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創意力100「最具影響力人物」,由跨世代跨領域的數位影響力「唐鳳」獲得該列別首獎,主廚江振誠、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也獲得最具影響力人物不分名次肯定。
主廚| 江振誠
2018年新加坡Restaurant ANDRÉ熄燈,江振誠回到了他的家鄉台灣,但他的腳步,卻不止於台灣這座島嶼。像是從2021年7月開始,在TLC旅遊生活頻道熱播的《當代料理Food in OurTime》,記錄著他踏足世界各角落,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奧伊密亞康」(Oymyakon)啃著如同「鹹魚冰凍棒棒糖」的凍魚;在日本北海道喝一碗愛奴獵人料理的鹿肉湯,拋出「料理的意義與使命」這個大哉問,在世界各地尋找答案。當今年國內疫情一度緊張,他則選擇與世界名廚連線,於10月底推出「World Tour III」共創菜單,邀請橫跨三大洋、四大洲共13間餐廳、總計28顆米其林星星的豪華陣容,為疫情之後按下暫停鍵的餐飲業,帶來新思維與交流。
除了跨越國境之外,江振誠也與導演黃心健、表演藝術家張逸軍,延伸2021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食壤」(Taste Soil)概念,推出「可以吃的NFT」,讓料理的應用領域,穿越線上與線下。關於料理的意義,或許始終不會有定論,但是在料理概念走出國境、跨越藝術疆界,甚至穿梭虛擬與實體的過程中,或許人們可以跟著江振誠,一步步釐清與探索。
(攝影:How Chan)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王俊傑
2021年2月,王俊傑成為臺北市立美術館第9任館長。其實這不是王俊傑第一次與北美館合作。早在1994年時,他便以新媒體藝術家的身分,首次在北美館舉辦個展《十三日羊肉小饅頭》;2006年,更與美國策展人Dan Cameron共同策劃畫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身然而,身為新媒體、跨領域藝術家,與身為美術館館長,肩負的責任自是不同,在眾人注目下,。王俊傑如何如何運用過去在新媒體、跨領域藝術範疇中的累積,帶領北美館在美術館的戰國時期,走出自己的路,;也並在疫情時期,另闢親近觀眾的蹊徑,並接續前任館長的未竟之業,推動北美館園區擴建和新建典藏庫房工程,都是他的挑戰大家都在看。
而至今上任不滿一年的王俊傑,對於這些任務與期待,卻已作出了初步回應。,像是年度大展《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開幕不久,便因疫情升溫不得不暫停實體參觀,王俊傑很快地親上火線,以影片形式為觀眾進行線上導覽,影片迄今累積超過10萬觀看次數;在研究方面,他也延續上任前與北美館研究組合作的198080年代跨領域研究計畫,並計劃以研究作為展覽規劃畫基礎,推動以1980年代跨域為主軸的展覽。放眼未來,王俊傑如何持續推動館務、加強國際與跨域的連結,讓這座全國第一座現當代美術館走出新局,每一步,都是大眾的關注焦點。
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
「在銅鑼灣書店事件後,我可以選擇飄飄蕩蕩度過餘生,但我仍想把書店重開,我自年輕就進圖書業,看書是我的最愛,販書是我所能做的事。」2019年9月5日,在集資平台flying V的「銅鑼灣書店|台灣重啟|為自由的靈魂而開」專頁上,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寫下這段話。不到一天,集資計劃計畫火速達標,最終以新台幣597萬元,成為中山「銅鑼灣書店」得以在台重啟的關鍵力量。能有這樣的集資成績,堪稱是「一反常態」地順利。畢竟,在這次順利集資以前,林榮基遭遇的是難以想像的顛沛:2015年被中國政府狹持,儘管香港聲援聲浪不斷,他仍被中國囚禁多時;2019年,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更迫使林榮基移居台灣。經歷囚禁、流亡、籌資重啟書店、遭投資人撤資、線上線下的恐怖威脅等顛簸,才終於得以在自己來台一週周年的2020年4月25日,在於捷運中山站附近一棟大樓10樓,重新開啟心心念念的銅鑼灣書店。
如今,銅鑼灣書店不僅是港、台、中歷史、社會、政治、經濟等相關書籍的寶庫,也是在台港人的互助網,更是反抗中共威權的象徵。正如書店臉書粉絲專頁上所寫,:「銅鑼灣書店在香港做不到的事,或被禁止的事,將在自由的台灣,進行下去。」這間為自由靈魂而存在的書店,也將在自由的土壤裡,持續述說著自由民主的價值。
欲探索更多 2021台灣創意力100 的深度訪談,請見 La Vie 2021/12月號《關於未來的共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