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集《華燈初上》刷新台劇版權銷售金額新高,也創下最快攻占Netflix台灣市場排行榜冠軍的台劇紀錄。這樁日式酒店媽媽桑命案,讓「兇手是誰?」成為2021年底到2022年初的熱門話題,近日更宣布第三季將於3月18日播出,再度掀起一陣討論。觀影熱潮的背後,是劇本懸疑感與OTT趨勢的掌握。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2020年《想見你》締造現象級台劇,後續海外版權銷售與翻拍不斷,足見影視IP的產值與影響力。2021年11月開播第一季的《華燈初上》,首集開頭就揭露穿著優雅紅鞋的酒店媽媽桑陳屍山頭,由此進入1988年的林森北路條通日式酒店文化,再深入形色男女的愛恨辛酸。卡司從林心如、楊祐寧、楊謹華、鳳小岳等主演群,到霍建華、吳慷仁、王淨等客串陣容,無一不是大咖。第一季上線後,兩天內就登上Netflix台灣市場收視排行榜第一名。
台劇的質感轉型,製作費攀升是原因之一,2021年《天橋上的魔術師》以2億拍攝10集、《斯卡羅》2.2億12集,打造出過往少見的魔幻寫實與歷史大河劇題材。但不同於這兩部的大宗資金來自政府前瞻計劃,《華燈初上》由百聿數碼斥資2.5億拍攝3季共24集,除了文化部補助的2,880萬,其餘皆由百聿獨資。根據市場推估,Netflix以逾3億買下全球獨家播映權,創下目前台劇版權銷售最高金額。後製起家的百聿,曾投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瀑布》等電影,《華燈初上》為首部自製劇。擔任本劇監製的百聿數碼影視內容部經理吳孟謙說,董事長張承宏從2018年就有跨足內容的想法,因有感於後製產業環境欠佳,作業時間往往限縮於拍攝完成後,期望透過前期內容的投資,建立起後製的市場和價值,跳脫後製幫人代工的現況。
符合OTT市場又不同以往的台劇
吳孟謙說,《華燈初上》最初是林心如和編劇杜政哲拍完《16個夏天》後,在一場私下聚會打趣說「想拍一部邊拍邊喝酒的戲」,故事就因這句話而起。之後總製作人戴天易加入,但在尋找資金上碰壁,輾轉遇到百聿董事長張承宏,他看中這個以條通日式酒店為背景的故事,類型不同於以往台劇。最初劇本描寫1988年台灣經濟起飛,當男人在外打拚事業,女生在那個年代如何求生存,著重於兩個女人在條通生活、扶持的情感。百聿加入後和主創團隊一同討論,觀察OTT平台上的熱門台劇《誰是被害者》、韓劇《迷霧Misty》等,發現懸疑、暗黑的題材受到觀眾喜愛,便加入懸疑推理兇殺元素,希望能製作出符合OTT市場,又有別於以往的新作。
「雖然最初有上架OTT的共識,但所有版權平台都應兼顧,過程中就討論出3季24集的設定。」吳孟謙解釋,現今OTT影集比較流行的集數是8∼12集,24集若上架OTT,可以分拆成3季,控制在每季8集的規格;若是在電視台播出,也可以一次播兩集,一樣維持在12週播畢的節奏。「當時還沒有確定一定是分3季播出,但就像戲劇的三幕劇,我們很早就設定8集一個斷口,第一季告訴你誰死了、第二季講被害者的故事、第三季揭曉兇手。」每季之間的斷口也縝密設計,例如第二季結尾的最後一幕,露出了嫌疑者的雙眼,「劇本上沒有露臉,最後決定露出眼睛,可以讓觀眾有更多期待,而不是完全沒頭緒在猜兇手,他會有一個線索,反覆推敲這個角色的關係線和可能性。」此外也因應燒腦劇情,特別在案發當日、案發前夕等重要場次標上字幕,甚至細到連當下是幾點幾分的時間都有,讓觀眾在追劇時能更順暢。
目前已播出的前兩季,分別於2021年11月和12月底上架,間隔1個月的時間,正好可以醞釀懸疑討論,又在熱度未退時接軌下一季。「1個月的間隔有跟平台討論過,希望可以把戲維持在一個熱度。根據百聿內部的觀察,台劇在OTT排行榜上的時間大約維持1個月。另一個考量,就是《華燈初上》的後製做得很細,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交片確實也是分3段。」吳孟謙說,百聿過往專攻電影後製,總經理李志緯曾操刀《刺客聶隱娘》後製、去年也以《瀑布》入圍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而現在OTT平台吃重畫質,也應該用大銀幕的規格製作影集後製。而《華燈初上》為4K畫質,檔案非常大,百聿包辦製作前後期作業,也可以減少轉檔移動的流程,提升作業效率。
