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裡「青春聯播網」開展!黃子佼、游璨賓・柯智豪、李明璁用聲音帶大家重回90年代

小島裡「青春聯播網」開展

大稻埕的聲音咖啡店「小島裡 Sidoli Radio」12月3日起,展開第二檔展覽《青春聯播 Let All The Children Boogie》,邀請黃子佼・李明璁・游璨賓・柯智豪作為分區策展人,每個人都將帶來一段生命經驗的重新歸檔。

>>第一檔展覽| 小島裡「擬聲現場 in 大稻埕」!打開5感的新體驗

小島裡青春聯播網_012
小島裡第二檔展覽「青春聯播網」

展覽分為四區:
A區《游璨賓/Analog Explorer 》
台中感傷唱片行老闆,小島裡地下室空間的卡帶,算是感傷唱片行的台北分店,這次展覽他負責1樓A區,分享他在各地搜集卡帶的新春記憶,他將分享曾到過的六個城市尋獲的卡帶寶物,不只是一張張卡帶,同時也是一段段回憶。

>> 台中「感傷唱片行」!販賣回憶的卡帶專賣店

小島裡青春聯播網_04
A區由「感傷唱片行」游燦賓做策展人

263152066_275995591219882_8463997739585957050_n
A區游璨賓

小島裡青春聯播網_06
每一卷特別的卡帶都是游璨賓的回憶

B區《黃子佼/Still playing》
黃子佼帶來自家收藏的Play雜誌年代記,65本Play雜誌,重現當年台灣流行音樂的盛況一時。他也在臉書粉絲頁,紀錄這次的布展:「1998年4月辦了本音樂雜誌,因通路需求有過各種封面版本,從來沒有3年65本一起擺,3年三36期竟然有65本,都有全球歌手按Play手勢,從月之海帕妃羊毛衫男孩特區,到很嫩的蔡依林五月天徐懷鈺,後來還出了合輯書本周邊商品,這次一次重新那一個輝煌世代。」

小島裡青春聯播網_07
完整的Play雜誌牆

263053063_275995557886552_1239081268712619587_n
B區黃子佼Play雜誌牆


C區《李明璁/ Last dance, first step》
宛如打開李明璁的音樂社會學課本,每一段流行音樂時期所標記的物件與事件,成為儲存社會變遷的載體;

李明璁在臉書粉絲頁紀錄自己的策展説明:

有距離感的時間,是一種魔法。我希望這個展區,裡面陳列的物件,會唸著自己的咒語。或者,用唱的,唱的可能比說的好聽。我不會把這些聲音或東西看作懷舊,懷舊屬於老人。它們也不是復古,復古的前提是已經作古。相對的,就像英文會說still kicking,是的它們還很有力道的、用力在踢著。如果你靜下來凝視或聆聽,就能感受到這些kicking。

我一直相信,每個時代在想像和迎向下一個時代的時候,會用盡力氣地唱出最後一首歌、跳出最後一支舞,彷彿只要讓今天足以永恆,就算沒有明天似的也了無遺憾。

但有趣的是,任何 last dance,都有它的 first step,這些跨在時代之交、認真做音樂活著的人,他們其實已經超前部署跨出了第一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聽著以前這些無比厲害的聲響樂音,卻一點都沒有過時感,反而有著與時並進的合拍心跳,甚至還會有一種奇妙的未來感受。所以有時候,我會為自己的老去感到哀傷,但同時卻又很慶幸,自己活過不同的時代。從類比到數位,從禁閉到自由,從苦悶到開放,然後,歷史並不是只會面朝同一方向的單行道,它比較像個迴路,人們一邊向前走著,一邊感受回首過去的意義。串流年代的美好在於,我們可以不受限制、無遠弗屆地聆聽,但難免失落的是,我們在不斷流動的數位洪流中,缺乏停佇、凝神、專注、真正的放空。我們也不再有耐心地跟一首歌、一張專輯、一位歌手或一個樂團,細細對話,甚至與之搏鬥。

歡迎你來到這個類似我的房間的小角落,一個倚靠各種不同音樂、就能好好活著的青年的小宇宙。邀請你能在此暫停一下自己日常的節奏,拉出一小段有距離感的時間,在安靜的燈光下,讓魔法悄悄降臨。送走一個時代的 last dance,踏出另一個時代的 first step。希望你聽見遠方的旋律,自己的心跳。

