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於3月2日至4月10日,展出英國藝術家鄧肯・蒙特弗(Duncan Mountford)全新個展「秘術之所」。展名秘術(Arcana)源自神祕學中被隱蔽、不為人所知的學問,藝術家引用此概念,打造6座別有洞天如幻境般的空間裝置,讓觀者踏入一層又一層廢墟結構中,展開一場探向未知境界的冒險體驗。
藝術家介紹
鄧肯・蒙特弗(Duncan Mountford)出生英國利物浦,並先後於利物浦和考文垂就讀美術,在1993年至1994年於溫徹斯特藝術學院主修雕塑碩士,並在1998年前往諾丁漢特倫特大學進修博士,返回利物浦後加入了 Arena Studios 藝術工作室。鄧肯身具豐富英國內外展覽經驗,2013年起任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客座教授。
「秘術之所」展覽簡介
藝術家鄧肯對於微縮世界的著迷、對英國神祕學以及當代軍事的興趣,是本次展覽創作的動機。「秘術之所」是關於一則回憶,又或許是一則預言,它屬於一個擁有更多迴廊、更多房間的地方,在這裡包含6間小房間。
藝術家試圖建立起觀眾與微縮空間的互動關係,從眼前所見的破碎線索,啟發自我思考的能力,拼湊出空間背景的敘事,展開與作品間的對話與情緒感知。「秘術之所」作為一個可供探索的空間,其起源、背景皆沒有任何指示、訊息或方向,容納著得以從各方面解讀的圖像和碎片,其中無指定意涵,一切取決於觀者的視角。
「秘術之所」空間裝置設計
「秘術之所」展場的6個小房間刻意構築出不完整的狀態,透露幽暗神祕的氣息。每個迴廊的盡頭,都有扇禁閉的門,觀眾只能透過門、窗,如窺視般觀賞及探索每個房間。
除了空間的親身體驗,展場裝置也受英國六、七〇年代電視節目和電影所影響,用夾板和模型召喚出的想像力來完成場景,誕生了不一樣的世界。裝置部分借鑒了博物館實景模擬、木偶劇、電影佈景等視覺語彙,也運用了歐洲神聖空間常見的敘事雕塑。觀眾以想像力懸浮、跳躍於空間之中,成為作品的參與者、展場中的積極存在。
「秘術之所」靈感來源
迴廊的概念源自於藝術家探勘利物浦廢墟的記憶,從半開的門縫外窺視政府單位、面談室,無止盡的迴廊,象徵審訊和官僚的慣性。除此之外,藝術家也以現居台灣的生活經驗中汲取靈感,以臺灣一些被閒置的工業或軍用建築形象,作為思辨敘事的開端。
英國幽靈市景的印象對應著臺灣相似的場所,廢墟般的結構標示著不明確的未來,土地受到過往的牽絆,以往被嘲諷的科幻小說,如今似乎更能夠清晰地捕捉現狀。以歷史事件作為基礎,隨著想法的推演,主題和概念逐漸浮現,鎖定在人們意識到世界正在發生變化——以往似乎對全球化至關重要的工業和金融哲學,竟同時包含了自我毀滅的種子。
鄧肯・蒙特弗(Duncan Mountford)個展「秘術之所」
展覽日期|2022年3月2日至4月10日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 MoCA Studio
文字整理|Lucinda Chen
資料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