角落流淌奔放的情感脈絡,在2021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看見未曾看見的台北城,同時也觀照自我內心,感受萬華隱性情感的心靈語境。
【 2021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
2021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感情線:看見未見的萬華
時間: 2021.10.22 (五)-2020.11.21(日),11: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西門紅樓、龍山文創基地、線上360度環狀影像:http://www.cmi-e.com/opel3/003.html
藝術地景 ‧ 記憶臺北 FACEBOOK
text | 李瑰嫻 photo | 合方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