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科書追蹤報導!從一線設計團隊到教學現場看使用現狀

美感教科書_01

2013年,3位交大學生因到歐洲參訪交流,有感於西方生活中的美感經驗,發起「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畫」,以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課本為媒介,著手教育美感革命。推動至今,他們已經達成或尚未完成的改變是什麼?

回首近10年的歷程,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說,每一季教科書的階段性任務都不同。2014年第一季從閱讀時數最長的國語課本開始,先是小學五年級國語上下冊,再拓展到小學低中高年級。2017年第二季將學科擴增為國英數自社,回應第一季外界認為美感教科書只適用語文類課本,數學、自然等理論學科做不到的質疑。2020年第三季則挑戰過去想做、但出版社或市場不相信的元素,例如學理更複雜的國中公民和數學、使用度較低的體育和綜合課本等。

內文2
美感教科書第三季自然課本,透過特殊加工設計,讓學生摸得到樹幹紋理。

「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們就是出一堆課本,但我們不是出版社,做這些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有課本,才可以開發出教育設計背後的研究論述。」陳慕天說,第二季在製作的時候,當時教育部規範課本只能使用明體或標楷體,但王艾莉在設計自然課本時就反應,這兩個字體在排版上並不適合。美感細胞團隊便和justfont 合作提出「教育字體應用指南」,再透過群眾募資、問卷累積民意,成功讓教育部在108課綱時放寬字體限制,在語文科目和低年級課本以外,可以使用黑體。在紙材和開本上,也和平面設計師李岱螢、彭慧然合作提出建議,不同課本應該要有不同規格,像美術課本不常攜帶、不太需要做筆記,就適用大開本、高塗布的紙,確保顯色漂亮;數學課本常攜帶、需要大量書寫,用紙就適合輕塗布甚至無塗布,並做成小開本。但因紙材直接牽涉到價格,目前仍未開放。

8

為了驗證美感教科書的學習成效,2020年進一步和與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明蕾合作,透過「眼動儀」追蹤閱讀熱點和動線。以自然課本講述「植物的莖」單元為例,原版課本的閱讀熱點都在字上,並沒有看圖;美感教科書的動線相對漂亮,先看字,再找圖對應。陳慕天說:「大家一直在講公平教育,這些設計幫到的不是最優秀的孩子,而是中後段的學生,讓他們更容易閱讀、抓到重點。這件事並非教育工作者不談,而是沒有設計經驗,而設計師會說視覺動線很棒,但拿不出證據,是時候讓兩邊搭上線。」其他還有針對色盲色弱的色彩辨識、心智障礙者的易讀設計等,種種研究都在向各界傳達,做這些課本不只是好看,而是背後有學理和證據,是真的可以幫到學生。

內文1
眼動儀實驗結果發現,原始課本的動線都落在字上,但美感教科書則是圖文對照閱讀,有助於學生理解知識。

▸  喜歡La Vie雜誌的報導嗎?限時超值訂閱計畫只到5/15,立刻由此去! 

美感教科書的實際教學現場

美感教科書雖為體制外的示範性課本,但內容從第一季的低中高年級國語開始,就由南一、康軒等出版社授權,改動的僅有設計。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年級和課本版本,透過網路申請用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老師張昕婷,在第二季時就使用過國語和數學課本,她發現美感教科書的用紙更適合塗寫,稍微厚、粗糙一點,相較於原本課本為亮面紙張,尤其小學生都用鉛筆,不好寫也不好擦。「在練習題上跳脫只有寫作的模式,國語把字詞做成接龍遊戲;數學有一課在講圓,透過可拆式的圓弧形角度,可以直接看到1/8圓就等於45度,這讓中後段的學生進步很快。」2020年因應學校綜合課有防災訓練需求,她申請了第三季做成防災包形式的綜合課本。「傳統綜合課本講述土石流、洪流的時候,通常是用一個男生或女生,以四格漫畫呈現。美感教科書的角色採學生第一人稱,把山崩的山畫得很大、人類是渺小的,讓學生快速融入情境,看到大自然的反撲,我們是其中的破壞者也是保護者。」

