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人情暖流,走入歷史悠久的萬華老街區,「2021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感情線:看見未見的萬華」除了藉由公眾藝術表述萬華的文化風華,共14場的互動式工作坊和主題導覽,也為人們和道地萬華人「牽紅線」,面對面與他們交流搏感情。
如果公共藝術是論述各種在地文化的「點」,那麼工作坊以及主題導覽活動,等於一條條的「線」,串連起各種在地文化,並透過更多探索,讓議題討論和情感內容擴展到「面」的層次。
本計畫從探索萬華人與土地間濃密且交織的感情線出發,透過群眾的實地走訪、參與討論及共同創作,讓城市隱形的人際線段浮出,情感的脈絡和流動也更為明晰起來。
「萬華人的故事,讓萬華人來說」,本次計畫邀請到萬華在地的大可居青年旅館共同創辦人蔡寒筠,從她深耕萬華多年的人脈及觀察為基礎,規劃三大系列工作坊,包括2場前導創作參與、2場線上活動,和4場座談會形式的實體活動,從不同面向體驗萬華百態。
前導工作坊配合藝術家,引導民眾進行萬華相關的聲音採集與自由書寫,而座談形式的工作坊則是從萬華地景變遷為起始,再區分北中南三區的闡述各自的人文地景。她補充:「很多人只知道萬華,並不知道我們說的艋舺龍山寺,其實位於中萬華,而以西門町為代表的北萬華,東園街一帶的南萬華,各自有著不同特色。」
在西門紅樓舉辦的工作坊,邀請台北市商圈產業聯合會理事長洪文和、西門徒步區街區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劉金龍、在地文史老師黃適上、大輿出版社等多達8位在不同領域深耕萬華的在地人,暢聊對萬華的深刻記憶,從口述故事中重新爬梳萬華的人情義理。「我們邀請在地人現場分享北萬華的商業發展,中萬華的廟宇信仰,還有南萬華的社福議題。」蔡寒筠說:「會後許多參與者表示,對萬華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會想要再來這裡走走。」
此外,因應疫情舉辦的兩場線上工作坊,呼應萬華既虛又實的感情線,透過線上分享,讓更多民眾參與後疫情時代萬華店家的互助軌跡及轉變,以及千金不換的溫暖人情,讓大家切身感受「萬華的土,真的會黏人」。
乘載著不同世代的足跡,主題導覽則邀請萬華王牌導覽員施景耀,規劃產業、社福、美食3條實體路線,加上共生共榮、信仰療癒、夜市聚落3條線上路線,帶著人們走入繁華商場的後巷小徑,到各商家民宅串門子,聆聽居民們不為人知的萬華故事。「萬華一直以來都很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希望能透過這些路線規劃,讓大家能看見當地的情感交融跟人情味。」施景耀說。
一條條不同面向的導覽路徑,讓民眾體驗到萬華的多元風貌,訴說著人民與土地歷經數百年歷史積累,看不見卻又深刻且堅實存在的依附共生關係。「好幾位參加者告訴我,雖然平常會經過這些店家,卻不知道它們背景故事如此深厚,有這麼多內涵。」施景耀說:「這些故事,讓他們對於看似熟悉的萬華、西門町產生新的理解,尤其是親自和店家互動後,萬華對他們來說也變得像是自己的街區,會更願意來消費。」
「萬年土壤,繁花盛開」
地方的歷史、記憶與人脈網絡,即使經過時代荏苒外在考驗,一條條隱形的感情線依舊被人們所延續著,而這些也成為萬華多元包容、繁華盛開的底氣。透過工作坊的引導互動,無論是不是萬華人,都可以循線感受看不見的台北,用心感受老城市的深厚溫暖的人情風景。
[ 2021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感情線:看見未見的萬華 ]
time 2021/10/22 (五)~2021/11/21(日),11:00~18:00(週一休館)。
place 西門紅樓、龍山文創基地、線上虛擬地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