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的 Friday night,終於雨後放晴,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中歷史悠久的巴洛克花園,在此週末化身為充滿七彩LED燈的音樂表演舞台。一改白天的典雅韻味,眼前所見的是變幻莫測的燈光色彩,照射在三層噴水池之上,在周遭流行音樂播放的催化之下,人們逐漸卸下工作時的緊繃神經,心情自然而然地隨著節奏律動,再過 1 小時,音樂人即將登上這座水舞台,開始表演。隔天,水舞台的另一頭,森林舞台與廣場則進行拜日、拜月瑜伽,伴隨著周遭的文創市集,搭配音樂演出、3D建模、VR 沈浸式體驗、展覽及講座論壇的盛宴,就此展開。
航向文化內容產業化之路
如此前衛又有趣的活動,來自文化內容策進院(後簡稱:文策院)「文化內容開發與產業領航行動方案(後簡稱:領航計畫)」的成果展「接下來練習場」與「花園練習」。靜態展覽「接下來練習場」由7組參展單位與計畫共同組成,涵括影視、影像、音樂、文化科技創作等精選內容;動態展演「花園練習」也同步邀請文策院與法國坎城唱片展(MIDEM)合作計畫的 5 位台灣音樂人共襄盛舉。文策院策略研究處處長瞿筱葳表示,由策展人黃偉倫訂下的「練習」主題,正是表達領航計畫中的團隊,透過一次次面向市場、觀眾的活動,練習將文化內容作品化為有潛力的商業模式,進入下一個產業化的階段,也接收市場第一手的回饋。
「領航計畫的核心精神,就是希望不只創作開發,文化內容還能夠以產業化的方向思考,使內容作為產品來持續營運組織。因此領航計畫的成果並非全是光鮮亮麗的創作,更重要的是讓製作文化內容這件事能從『手工業』進步到『工業』,接著融入資本市場。」瞿處長的解釋,也進一步地說明了領航計畫短、中、長期的目標:短期擁有了良好的內容後,中期必須發展出商業模式,透過多次的「試錯」,才能達到長期產業化的生態系,使文化內容以產業資金的邏輯運作。文策院作為早期投資者的角色,期許著更精緻、國際化的內容能夠發展與維持。
接軌市場的「接下來練習場」
在松菸北向製菸工廠中展出的「接下來練習場」7 個單位,是由 「領航計畫」團隊中精選而出,特別強調在跨域科技的應用與沈浸式體驗發展的可能性、異業合作的商機驗證,以及是否為產業提出簡化工作流程與節省成本的系統性工具,為文化內容產業工業化建立基礎建設。
其中,瞿處長特別受到「小島大歌工作室」的作品所感動:串連了台灣原住民與 16 個國家的南島語族人們,在不同環境地景中共唱同一首歌曲。「我覺得這突破台灣對文化內容界線的想像,表現出台灣面向歐美、中華脈絡、海洋南島的能力,提出更多創作的可能性。」另外,固態記憶的影視特效掃描技術,完整複製松菸巴洛克花園為虛擬影像,戴上 VR 裝置後,如同漂浮於宇宙的虛擬巴洛克花園現身眼前,觀眾能夠與其中同樣透過3D建模的瑜伽老師進行互動。「這讓我體驗到儘管實體、虛擬皆身處同一空間,卻可呈現徹底迥異的設定,這種娛樂很有潛力逐漸生活化,甚至成為新的日常生活。」這也是瞿處長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台灣歌曲唱向國際
結合策展概念與音樂表演,「花園練習」不僅在巴洛克花園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操刀整體舞台,視覺設計師彭冠傑率領藝術家吳家葳、張以得、空集設計徐光慧等3D團隊,共同打造虛擬景物,再邀請參與法國坎城唱片展合作計畫的 5 位歌手 ØZI、孫盛希、呂士軒、李浩瑋與陳星翰演出,以及在「接下來練習場」裡「小島大歌」及「泊人ANKR」兩組實體展演團隊,除了以共創的音樂面對週末人潮與市場的驗證,同時也與國際音樂買家連線並提案,展現台灣音樂在地元素的國際元素。瞿處長表示,這也呼應了文策院試圖交融台灣與國際、虛擬與實體的主軸。「參與 MIDEM 合作的音樂人以音樂作為共通語言,其實可以發現台灣的音樂程度與國際的距離一點都不遠,在串流的時代裡,台灣各式風格的音樂皆容易邁向國際,或許台灣也能創作出全球最紅的歌曲呀!」
語帶興奮之情,瞿筱葳處長在分享的過程中,道出文策院最深刻的期許,試圖成為文化內容產業化最得力的輔助,將潛力無窮的台灣文化內容走向更廣大的世界舞台。
文字 / Diane Tang 攝影 / 黑王
圖片提供 / 文化內容策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