小島裡青春聯播網_02
策展人李明璁(圖右)

263528997_275995607886547_65475270050973637_n
C區李明璁的小房間

小島裡青春聯播網_03
來看展的人都可以走進李明璁的音樂小房間感受他紀錄回憶的物件

地下室D區《柯智豪/Time Traveler》

音樂創作人柯智豪,作品類型廣泛、國家級大型活動的音樂總監幾乎都能見到他的名字,近期作品從《茶金》電視劇配樂,到高雄流行文化中心《 臺灣文化啟蒙運動》紀念音樂會音樂總監,都是柯智豪的年度代表作之一。從小生長於大稻埕,對他來說,大稻埕有很多「聲音」記憶,這次他分享家族世代居住於此的記憶場景,因而長出音樂軌跡。

265121735_275995631219878_3523491279371109141_n
地下室D區,柯智豪的大稻埕聲音回憶

小島裡青春聯播網_09
已不復見的磁碟片,每一張都有柯智豪「特殊標記」

小島裡青春聯播網_10
每一張卡帶都值得細細觀看


音樂電台放送
展覽期間,也會陸續公布每一位分區策展人特地收錄的四段音樂電台節目,將於小島裡店內不定期輪流廣播放送,帶大家重回九零年代的知音時間,下一次來訪小島裡時,或許就能聽見流行旋律節目正在播放中。

展覽外的小驚喜|洞洞票卡

小島裡第二檔展覽 SIDOLI RADIO STORY PROJECT Vol.2《青春聯播 Let All The Children Boogie》,將DM設計成一張洞洞票卡,這是一張邀請各位走進音樂節目實境現場的入場券。青春是什麼形狀,可能是粉色的泡泡,可能是心跳的節奏,也可能是起伏的浪潮。拿到票卡,請動動手,票卡上的洞洞,一個一個戳開,就能透光,回望青春,也看見未來,這一連串圓點設計,串連起來可形成一段音譜,取樣來自一首單曲音樂的旋律波形,這是呼應了小島裡剛發行的第一張概念專輯EP卡帶《ISLAND ROVER小島遊》中(可購得),第一首同名主打歌《小島遊》。

【如何取得小卡】展覽期間,任點一杯飲品 or 消費餐點或卡帶,即可獲贈展覽限定洞洞票卡。

(編註:以前搭乘公車,除了投零錢,還可以購買公車票卡,上車後由司機「剪票」表示已付費,一般票卡,以十格為一張,學生票則是以月票形式銷售,甚至還需要貼上大頭照,便於檢查是票證本人使用,小島裡的票卡靈感就是來自於此。)

265336828_277344987751609_7674782727592591126_n
限定洞洞卡

265768094_277345014418273_2432129734964397064_n
小島裡第二檔展覽特製DM

SIDOLI RADIO STORY PROJECT Vol.2
《青春聯播Let All The Children Boogie》
日期|2021/12/03 (五) - 2022/02/27 (日)
時間|週三~週日 11:00-18:00
地點|SIDOLI RADIO小島裡 (台北市長安西路245號1F)

資料提供、來源|小島裡、黃子佼臉書粉絲頁、李明璁臉書臉書粉絲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揭曉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科技島、光明燈牆並置,探討智慧、信仰如何影響地景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覽內容亮相!由國立成功大學團隊策劃的參展計畫「[]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回應大會以「智慧」(Intelligens)開展的年度主題,概念源自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根植於地景所提出的「NON-sites」理論,並融入東方哲學關於「無/有」的辯證,探索在當代建築與環境中的「智慧」角色,同時提出對臺灣「信仰」有無的思考。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2025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為「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策展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用「Intelligens」這個字詞突出「gens」在拉丁文中「人」的含意,討論三種不同類型的智慧:自然、人工和集體智慧,於建築設計中如何被思考和用以面對當代環境和氣候困境。

臺灣館「[]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即以大會主題為基礎,由策展人薛丞倫及協同策展人吳秉聲、蘇孟宗、江松長,帶領成大建築系團隊,探索「智慧」(Intelligens)在當代建築與環境中的角色,並重新審視臺灣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背景下的空間策略,同時透過展覽、裝置、工作坊、論壇等形式,探索並定義當代臺灣建築師的「Intelligens」表現。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出對臺灣「信仰」有無的思考

