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舞台劇團「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成立26年來,已累績數十部原創劇本,幾乎全出自劇團導演王嘉明之手,從經典文本改編到流行文化取材皆有,兼具通俗、實驗性。而今年,莎妹工作室首度將王嘉明劇本集結成冊,並以「煮菜」與「做戲」之間的連結為發想,邀來葉忠宜操刀裝幀設計,將新書《王記食譜:料理莎士比亞》以「台式便當」形象呈現,以饒富趣味的包裝手法,邀請觀者走入舞台劇中蘊藏的大千世界。
葉忠宜操刀裝幀設計
《王記食譜:料理莎士比亞》裝幀設計由葉忠宜操刀,主菜便當內共3輯食譜書/劇本,還會隨便當附上發票,細節入微;配菜部分也毫不馬虎,邀來香港插畫家柳廣成為書創作20幅原創畫作,亦有旅日藝術家李漢強復刻兩部劇作的海報作品。
透過不同角度切入,帶給觀者不一樣的劇本體驗
書中共收錄兩部王嘉明作品,分別為莎士比亞《泰特斯》與《理查三世》改編劇本,而談起為何要以台式便當包裝劇本集,王嘉明認為讀劇本入門門檻高、讀本審美主觀,所以想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切入,讓無論是初次接觸又或熟悉舞台劇的觀眾,都能有不同於以往的感受體驗。
對王嘉明來說,料理與做戲有何連結?
那料理與做戲又有何連結?這其實要從王嘉明的個人背景說起,父親懂外省菜、母親燒得一手好臺菜,哥哥則是義大利餐廳主廚,在家人的薰陶下,王嘉明也逐漸培養吃的品味,見識橫跨東、西洋的味覺風景。雖未和哥哥一樣走上料理之路,但王嘉明把對吃的敏銳,嫁接到擅長的編導工作上,像是2014年的味覺劇場《王記食府》便從台菜、西餐下手,談廚藝和劇場創作間的共通性。
對王嘉明來說,「煮一道菜」和「做一齣戲」都得經過一道道繁複、細膩的工法,而若將莎士比亞的劇本比喻為上等食材,有人忠於原味、有人拿來做創意料理,王嘉明的選擇是將它做成台式便當——主菜份量大、配菜也不遜色,而且源自日常生活與文化。
食材好只是基本,後續的備料、刀功、火侯、擺盤、上菜順序等,也需經過精密安排方能展現食材層次,正如同在劇場中,導演不應只單一呈現文本、身體表演或符號,而是要去思考如何建構出整體空間內的系統,而《王記食譜:料理莎士比亞》就以此為概念,步步拆解王嘉明處理劇本改編時,所展現的脈絡思考。
《王記食譜:料理莎士比亞》書介
料理莎士比亞的時候
劇場大廚王嘉明是這麼想的......
烹調秘訣之一:莎士比亞已經死了
我必須一直讓自己接受這樣的事實,「一直」,是因為莎士比亞飄蕩的幽靈,他會不斷變身、附身在各種有趣的論述觀點上。甩開,並非要回到一潔淨的處女地,而是盡量避免不屬於劇場性和各種誤導的路標。
烹調秘訣之二:莎士比亞是外國人
他真的是外國人。因為唯有視他為外國人,對話才有可能發生。經由扮演把這件事具體化,不用再支支吾吾地閃躲,因為有更重要的故事要說,直接亮出這距離反而更容易進入。
烹調秘訣之三:假如我是莎士比亞
16世紀在倫敦寫《哈姆雷特》時的莎翁,假設要在21世紀的台北重演《泰特斯》或者《理查三世》的狀態下重編。我想像我/莎翁以他對整個生活和劇場的感受,重新拿到這些劇本時,會怎樣改寫?
烹調秘訣之四:莎士比亞和我相互閃耀
死亡的終點,但並非一個時間終結點。這模式前提是很重要的創作根基,雖然莎翁在時間點上已死,但他實際上依舊來回在空間中運動,這讓我↹莎翁、倫敦↹台北、16世紀↹21世紀,平起平坐、相互尊重、亦師亦友,兩方相互照耀著彼此。
資料提供|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