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時代更迭,世界各地出現越來越多揉合傳統美學、現代設計感的教堂建築,以弧形姿態佇立於首爾鐘路的Saemoonan教堂(새문안교회)正是如此,其以優雅、舒心的輪廓,呈現擁抱教徒與鄰里的意象。

建築設計傳遞「愛上帝也愛鄰里」訊息
Saemoonan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的新教教會,在當地擁有「母親教會」美名,而本篇介紹這座位於首爾鐘路的教堂,為其在國內第六處據點,建築由Seoinn設計工作室與建築師Lee Eunseok攜手設計。三方定調的設計雛形有四大重點:建築引入日光、融入通往天堂之門的象徵意義,且設計需體現教會本身的歷史性,同時傳遞愛上帝也愛鄰里的視覺訊息。

立面呈現母親張開雙臂視覺意象
建築立面的眾多細節,共同體現了建築團隊埋下的內斂訊息。建築最具特色的弧形屋頂,除呈現優柔、摩登兼具的設計感,也與門前廣場共同拼湊出母親張開雙臂的視覺意象,呼應Saemoonan如韓國新教教會之母的象徵性。
非傳統尖塔帶出現代感
建築兩翼設計,一側為懸掛十字架的堅實柱體,另一側則以現代感輪廓呈現尖塔,雙雙幽微呈現「愛上帝」意涵,而建築團隊之所以用隱晦手法呈現哥德式教堂尖塔元素,是想在融入尖塔「接近上帝」意味的同時,亦擺脫視覺呈現的窠臼,透過設計將其轉化為更符合現代、更能融入街區的樣態,也藉由將線條由尖銳轉為柔和,隱喻上帝的博愛與憐憫、而非強調教會權威。

將教堂打造為公共場域
為了回扣「愛鄰里」主軸,建築團隊試圖將建築打開,將Saemoonan打造為向鄰居開放、歡迎市民入內休憩或虔誠做禮拜的公共場域。因此,大門前牆面特地設置一拱形開口,透過打破教堂建築常規的門面設計,吸引公眾注意;非傳統尖塔側的立面,鋪滿了透明玻璃,不僅使量體看上去更輕盈,上頭日夜映照出的城市流動街景,也拉近室內外、人們與建築間的距離;此外,Saemoonan教堂也汲取西方教堂經驗,向公眾開放頂樓空間,邀請人們來此欣賞首爾市景,將城市天際線盡收眼底。

資料、圖片|Seoinn Design Group、ar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