此提案受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啟發,以雕塑及大地藝術作品聞名於世的他,曾提出「non-sites」理論,其強調地景的缺席、置換與二元性,並透過抽象架構來反思建築、實質環境與再現之間的關係。再將視野拉回東方世界,「無」在東方哲學中延伸出無盡關於「無/有」的二元辯證,而成大團隊將藉臺灣館,嘗試辨識、建構屬於臺灣「信仰」與「無信仰」之間二元辯證的灰色地帶。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成大團隊認為,臺灣的空間治理和發展策略深受「信仰」與「[]信仰」的辯證影響,以高速度和高科技發展為例,高鐵將西部走廊轉變為大都會區帶,智慧技術使空間重構,也擾動了原本自然生態平衡;晶片和高科技的發展不僅成為臺灣在國際上的籌碼,也帶來了經濟、資源分配是否平等是否合理的反問與挑戰,同時臺灣人也以「智慧」來重新審視正在發生於這片土地上地景的一切。展覽將從三個面向切入,尋找「智慧」的不同表現形式及其在空間治理中的影響力:

▍效率(Efficiency—— []高速度信仰(NON-Belief in high-speed

探討全球追求效率和快速發展的潮流,以臺灣高鐵系統為案例研究,提出高鐵所建構的臺灣大都會區帶,以及城鄉差距下都市生態的反省。

▍科技(Technology—— []晶片信仰(NON-Belief in chips

探索對於科技島之於生態島兩個極端神話的信仰,以及背後在綠能光電板所覆蓋的代價,尤其以臺南七股地區作為場域的探索。

▍控制(Control—— []感知-運動信仰(NON-Belief in sensory-motor

探討每天例行生活的各種細微的感知-運動關係,在延展的基地涵構與關係場域中重新審視各種與生態、文化、社交的衝突。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島嶼意象融入展場,呈現科技、環境、空間的複雜關係

本次展場設計採用「島嶼」概念貫穿全場,以「島群島半島」之間的關係呈現信仰與[]信仰之間的張力,重新審視科技、環境與空間的複雜關係。在展場正中央,一座宛如自黑夜海洋中浮現的島嶼靜靜佇立——蜂巢紙切割出臺灣地形剖面,細密的紋路如同時間在土地上刻下的痕跡,微光自紙間漫出,隨地形起伏緩緩流動,結合上方「科技島」以電子紙輪播臺灣地景照片,呈現半導體發展對臺灣地景的影響,同時引入環境正義的討論,包括都市熱島效應、能源分配等議題,全面探索科技與環境的交互關係,並輔以16組研究書冊,以科技島嶼論述為序,開啟[]信仰的觀展動線。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場周圍配置的展櫃象徵環繞群島,展示12組研究模型,內容聚焦臺灣真實情境與議題,反映當代社會的挑戰與思考,讓觀眾在群島結構中重新審視臺灣地景轉變的脈絡。展場一端的「光明燈牆」,如同於群島之中設置的一座信仰半島,成為信仰核心並串連起所有展櫃與內容,營造統合與連結的視覺與體驗。正式展出時,由展場唯一開啟的對外窗,可望見威尼斯的聖母安康教堂,象徵人文與信仰的起點。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展覽時間|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

展覽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工藝中心舉辦的台灣工藝青年特展《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即日起於南投「工藝設計館」開展,展覽集結6大主題、23位工藝青年、53件作品,完整呈現新世代工藝職人的創作樣貌,勾勒出台灣當代工藝群像。

《造物星圖》以宇宙繁星比喻工藝能量

面對台灣工藝人才世代銜接的尷尬期,工藝中心致力透過展覽、競賽、駐村計畫等多元途徑支持新世代創作者,搭起舞台讓在地工藝能量被更多人看見。本次《造物星圖》以「星圖」為隱喻,聚焦青年工藝創作者的多元實踐,並挖掘作品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創作者群像,展現他們在技藝與思想上的探索之路,凸顯新世代對未來工藝發展的重要性。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展覽涵蓋六大主題區、23位工藝青年、53件作品,完整呈現臺灣工藝青年的創作樣貌(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形容,工藝宇宙如同水面上擴散的漣漪:「每個波紋都是一顆星球,緩緩向外延伸,將自身的能量與引力傳遞到更遙遠的空間。這些星球彼此互相影響,形塑出宇宙的結構與秩序,彷彿一場永不停歇的共振交響曲。」

