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美麗的城市,都會有一條河流,河川不僅是都市發展的基礎,也涵育了該地的歷史文化,而愛河,正是高雄的「生命之河」,隨著2022台灣燈會即將在高雄開展,作為燈會主場之一,結合智慧科技的愛河,將以璀璨耀眼的「光采」,重新賦予城市夜間新風貌。
深入台灣的城市肌理,高雄,從古至今就是台灣唯一海港城市與河川城市共存的國際港都市。20年前的燈會,沿著愛河之畔亮起的光帶,讓世界看到了高雄;20年後,經歷更多成長與轉變,高雄不僅坐擁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等國家級藝文場館,也發展出獨特的城市文化美學。高雄市副市長史哲作為此次燈會策劃團隊的靈魂人物,便以城市夜間照明美學的角度出發,邀請國際級照明設計師十聿照明設計總監賴雨農與全球照明領導者昕諾飛,攜手為愛河灣打造兼融數位美學、節能與動態展演功能的智慧控制燈光系統,讓目光再度聚焦高雄,看見改變城市的力量。
以文化為底蘊打造高雄港灣的城市光帶
近幾年,光環境成為國際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高雄市副市長史哲舉例,像是英國倫敦自2018年啟動泰晤士河燈光景觀計畫「Illuminated River」,即透過光環境營造點亮橋體、水岸景觀,喚起民眾重新對於城市空間歷史的重視。
此次台灣燈會重返高雄便用全面策展的概念佈局,結合高雄智慧城市發展策略,以城市光環境美學改造作為燈會最大突破,導入科技服務,實踐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為此,曾改造台北101外牆燈光及參與上海外灘燈光改造項目的國際級燈光設計師賴雨農,特別規劃這條從建國橋至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景觀照明,範圍涵蓋愛河週遭大港橋、輕軌橋、高雄橋、中正橋、七賢橋、建國橋等6座橋體及兩岸,工程總長7公里,一共使用12,000盞LED燈及128,000個控制點完成,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燈會主燈。賴雨農指出,「人們的白天通常都在忙碌,要等到晚上才有時間去感受這城市之美,若想要看見這城市的夜晚樣貌,就得仰賴燈光。」賴雨農會以光去串連,是因為光從來就不是只能亮起來就好,而是希望這個城市晚上長什麼樣子?他進一步解釋,「這其實是一個很文化的課題,會因爲城市的歷史和積澱,最後呈現出和其他城市不同的環境燈光。」所以愛河主燈的燈光色彩,是和高雄歷史文化息息相關,並非只是隨機跑動的顏色。
設計彈性讓光環境可以永續應用
這座「愛河光環境」橫跨範圍廣、施工難度高,加上周邊商家也一起進行光環境改造,期間也是歷經不少困難。期間有賴國際照明大廠昕諾飛的專案經驗,排除技術困難,才能順利推進。昕諾飛業務總監龔柏丞回憶,施作工程期碰到三個困難點,其一是新舊圖紙交替的問題,必須到現場勘查多次,才能把新舊系統套用在新的設計;再來是在萬物齊漲的當下,必須集結所有人力配置,才能確保物料和工程能如期交付;最後是必須作為所有跨部門局處的溝通協調,也因為有了順暢溝通與資源整合,將原本預計要半年才能完成的計畫,僅用三個月就完成。過去舉辦燈會的背後,總是意味著大量資源消耗,然而昕諾飛的系統不僅節能,更保有設計彈性,即使燈會結束,未來還能因應各節慶,創造特殊燈光場景,讓從歷史積累轉變為現代化的高雄國際都會,能夠與環境、美學、永續生活全面接軌,照映出台灣最精彩的動感光城。
文字 | Iain 圖片暨資料提供 | 昕諾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