進入時代氛圍後輻散討論度
不同於電視劇的週播,《華燈初上》雖然分成3季上架OTT,但每季所有集數均一次性上線,「行銷一定是把資源放在最前面,帶大家認識作品,觀眾進入故事後就會自發繼續看下去。」因此第一季上架前,可見和台灣大車隊合作的「光」(劇中酒店名字)招牌計程車,讓搭到的乘客宛若進入劇中氛圍,下班後要去光喝酒;捷運中山站、微風南山廣場也設置大型裝置和看板,信義區街頭更以「重啟調查條通光酒店女屍案」為主題,張貼多幅宣傳海報。除了塑造時代氛圍,團隊也從故事內容延伸,例如劇中楊謹華和鳳小岳是在圖書館認識,便與TAAZE讀冊生活合作「角色書單」,用劇中角色身分推薦書籍。
「在行銷策略上,第一季先營造1988年林森北路條通的氛圍,第二、三季就是延續前面的口碑和話題。」吳孟謙以李李仁飾演的「彪哥」為例,當初在寫劇本時覺得這個角色很有意思,但沒想到李李仁詮釋得這麼亮眼,他和劉品言飾演的花子的對手戲,播出後引起廣大迴響。於是他們便邀請李李仁和劉品言,舉辦一場「彪哥和花子的見面會」,大玩劇中彪哥怒丟冰塊的梗,加乘網友討論熱度。而現今流行的KOL行銷,除了和「那些電影教我的事」等影視KOL合作,微風南山的大型裝置,也找來張藝、丹妮婊姐等不同領域的KOL打卡分享,或是由告五人演唱的片尾曲〈好不容易〉被大量翻唱,透過多重管道輻散話題。
以華語類型做到全球共感
「過往台劇資金少,就會限縮內容類型,韓劇都已經拍到外太空了。但這幾年不同產業的投資方慢慢出現,對台劇是蠻好的開始。」百聿數碼從後製跨足內容推出《華燈初上》的成績,無疑也對有意投資影視的各方企業注入一劑強心針。吳孟謙說,百聿內部有專門評估影視投資的部門,會觀察現今國際OTT平台上的觀眾喜好和戲劇趨勢,「例如韓劇的劇本和每集結構段落有一定公式,通常會在第一集用1.5∼2倍的單集預算,先吸引觀眾進來,再往下說故事。像《德魯納酒店》、《地獄公使》,第一集的特效都很大。我們在往後開發劇本時也會做這樣的嘗試,但台劇的劇本工業化還沒成熟,韓劇或美劇會有細部分工,有動作戲、感情戲、後期特效等寫手,加上導演一起討論,最後由劇本統籌整合。」
面對OTT逐漸成為觀影趨勢的現今,「如何在OTT平台以華語這個類型,把在地內容做出全球共感的影集,這是一個挑戰。」吳孟謙說,《華燈初上》的條通日式酒店,原是日治時代在台日本人的高級住宅區,後隨時代轉變為酒店聚集的高級消費區;但論究全球共感,哪一個地方沒有酒店?如此促成了全球觀眾易懂,又專屬台灣特色的內容。再加上當年的林森北路深具神秘色彩,有男公關店、女公關店、同志酒吧,現在所說的LGBTQ各族群都有,文化包容性相當廣。這個原則放到其他作品也能看出端倪,他觀察日劇《AV帝王》,雖然內容激烈,但成人影片就是日本文化很獨特的一環;韓劇《機智醫生生活》,也選擇了醫院這個很好發揮的題材,包羅生老病死,人類有共感的最大情緒起伏都在此發生。好作品的需求世界普及,當OTT打通了迎向世界的大門後,舞台與競爭都同步放大。
BIZ IDEA
後製跨足內容|百聿數碼以電影後製起家,可以用電影大銀幕的規格製作影集,前後期片檔也都在公司完成,減少轉檔移動耗費的流程。
讓觀眾有頭緒地解謎|《華燈初上》第二季結尾,最後一幕短暫露出嫌疑者雙眼,適度釋出線索給觀眾,藉以推敲角色關係線,營造第三季的期待。
在地內容全球共感|《華燈初上》以林森北路條通日式酒店為背景,日式酒店是台灣很特殊的文化,而酒店全球皆有,容易引起共感但又有其獨特。
BIZ NUMBER
2.5 億|《華燈初上》製作費達2.5億,除獲文化部「108年度超高畫質電視節目製作案」2,880萬元補助,其餘由百聿數碼獨資。
24 集|現今常見的OTT影集規格約8∼12集,《華燈初上》設定24集,可以在OTT分成8集共3季播出;電視也可以一週播2集,控制在12週播畢。
4 年|《華燈初上》劇本由林心如、編劇杜政哲、總製作人戴天易,歷時4年發想,在林森北路條通酒店的女人愛恨情感中,加入懸疑推理兇殺元素。
文|張以潔
圖片提供|Netflix、百聿數碼、華燈初上臉書、Netflix Taiwan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