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創意力100「最具影響力人物」,由跨世代跨領域的數位影響力「唐鳳」獲得該列別首獎,建築師邱柏文、Motion Graphic導演劉耕名、策展人林昆穎,也獲得最具影響力人物不分名次肯定。
建築師| 邱柏文
操刀北美館新藝術商店、不只是圖書館的柏成設計(J.C.Architecture)創辦人邱柏文,連自家「生活實驗所」都是自己出手的老屋翻新設計。在建築與空間領域,我們對邱柏文早已熟知,但近兩年他展現了更多面向影響力,像是受邀為台鐵改造的觀光列車「鳴日號」,以根植於台灣文化的設計,勾勒出屬於台灣的火車文化、建構出屬於台灣本身、不仿日或向歐洲「致敬」的設計,不僅打開人們心中塵封的往日回憶,也在設計迷和鐵道迷之間引起熱議,更獲得2020日本設計大獎Good Design Award肯定。
在鳴日號改造案之外,他近年另一引人注目的動向,則是擔任2021新一代設計展策展人,首度以「全區策展」概念,將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變成一座微型城市,歡迎觀眾駐足其中,與學生交流、對話。雖然在疫情影響下改以線上展形式舉辦,但是從先前的規畫概念,仍能看出邱柏文帶領的柏成設計團隊,對於展會策畫的企圖心與完整思量。而無論是過去少有設計師踏足的火車設計領域,又或是最新策展作品,邱柏文都讓人看見他如何將設計應用在空間和不同領域,讓設計不只是美學,更成為改變的動力。
Motion Graphic導演 |劉耕名
許多人第一次認識劉耕名,是在2017年,以廣告短片《Taipei in Motion》成功翻轉台北世大運負面形象。憑著這支1分半的形象廣告在台灣打響知名度,劉耕名步履不停,不僅曾連續5年擔任金點設計獎視覺規畫,今年也操刀2021年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並擔任第58屆金馬獎視覺統籌。劉耕名大學畢業後,曾赴美國攻讀紐約視覺藝術大學(School of Visual Arts)電腦藝術碩士,後擔任Brand New School、Suspect等知名動畫工作室藝術指導。
2013年回台成立工作室Bito後,陸續以設計創造多元體驗,除了自身擅長的Motion Design,近年也以策展人、大型活動視覺統籌等身分表現無邊創意。像是策畫2021年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時,他從傳統民間信仰裡的點香、參拜、誦念等行為挖掘靈感,透過音樂節拍器的擺盪(Swing),創造出和諧旋律(Symphony),交響出飽含善意、信念、同理的《Swingphony》特展。這不只呼應了倫敦設計雙年展年度主題「共振」,也以設計轉譯台灣信仰文化,讓信仰與物理、科技的光譜兩極,找到對話的可能。今年的金馬58,他也發揮自身動態影像專業,設計出動態主視覺,以運鏡方式,讓「金馬」二字、「獎座」和「數字58」依序轉換出現,比擬疫情時代下電影人也必須重新調整和世界的焦距。
2021台灣文博會總策展人|林昆穎
在2020年以前,談起創意團隊「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林昆穎,大家腦海裡浮現的,可能是台電大樓外的公共藝術、台北世大運的聖火台、台中花博展區裡的藝術裝置〈聆聽花開的聲音〉;但在2020年之後,林昆穎的身分,又加上了2021臺灣文博會總策展人,以及連續兩屆台北白晝之夜的藝術總監。從藝術家到策展人,正如豪華朗機工本就是跨界混種的集合體,林昆穎不被傳統所劃的界線侷限,將參與世大運導演組的經驗,帶入大型展會的表演策畫。
到了2020年,他更在白晝之夜以揉合科技、遊戲等藝術創作,為南港「通電」,並透過展會凝聚眾人共識。隔年,延宕一年的臺灣文博會終於登場,林昆穎策展時同樣結合互動與數據,更告訴大家,台灣是一座「微小相信機制所匯聚的島」,邀請大家「以共識創造行動,推動文化演進的智慧」。除了擅長玩轉科技、強調共識匯聚,策展時機與疫情撞期的他,或許也在疫情的反覆變化下,成為台灣最懂得因應疫情的策展人之一。像是2021年白晝之夜,便邀請大家在活動12小時內,登入由三頁文、BASED DESIGN等團隊共同打造台北白晝之夜-線上感網站,即便不出門,也能「線上感」,再次為展會的表現形式,帶來因應時代的新可能!
欲探索更多 2021台灣創意力100 的深度訪談,請見 La Vie 2021/12月號《關於未來的共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