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陽明山上陽金公路制高點,有座荒廢20餘年的「小觀音房舍」佇立;2021年夏天,格式設計展策將設計導入,開展出整合休憩、生態教育、品牌力的「陽明實驗山屋」。繼首檔展覽《開門見山》為訪客打開4種探索陽明的方式後,續作《陽明奈奈》深入探尋夜的陽明、探討現代光污染議題,以5大子題傳遞夜晚的知性與樂趣,藏在國家公園中的地底生態廊道、草山夜幕低垂後的聲響⋯⋯,一次在觀者面前攤開,揭曉山林中潛藏的熱鬧歡騰。
揭開・夜幕|點出光污染議題與夜間美好
「對我而言,夜晚似乎總比白天更生動,更多采多姿。」展覽以梵谷曾言語句和畫作《隆河上的星夜》點題,邀請更多人一起擁抱黑暗。接著,人們將進一步認知光污染議題,以及與之對抗的「復育黑夜」概念,世界上99座國際暗空公園、紐西蘭將成為首個暗空國家的想望⋯⋯,都將回應「光亮是否是唯一的文明」一大叩問。
|
聆聽・夜鳴|試聽夜間陽明16大發燒唱片
陽明山國家公園座落於熱鬧繁華的台北市,你或許很難想像它曾獲得「國際寧靜公園」認證,成為世界首座都會寧靜公園,而當夜晚降臨、視覺感官被削弱,身處在人煙散去、萬籟俱寂的山徑間,更適合享受陽明山聲景。格式將「做唱片」概念結合finger drumming,呈現夜間陽明的自然音,16張發燒唱片對應各種聲音,觀者只要在面板上操控按鍵,就可聆聽夜鳴,當多重音軌同步輸出,效果更貼近山中蟲鳴鳥叫。
窺探・地底|窺見隱藏山中的生態廊道
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車輛往返頻繁,對當地野生動物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因此園方在1995年發展出「動物穿越道路涵洞計畫」,而在實驗山屋旁,就隱藏著3座供動物穿越的地底生態廊道。也許你會好奇,地下廊道與夜晚有何關聯?事實上,比起日間時段,凌晨1點至清晨才是動物們使用廊道的高峰,而來到此區,觀者可透過紅外線自動相機,偷偷窺探那些平常遇不到的夜行性動物。
凝視・夜徑|夜間陽明的自然萬物
本區透過微距攝影呈現陽明山徑暗夜風景,平時隱身夜間的生物將在此處現身,標本、相片共同展現自然萬物的魅力。抬頭看,山屋頂部有隻嫣然展翅的巨大「大綠目天蠶蛾」,它是每年11月至隔年2月山中最容易觀察到的蛾類,而放大數倍的模型更凸顯其紋路、色彩細節。
瞻望・夜空|挖掘陽明山星空魅力
人類對宇宙充滿想像,而保留黑暗、未受人為光侵擾的夜空,即是維繫人與星空的連結。想在台北城內觀星,只需上陽明山就能進行星野攝影、裸眼賞星,不必入深山也能體驗黑夜的迷人幽邃。此區自影片《Night Spoken》開展,其出自全美最大天文節「大峽谷星光派對」,活動中有個特殊環節——在浩瀚星空下邀人們入座、用老式電話匿名撥打留言,而2018年以「珍惜」為主題,讓訪客留言給生活在2218年因光害而無法賞星的人們,藉以引導大眾省思,百年後我們是否仍能見得令人心醉的星空?
5款引導視覺建構陽明奈奈意象
相較於首檔展覽視覺沈靜內斂的風格,格式設計這次用更活潑、有趣的調性呈現引導視覺,攜手山系攝影師陳敏佳,形塑陽明奈奈古靈精怪的獨特氣質,呼應著白晝無法見得、夜間獨有的美麗與驚奇,並以電影式分景海報呈現,5個畫面對應5大子題,創造夜間自然的視覺想像。
▧ 陽明實驗山屋《陽明奈奈》
資料|格式設計展策
圖片|格式設計展策、izzie pang、elif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