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灣設計展,編號06的嘉義美術館展館,由台灣設計師連線統籌,集結6組設計團隊,讓作品從庭院到美術館內遍佈各處,以「現域」為題,以「水文的家」重新看待嘉義。
策展人台灣設計師連線進一步解釋:「這檔展覽,設計師不是要討論水文這件事,而是透過水文發展,而衍伸嘉義重要的水文地景公共空間,例如中央噴水池、鄰近東市場現存最古老的古蹟紅毛井等。」
>> 2021台灣設計展嘉義登場!13個展館、特色市集、交通接駁方式總整理
嘉義市立美術館「現域」
日期|2021年12月18日~2022年2月27日
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作品1|曾熙凱《不存在的噴泉》
這組吊掛在天花板上的吊燈,往地上看的鏡面反射,會看到代表嘉義的地標「噴水池」,曾凱希望從這個作品,改變大家觀看噴水池的角度,讓大家思考人和權利、我們和噴水池的關係。有人說,嘉義人心中的「圓」是噴水池,而這個對嘉義人來說的精神地標,這件作品透過改變視角而讓觀者產生反思。
有意思的是,這個吊燈重達200公斤,如何將重量平均分配在作品上,對設計師來說也是一大考驗,希望大家可以從各種角度取景,拍出屬於自己視角的噴水池(或另一種意想不到的物件)
過渡區,從「不存在的噴泉」往二樓移動,會經過一個輕鬆的休息空間,這是民間製造開源所,以米袋製作的懶骨頭,接下來也會在這裡舉辦講座,讓大家走進這個空間,很輕鬆的參與。
作品2|張家翎《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
二樓同樣以噴水池為命題的作品,是由年輕設計師張家翎在美術館內的現地創作。她一個人花了5天,完成這座直徑7.2公尺、以鵝卵石包圍的作品。早期噴水池的中央環形公園,是人可以走進去散步的,而這組作品,透過時間推移,呼應嘉義人如何看待噴水池這件事,而作品最困難的部分,是中間平整弧形的邊框,張家翎花很多時間把細小的石頭一顆顆黏在上面,創造平滑的效果,再利用花蓮大理石呼應池水顏色,黑色亮面和碎石的材質對比,產生質感差異,這是張家翎到美術館觀察後,為了配合空間而創作的巨型現地作品。
非常建議從三樓、四樓不同的高度觀看,會有不同的感受(看起來更壯觀)。
作品3|宮保睿《貯物池》
「貯木池」已經不存在,卻被稱作嘉義八景之一,更有一首詩,描述當年貯木池的生活情景和狀態。宫保睿利用白色3D列印的物件,呼應當時貯木池生活的情景。
以前的貯木池,木頭都會浮在水面上,小朋友喜歡在木頭上跳來跳去,鞋子也常常掉進池裡,被3D列印後封印在透明盒裡的鞋子就是擷取這個部分的靈感。宫保睿也收集和當地水源有關的故事,包括有一種對水庫生態破壞很嚴重的魚種,以及嘉義蘭潭水庫底住著魚精的傳說等,再利用推測手法,把過去、現在的故事揉成一團,呼應現在以至於過去貯木/物池的狀態,而乘載透明盒的底座,刻意用鏡子能夠反射周圍的環境與動線(另一種現地呼應)。
作品4|徐景亭《大地神經系統》
一走進展間,會先看到人體脊椎圖,呼應作為大地生態神經系統的苔蘚和地衣,作品最前方有四個小桌子,裡面是徐景亭對青胎的味道、生長型態做的試驗和研究,再往前可以看到一台想像中的「植物印表機」,如果科技成熟到可以對青胎,這類顯而不見的植物做再加工,可以用什麼方式被應用在生活中?可能被織成地毯、也可能取代現有的空氣清淨機,成為家中的自然淨化設備等。
作品的最後,是一個以前醫院使用的藥櫃,如果青胎相當於大地神經系統,如果把它們變成「藥」是不是能強化「人」的神經系統(中國人以形補形的概念),徐景亭提這個概念,回應人和自然微妙的互動關係。
作品5|吳柏翰、祁孝霖《民間製造開源》
這組是這次最年輕的團隊,他們是工業設計師,時常需要滿足客戶需求而設計物件,當他們思考這件作品時,想的是「有沒有可能透過長年的生活觀察,透過直覺,真正為了需求產生的設計,有沒有可能變成設計靈感的來源?」團隊發展初5件作品,它們最大的特色是,只要去五金行買材料,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在家做,而設計師做的事情是,用設計專業美學訓練,改變應用、創造初可用的生活物件,他們這次的作品如小邊桌,也被擺放在美術館庭院,才一擺好,馬上就有民眾把它變成自拍架、自己帶茶具來泡茶等,這都呼應我們想讓美術館,成為與在地居民對話的空間,這組作品,用最簡單直覺的設計語言和大家對話。
別忘了停下腳步觀看團隊拍攝的影片,開展幾天以來,很多人被影片的製作過程吸引而得到共鳴(看到不想離開)。
作品6|當若互動藝術《###》
這組作品設計師,是剛完成新竹光臨藝術季光雕秀策展的當若互動藝術,《###》是呼應嘉義紅毛井,利用深度感測技術,透過按壓深淺差異、帶出三層不同的訊息,入口圓形裝置,靜止不動的第一層是荷蘭文,講的是紅毛城這口井的故事;第二層是河洛語的中文,標註早期紅毛井,清代詩人講紅毛井的故事;第三層是亂碼,意指現在、過去、未來的時間序,講的是紅毛井的故事和歷史。這個圓,內徑寬度是90公分,參考現存紅毛井的實際尺寸。
第二件互動作品,是方形。當年因為這口井是荷蘭人建造而有紅毛井之稱,而荷蘭人原始建造地井是四方形,所以他們以方形呼應當時狀態,刻意做成從下往上看的不同觀看角度,圓形點是紅毛井的座標位置、第二層會聽到菜市場的聲音,因為這口井鄰近東市場,有很多好吃的東西和古蹟裝置,這裡聽到的聲音是設計團隊在蘭井街錄製而成的;第三層則是看到描述的字句。他們透過這兩件互動裝置,讓大家知道紅毛井的位置、它的時間演變和發展。
這件名為《井井井》又像是科幻代碼的作品,透過虛實交錯的歷史故事,讓大家更了解紅毛井。
這次台灣設計師連線挑戰在美術館做展覽,要思考如何做出符合美術館氣質調性的作品,因為設計師和美術館(藝術)慣用的語言不同,設計師習慣把事情梳理清楚、講明白,而在藝術的脈絡中,則是以開放的態度,留給大家自己詮釋與解讀。對設計師們來說,這樣的碰撞,也是這次設計作品走進美術館最大的收穫「原來不是什麼都要講清楚說明白,原來講不清楚說不明白,才最有想像空間。」
嘉義市立美術館「現域」
日期|2021年12月18日~2022年2月27日
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時間|詳見美術館公告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