策展人方敘潔也指出,此次展覽關注的不僅是工藝技藝的傳承,更在於探討當代創作者如何以技藝為媒介,將工藝從「造物」延伸為自我表達與社會回應的工具。工藝青年在科技進步與社會變遷中,將個人特質融入創作、與文化對話,透過創作探索內外平衡,重新定義工藝於現代生活中的角色。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Those on my shoulder」(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6大展區認識工藝新世代

展覽分為六大主題區域,包括「日常造物照起工」、「開工就是要開市」、「光環自造者」、「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放光照耀著的恆星」,以及「一座藍海星圖的誕生」,帶領觀眾探索工藝青年如何結合地域文化、創意科技與實驗精神,從日常素材出發,創作出與地方深度聯結的作品,突破傳統技藝。

除了創新思維外,展覽同時亦揭示工藝青年在經濟創新、技藝精進與社會責任上的多面實踐,不僅以多元形式開創個人經濟軌跡,也以作品回應社會需求,推動文化傳承與地方工藝復興。《造物星圖》運用開放視角引領觀眾,從作品出發探索材質、技術與創作背後的故事,見證工藝青年如何透過創作點亮屬於自己的星軌,最終描繪出一幅廣闊且充滿未來可能性的圖景。

⭔ 日常造物照起工

從日常生活出發,本展區聚焦於工藝青年如何透過時間、空間與情感,探索地域環境並運用在地素材,創作出反映地方文化的作品。這些充滿在地情感的創作,不僅展現人與物的深厚連結,也呼應了工藝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關係。作品涵蓋以功能性為訴求的實用器物,透過設計反映工藝家對生活需求的細緻觀察,呈現工藝對人類生活的本源意義。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日常造物照起工」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土星工作室「原土計劃」、里爾家具「泉邊几」、黑色特工隊「留白蒔光」(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 開工就是要開市

工藝作為志業亦是職業,當代工藝青年在創作之餘,也探索著多元經濟模式。本展區展現他們如何突破框架,利用主題性市集、跨國線上平臺、材料包與手作課程等創新方式直面消費者,更結合藝廊代理與訂製服務,拓展工藝的經濟價值。這些模式不僅推廣工藝文化,也讓工藝青年成為創新經濟的重要力量。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開工就是要開市」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臍加厝手路金工「迷你職業工具組」、土星工作室「日常漸變」、丁右尉「菱格紋玻璃訂製燈罩」(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 光環自造者

本展區聚焦工藝青年在技術與身份上的多重角色。創作層面,他們運用科技、數位工具及新型態素材,展現實驗精神與創新力;身份層面,他們透過品牌經營與社群展現個人特質,開拓另一種與社會溝通的介面。這種自我形塑與角色轉換,反映了當代工藝青年的反身性思考與個人化特質。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光環自造者」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易佑安「群山之島」、王怡方「Corset between Frida & me」、闞凱宇「位元陶」(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 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

工藝技藝的精進是工藝青年最核心的要務。當代工藝青年拓展學習管道,從師徒傳承、數位平台到社群自學,跳脫既有學科框架與領域界線。另外,當代工藝青年更積極跨越國界、參與國際交流,也透過異文化的刺激與視角的切換,取得對於當代工藝的新詮釋空間。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蔡旻翰「庇護儀軌」、王怡方「茶具組」、里爾家具「熱蘭遮層架」(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 放光照耀著的恆星

工藝志業如同星體運行,是一場長期的能量積累與釋放;創作者為自己充滿發光能量,也將光芒向外傳遞。展區強調工藝青年以分享技藝和經驗連結後繼者,並透過回應社會議題,賦予工藝更深層的意義。他們的行動不僅強化工藝的社會影響力,也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放光照耀著的恆星」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吳其錚「風獅爺系列」、康雅筑「北方資源」(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 一座藍海星圖的誕生

當代工藝場域因每一位工藝青年自成星軌的開展,撐開一面藍海、打開一片星圖,我們循著星軌,看見屬於當代的工藝新象。本展區藉由藍海星圖意象裝置,呼應這一座藍海星圖的誕生。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造物星圖》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

展覽日期|2025年1月15日至5月11日
展覽時間|每週二至週日09:00-17:00
展覽地點|工藝設計館(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2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