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美館必看展覽總整理!2檔國際大展、臺灣新世代至前輩藝術家個展集結

2022北美館必看展覽總整理!2檔國際大展、臺灣新世代至前輩藝術家個展集結2

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有《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點燃風潮,線上線下觀展人次皆表現亮眼,另有王煜松以考古角度出發,探討時間與存在的真諦,羅智信則將「壞掉的夜店」搬入美術館,打造一座大型沈浸式空間裝置;2022年即將到來,北美館搶先預告新年度重點計畫,內容不僅涵蓋兩檔國際合作大展,更將探照臺灣藝術光譜,呈現新世代至前輩藝術家不同面向的創作,切角、風格、關照面向大不相同的6檔展覽,本篇一次彙整。

12
張乾琦,《楊家,紐約/福州亭江鎮》,2004/2003,黑白銀鹽照片、彩色照片,63 × 96公分 × 2(1/5版)。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兩檔國際合作大展,以時尚和攝影召喚世代共同記憶

01. 瑪莉官回顧展

2022.05.28-2022.08.28

本展由V&A策畫,為1960年代英國代表性時尚設計師——瑪莉官(Mary Quant)之國際回顧大展。瑪莉的設計風格受到1950年代舞者、樂手、披頭族街頭風格及現代主義的影響,打破二戰後以巴黎高級訂製服為標竿的時尚界,翻轉時尚定義,成功將迷你裙、緊身褲、背心裙等單品轉化為一整個世代的共同記憶。

3.1
「瑪莉官回顧展」©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展覽將呈現瑪莉官1955年~1975年間的代表作品,並展出她從第一家服飾店Bazaar到廣獲國際認可品牌之設計演變,以及以「雛菊」為標誌的多元化產品設計等。展品涵蓋超過120件服飾、時尚玩偶、化妝品、照片及時尚雜誌等,完整呈現瑪莉官如何創造、定義往後數個世代的時尚風格,並體現上世紀中葉蓬勃變革浪潮下的時代文化縮影。

3.2
「瑪莉官回顧展」©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02. 托馬斯.德曼

2022.07.30-2022.10.30 

德國觀念攝影家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生於慕尼黑,主要在柏林和洛杉磯等地活躍創作,作品以大型的攝影及影像作品著稱。德曼創作題材多取自知名歷史或社會事件的報導圖片與影片,他先以紙材模型鉅細靡遺地重建現場,最後透過鏡頭的角度與構圖,試圖以忠於事實原貌的手法,複製這段歷史場景並重述所謂的真相。

5
托馬斯.德曼,《太平洋太陽號》(截圖),2012,錄像,2分02秒。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本展覽集結約80件大件平面作品、壁畫輸出和9部動態影像,匯集藝術家4個重要的創作系列,可完整看到德曼如何處理攝影影像與真實世界之間的對位關係。

4
托馬斯.德曼,《日常 #22》,2014,轉染法 | 框裱。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臺灣新世代至前輩藝術家個展集結!

03. 洪瑞麟個展

2022.03.19-2022.07.31

素有「礦工畫家」美譽的洪瑞麟,其作品一直是臺灣美術史上「勞動寫實美學」的代表象徵。本展將包含早期大稻埕、日本寫生的珍貴素描、水彩及油畫創作,透過洪瑞麟的眼與筆,展露生死一懸的礦坑情景,以及離開黝暗地底後的天光雲影。展覽預計結合文獻、影音紀錄及專書出版,延續洪瑞麟對土地的情感,以及與礦工息息相關之礦產歷史等大時代脈絡,進而交織出臺灣現代化進程的時代縮影。

9
洪瑞麟,《準備上工》,1957,墨、淡彩、紙,38.5 × 54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04. 楊登棋(登曼波)個展

2022.12.03-2023.02.26

2019與2021年,登曼波完成了以個人生命經歷為軸心的作品《父親的錄影帶》及《碧兒不談》,透過由攝影作品及裝置編輯而成的影像詩歌,記錄了他實際參與的台北地下生活,從變裝皇后、跨性別與非二元的酷兒族群,紀錄了一群不被主流所見,甚至被迴避直視的群體。本次個展,藝術家將持續關注酷兒族群、性少數、公眾與隱私的議題,揉雜不同時空、不同世代的觀點與對話,譜出流變中的酷兒群像,以及網路世代對性或身體主權的再主張,直面慾望或慾望窺視間的談與不談。