6
美感細胞第三季綜合活動課本為防災包形式,附有防災避難包檢核表,學生可以和家長一同規劃居家逃生地圖。

臺北市大安國中公民老師陳岱均,則申請了第三季國中公民課本。該課本附有比照中央選舉的正副總統選票與選舉公報,以及分區立委、不分區立委選票。同時因為台北市國中有優良學生選舉活動,學生自然而然會比較兩者操作的差異。她在課堂上也讓學生比較原版課本與美感教科書的差異,她發現學生喜歡後者,一來首頁有台灣吧的漫畫,通常是學生先選擇閱讀的文本;二來黑、黃為主的色系吸睛,文字在上、圖片在下的排版也很清晰。「圖片在公民課本的作用就是舉例,不過排版得太清楚有好有壞,壞處是原本的課本可以訓練重點整理的能力, 但美感教科書全部都幫學生整理好了。」

3

而美感細胞團隊在全台發書的時候,發現老師有議題式、彈性課程的需求,需要自編教材,便與媒體觀察基金會合作推出「媒體素養教材」。這份教材從小學到高中都可以申請,張昕婷將教材用在小六生,「我們學校很推美感,美術課很扎實,拿到教材我首先問學生,封面設計感覺到什麼?他們馬上就說出,封面用非常狂的黃色、爆炸性的藍色,符合資訊爆炸的感覺。」但公司利弊、壟斷等內容對小六生太過艱深,在教學上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再轉譯成更生活化的素材。陳岱均則提到,國中公民課也有講到媒體,但不會把LINE、IG等定義成媒體,也不會提及演算法的影響,但媒體素養教材會放入這些更貼近現在生活的案例,學生看到熟悉的YouTuber在課本上都很開心,會主動提問更深度的問題。

0001
台北市大安國中公民老師陳岱均使用媒體素養教材,發現較艱深的演算法、意識形態等概念,國中生都可以理解且深感興趣。

體制外到體制內的課本改變

至今3季、共16本的美感教科書,走入全台300多所學校,使用學生超過2萬名, 單從數字來看影響並不可觀。但如同陳慕天一再強調,美感細胞並非出版社,能推動教科書出版社在設計上做出改變,才是有效目的。這也反映在108課綱上路後, 教育部提高課本預算,從一頁0.34∼0.37 元,升至一頁0.4元,出版社也在課本大改版之際,開始向外找設計師合作。康軒找馮宇設計《國小首冊國語》,南一也和劉克韋合作《國中2年級上學期自然科學》,這兩本也各自奪下「2021教科圖書設計獎」學習設計類國小組、國中組金獎。美感細胞秘書長何富菁說:「我們和各家出版社有程度不一的合作,例如南一和劉克韋的合作便是透過美感細胞推薦,而康軒從美感教科書第一季開始, 就授權國語課本內容,並由馮宇設計,等於雙方很早就對接,只是過去為美感細胞統籌,這次由康軒直接接洽。」

康軒文教事業「國小首冊國語」_4
由馮宇設計的康軒《國小首冊國語》,每課頁面都藏有小黑鳥,且第幾課就有幾隻,為學生可以自行參與的隱藏版遊戲。

從體制外到體制內的課本設計,馮宇表示兩者差異非常大,「美感教科書是從設計師的角度給予創意,這次和康軒合作,才知道有很多主客觀的限制。」教科書的限制除了要符合成本和老師教學習慣,還包括正確性,「正確性不只是圖像和文字,還有教育部目前的價值觀、家長的意見,例如性別平等,一個頁面男女比例要均衡,但又要打破刻板印象,男生可以穿粉紅色、女生可以穿褲子。以前課本都展現出很完美的世界,但我們想呈現多元包容的真實世界,身材有高矮胖瘦,在這兩端就會有一些拉扯。」他認為課本不是在培養小孩成為藝術家或設計師,而是開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因此他在課本裡加入互動,埋入讓學生自己發現的彩蛋小遊戲。例如每一課都會出現小黑鳥,但數量不一,學生若認真去數,會發現第幾課就會有幾隻小黑鳥。版面考量全由提升學習效率出發,不做無意義的可愛圖像填滿,像是注音的聲符、介符和韻符,底下襯的格子各是3種不同顏色,幫助學生理解注音功能。

