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創作團隊tripper發起的實驗性展覽計畫「遺留現場Missing: 」將於4月1日至4月6日在溼地Venue登場,採影像錄製的形式提煉精華,同時將過去與現在的時間線重置,探討疫情中「現場與體驗」之於演出者與觀眾的意義。
本次展覽是tripper繼2016年以「墜落建設」參與台北藝穗節及哥倫比亞404國際科技與藝術展後,首次嘗試以「展覽」作為載體,收納音樂演出、數位藝術與觀點的實驗計畫。
「遺留現場Missing: 」集結六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代表人物,包含Spunite創辦人Brian、音樂製作人梯依恩、叁式總監曾煒傑、NAXS FUTURE鳳漢玉、水管展演空間活動策辦官靖剛與酉鬼啤酒主理人Max Gilbert,更邀請了兩位首屈一指的電子音樂製作人HWA、CODE WU與獨立音樂組合DSPS、LÜCY、Blueburn、數位藝術家陳亮共同參與。
從參與互動中詮釋「現場」
疫情致使許多尋常不過的日常接二連三的被撼動,尤其是「現場」之於觀眾的關係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過往人們藉著參與「現場」打開身體感官,描繪體驗的脈絡與意義,然而受到疫情侵擾,人們不再能自由自在的親臨「現場」、毫無保留的感受「現場」、拋開束縛的體驗「現場」。
在後疫情的新常態中,「現場」之於觀者的意義與認知該如何重新建立?策展團隊認為,面對如此巨大的未知,單一釋譯是不足以詮釋,只有讓觀者從親身參與的互動過程中,向內聆聽、對外探究,混合你我的感受與體驗的總合,才足夠回應疫情世代的這一大哉問。
全然自由的對照
「遺留現場計畫」不單是探討「現場」該成為什麼樣子,而是在失去「能動性」,充滿未知與變動的後疫情世代中,成為全然自由的對照。在空間尺度中模糊了時間的軸線,在相同的場域,透過錄像紀錄延續現場的氛圍同時保留空間裡的痕跡,在展中以一種「鏡像對應」的面貌,投射於虛擬與現實之間。
對於演出者來說,在沒有觀眾的現場演出或許不是第一次,但當整個演出的瞬間被封存,創作者們遺留下的會是什麼樣的訊息?對於觀者來說,在沒有演出者的空間中,在演出當下的映像與器樂、佈景中穿梭,將拼湊出什麼樣對於「現場」的認知?
「遺留現場計畫」將觀眾視作展示者、演算法、試驗組,亦是構成所有論證的參與者,在參與的觀展路徑體驗裡,面對如同疫情世代所經歷的混亂時空感,以各自單一且純粹的個人意識,反覆琢磨,回望那些消失的曾經。
「遺留現場計畫 Missing:」
展覽期間|2022年4月1日至4月6日
展覽地點|濕地venue(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107巷10號)
文字整理|Lucinda Chen
資料提供|tri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