05. 李義弘:回顧展

2022.04.02-2022.07.03

本展是藝術家長達55年的藝術生涯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展出。李義弘從傳統山水繪畫入手,繼而導入自然與風土實景,搜盡臺灣奇特地形、也赴海外遊歷;運用筆墨作畫的同時,他也藉助於攝影,捕捉實景以發想創作。展覽將以「造景」與「寫景」兩大脈絡為方向,聚焦李義弘的山水/風景類型的繪畫,觀察並梳理「想像」與「再現」兩種創作思維如何在他長年的藝術實踐中既平行發展又相互滲透,最終融匯出卓然成家的獨特景觀。

2
李義弘,《遊園圖》,1995,水墨設色/宣紙,193 × 490公分。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06. 混沌邊界—王連晟個展

2022.01.15-2022.04.17

本展為2018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王連晟於北美館的首場個展,將展出5件裝置作品,藝術家試圖探問當下機器中介社會中的意志與權力關係:機器原為人所用,當今科技巨擘的演算法卻能自動開採人性,人機介面日趨模糊,而在彼此擴張的意識邊界上,此混沌的系統將形塑何種未來?

資料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文字整理|izzie pang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邁入第七屆的「台北插畫藝術節」將於2024年12月6日至12月8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盛大亮相。今年邀請到來自13個國家、超過120組創作者共同參與,還有現場似顏繪、藝術家跨界聯名週邊等著大家前來探索!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 策展主題「我想念我自己」

今年,插畫藝術節以「我想念我自己」為主題,呈現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與自我對話的旅程,引領大家思索,藝術家如何在市場化的浪潮中重新找回創作的純粹?透過精彩的插畫作品與視覺語言,無論你是不是創作者,都歡迎在此反思自我與初心。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活動主視覺。(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歷年台北插畫藝術節活動現場。(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 活動亮點搶先看

#01 跨國連線合作,集結120+參展攤位

除了台灣在地藝術家外,今年台北插畫藝術節也邀請了來自韓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澳門、香港、中國、法國、日本等地的藝術家參展。參觀者將能一睹超過120位創作者的多元風格作品,包含插畫、繪本、商品設計與藝術裝置等形式,呈現世界各地插畫藝術的精彩面貌。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歷年台北插畫藝術節活動現場。(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歷年台北插畫藝術節活動現場。(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歷年台北插畫藝術節活動現場。(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從2022年起,台北插畫藝術節便與曼谷插畫節(BKKIF)和布拉格插畫節(LUSTR)攜手合作,擴大國際插畫交流,各自挑選創作者前往交流參展,本次活動上也能看見來自泰國與捷克的精選優秀參展者。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曼谷插畫節活動現場。(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布拉格插畫節活動現場。(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02 劉正堃Abei創作主視覺,週邊商品搶先看

本屆台北插畫藝術節主視覺由劉正堃(Abei)操刀,以細膩筆觸描繪出充滿時尚感與溫度的年度形象。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本屆台北插畫藝術節主視覺由劉正堃(Abei)操刀。(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宣傳票卷。(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活動官方也延伸主視覺,製作各式掛畫、生活用品,像是與生活品牌buuni合作推出聯名香氛液態皂、酒精潔淨噴霧,以及攜手潮流品牌Hutch共創一系列服飾單品。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與生活品牌buuni合作推出聯名香氛液態皂、酒精潔淨噴霧。(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攜手潮流品牌Hutch共創一系列服飾單品。(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攜手潮流品牌Hutch共創一系列服飾單品。(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03 經典「似顏繪大亂鬥」現場互動

每年深受觀眾喜愛的「似顏繪大亂鬥」,邀請不同風格的插畫家,現場為觀眾繪製似顏繪,有的趣味詼諧、有的細膩寫實,今年也將熱鬧登場。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歷年「似顏繪大亂鬥」活動現場。(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歷年「似顏繪大亂鬥」活動現場。(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04 官方亮點藝術家推薦

上百位創作者共襄盛舉的展會,該從何逛起呢?台北插畫藝術節官方精選9位亮點藝術家,讓你不迷失方向!