06
在設計南一《國中2年級上學期自然科學》時,劉克韋提到因教案的設計流程尚未優化,導致課本圖文資訊較為混亂,例如「空氣與生活」章節中4個文字方格字數差異大,在排版上並不好處理。

劉克韋則提到,前期的課本內容素材整理非常重要,「當初開會是南一、美感細胞和我們三方,從課本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一起討論這個單元的現象、學理,是適合繪圖、重新拍攝,還是要再加入資訊圖表(infographic)才能理解?設計師就像是廚師,不僅要把菜煮出來,還要要求原料。目前課本的圖文資訊較為混亂,因為教案的設計流程尚未優化。且內容牽涉到法規,很多是不能動的。」最後幾乎所有圖片素材都重新處理,以攝影來說,設定好同個光感、找出重新整理的素材、哪些要統一重新拍攝風格,整體效果便能有大幅改善。他記得送審後第一次修改的量就多達半本,大部分是文字內容修訂,整本來回調整半年以上。馮宇也提到從設計到完成花了一年多,「很多是正確性的問題,比如說動物的觸角有幾根,鼻子、眼睛的樣子不能太過擬人,會在插畫家的想像和正確性之間拉扯。這些意見一開始很挫折,但後來我們了解到,課本要面對全國師生和家長,必須擔負教育意義和社會責任。」

價格人才市場的環環相扣

馮宇跟劉克韋設計的課本,和原版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但和三季美感教科書對照,設計感並沒有走到那麼前衛。「他們的課本都是被市場拉扯後的結果,教育市場還不習慣這麼前衛的東西,你免費送他ok,但真的要做他會怕。」陳慕天說得直白,會申請美感教科書的老師,本身都是比較創新的老師,形成了某種形式上的樣本偏差。再加上現今政策是一綱多本,將近200頁的課本,包含彩色列印、設計、校對、編輯等,一本終端售價才50幾元,市占率若低於4成就會賠錢,出版社更不敢出一個只有少數創新教學的老師才會選用的課本。

1
美感細胞第三季綜合活動課本為防災包形式,附有防災避難包檢核表,學生可以和家長一同規劃居家逃生地圖。

因此他發現改變教科書不脫3個環節,第一是價格,「美感教科書如果大量印製,並拿掉特殊印刷和紙材,一本約多5∼10元就可以請到好的設計師。但這對政治人物和家長來說,叫作成本上漲10∼20%。」第二是人才,因此他們做了眼動儀、通用色彩等研究,找出教育設計的背後學理,希望未來可以進到師培體系和設計系。第三則是市場,教科書是出版社編書、教育部審書、老師選書、家長付錢、學生用書,關鍵在於老師的選擇,所以他們從第三季開始經營教師社群,開辦簡報設計工作坊,透過和老師更切身相關的課題,讓更多老師知道教育設計的重要。

5

陳慕天說,美感細胞一路走來受到眾多設計師和教育研究者的幫忙,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就是其一,她過世的時候,很多人都上台分享昔日一同推動教育改革的過程。「有一位我們常溝通的國教署組長也上台說話,才知道他還是小職員的時候,曾經試圖推動長文閱讀,四處敲門拜訪,好不容易讓課本的長文多了一篇。那一剎那才知道,你以為你在攻擊的對象,其實也都在努力。我們很容易說,都是教育部和出版社的問題,打倒了就會好,但其實沒有大魔王存在,只是需要時間慢慢改變。」

文|張以潔

攝影|劉俊祐(修改次數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美感細胞、台灣設計研究院、陳岱均

欲知更多給下一代的設計?精彩內容請見La Vie 2022/4月號《給下一代的設計》

延伸閱讀

RECOMMEND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本年度即將邁入尾聲,Adobe也公布了對於2025年的創意趨勢預測報告。在當前充滿挑戰的時代,科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日益加深,許多人因此渴望從螢幕中抽離。然而,Adobe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人們既想要逃離現實,卻又渴望真實的體驗。