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12/6登場!與來自13國、120+創作者在此相遇,四大活動亮點搶先看
歷年台北插畫藝術節活動現場。(圖片提供:台北插畫藝術節)

台灣插畫家劉瑞芸以細膩筆觸描繪生活中的感觸,作品充滿溫度與時尚感;NING擅長用插畫講述故事,帶領觀眾進入童趣的世界;詹雨樹則運用插畫刻畫人與自然的關係,作品充滿詩意與情感張力。

日本插畫家佐佐木仗助(Sasaki Josuke)以隨筆的塗鴉插圖,搭配充滿劇情感文字和敘事;泰國藝術家Twofeecat的作品以趣味和色彩著稱,擅長捕捉生活中的幽默感;同樣來自泰國的Ikoki色彩運用大膽,作品充滿童趣與奇想;韓國的Lee Changheon在創作中結合插畫與設計語言,風格清新且富有文化深度;菲律賓MVM擁有大膽多元的藝術風格,作品融入當代流行文化的元素;而香港的Kenny Mok則善於用插畫探索城市與人文,風格細膩獨特。

不僅如此,本屆台北插畫藝術節還特別邀請兩位「跨界插畫藝術家」參展,包含在插畫領域展露頭角的演員周大為,其作品融合戲劇元素,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以及長期投入插畫創作的演員何諭函(HOHO),其作品充滿個人風格與情感表達,展現多元才華。

迎接2024台北插畫藝術節的同時,主辦方也為明年的活動主視覺展開徵件,期待更多創作者參與,為下一屆的插畫節增添多元色彩,徵件活動至2024年12月10日截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漫遊《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細賞5大展區的藝術魅力

漫遊《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細賞5大展區的藝術魅力

自然萬物|捕捉大自然風華凝成永恆瞬間

汲取自植物寰宇以及動物王國的靈感,始終為藝術家和工匠提供無窮無盡的圖案、色彩、詮釋和材質。為了讓大自然的美麗與和諧真實再現,同時也遵循其形狀、輪廓和色調,藝術家和工匠們有時甚至重塑大自然。無論是自然主義或是抽象線條的風格,動植物的描繪形式都隨著時代、文化和藝術運動的變遷而與時俱進,既短暫又永恆、既脆弱又強大,不斷激發創作者的想像力。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攝影:La Vie)

動靜有形|以裝飾藝術傳達運動的具體概念

再現一種姿態的活力動感、一個動作的活潑靈動,或是一種材質的起伏波動,是藝術家們持之以恆追求的挑戰。他們使用形形色色的材料、發揮特定精湛工藝,並設計種種巧妙機關,從詮釋織物的柔軟度、描繪速度的感受到表現時間的流逝,某些作品反映出藝術家捕捉瞬間場景或顯示其生機活力的企圖,有些作品則以機械裝置呈現動感之姿。此美學追求更是文化風格和技術上的交流明證。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攝影:La Vie)

奇幻仙境|從東方到西方的神靈幻象

源於拉丁語fantasia一詞的「Fantasy」,指的是人類想像出來的想法和概念,人類的幻想催生出各種不同的神話,構想出奇異、虛幻、非凡和神奇的世界,居住在這些世界中的怪獸、奇美拉、混合生物, 無論是令人聞風喪膽或出神入化,皆隨著人類的知識和信仰產生演變,藝術家則運用不一而足的方式:色彩、形狀、材質、象徵符號和工藝技術,勾勒出奇妙和邪惡的線條輪廓。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攝影:La Vie)

神秘莫測|發明者的獨門本領令人驚嘆不已

設計師身懷絕技,讓物件的功能和用途難以一眼識破,足見其功力的爐火純青,其中一些作品的細節處理水準之高,靈巧手法至為罕見。包括需要進行繁瑣研究或多次實驗,長期以來一直沒沒無聞、甚至不被賞識,還有一些技藝只有在跨文化交流中被廣泛運用才為人所知。部分能夠傳遞隱密訊息的作品,也成為寄託情感和表達感想的使者,讓裝飾藝術充滿神祕色彩。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攝影:La Vie)

五彩繽紛|賦予想像力有聲有色的生命

古往今來,色彩提供藝術家無限形式和無窮變化的表達方式,諸如漆器、琺瑯、陶瓷,寶石和玻璃,為顏色命名的靈感可能汲取自相同色 調的自然元素或礦物,有時靈感則來自日常生活中某一時刻或詩意大發的靈光乍現。隨著貿易路線的開闢和新礦藏的發現,交換或購入的 寶石在裝飾藝術色彩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到了20世紀,寶石與創新技術結合,為珠寶創作帶來前所未有的色彩水準。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攝影:La Vie)

文|張瑋涵 攝影|La Vie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11月號《走入藝術的無形脈動》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