這樣的趨勢也反映在創意產業中:創作者運用超現實視覺效果、幽默視角、沉浸式體驗等方式跳脫真實世界。以下是Adobe針對2025年創意領域發展所歸納出的4個關鍵趨勢,或許能將這些靈感融入你的下一個創作中:

#01 奇幻邊界(Fantastic Frontiers)

Adobe分析,科技與文化的結合將在明年持續發展。這些富有想像力、超現實的視覺成果(特別是在遊戲領域)建立出魔幻的未知世界,反映了人們逃避現實的渴望。而生成式AI的應用,更對創作過程造成革命性的改變,讓創作者實踐天馬行空的想像,描繪出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延伸閱讀:專訪英國新媒體藝術團隊Universal Everything:在人為與科技對立間,生成想像力的無限宇宙!

延伸閱讀:新媒體藝術家李亦凡 × 張碩尹聊創作:從電玩遊戲談到科技與AI的藝術思考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Universal Everything「Transfiguration」(圖片提供:Universal Everything)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必勝客廣告MV「就愛逗陣HOT」(圖片提供:李亦凡)

#02 輕鬆與幽默(Levity and Laughter)

幽默,永遠是吸引觀眾的不敗法則。幽默內容比嚴肅內容更容易被記住與分享,在2023年坎城影展上,就有52%的得獎影片為喜劇,比2022年增長了43%。在社群媒體上,幽默貼文則為品牌提供了一種溫和處理嚴肅話題的方法,不僅讓內容更具互動性,也更容易觸及廣大的受眾。

延伸閱讀:讓商品成為第二焦點的另類溝通!專訪德國廣告公司INGO Hamburg,解密IKEA、漢堡王等廣告創意策略

延伸閱讀:倫敦博物館「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IKEA廣告「Don’t worry, you can afford it.」(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倫敦博物館2024新版品牌識別(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03 時間錯位(Time Warp)

Adobe預期,隨著太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復古未來主義將成為創意新潮流。從古羅馬、咆哮的1920年代到搖擺的1970年代,不同時代的元素將被重新混合,再加上AI的加持,創造出獨特的美學語言。而這種時代的錯位感,也格外吸引未曾經歷那些時期的Z世代,展開對過往的想像與懷舊情懷,為這一趨勢注入新的活力。

延伸閱讀:台電宿舍化身「潮電Bar&RecordStore」!聚焦當代電子樂的霓虹潮流感空間

延伸閱讀:嘉義舊城夜晚的無聲狂歡!走進百年建築「東門町1923」的復古派對,遊街去看漫才、跳搖擺舞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潮電Bar&RecordStore」(圖片提供:雙好設計)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嘉義「東門町1923」無聲派對(圖片提供:留白計畫)

#04 沉浸式吸引力(Immersive Appeal)

隨著螢幕時間的增長,人們越來越渴望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從沉浸式藝術裝置、主題公園到體驗式購物,品牌在體驗設計中融合五感,將消費者帶入品牌所建構的宇宙中。透過創造驚喜、激發喜悅,這種趨勢有效緩解螢幕疲勞,同時為人們帶來更具深度的參與感與樂趣。

延伸閱讀:住進teamLab作品裡!日本茨城「五浦幽谷隱田跡溫泉」開幕,結合藝術與自然的旅宿體驗

延伸閱讀:穿越LV行李箱隧道、感受360°的創意靈感!曼谷LV The Place「Visionary Journeys」沉浸式主題展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teamLab日本茨城「五浦幽谷隱田跡溫泉」(圖片來源:teamLab)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曼谷LV The Place「Visionary Journeys」沉浸式主題展(圖片提供:OM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第二屆台灣設計週自2024年12月7日起至12月15日展開,除了有主題展《The Gateway》無縫串接設計與創意與AI技術,更匯聚34組國內外設計團隊、9場論壇、5場設計夜活動,邀請喜愛設計的夥伴共襄盛舉。

▸ 主題展《The Gateway》

2024台灣設計週主題展《The Gateway》以「門」為主題,探索AI如何重塑創意與設計的可能性。其策展靈感來自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猿人觸碰黑方塊的經典場景,象徵著科技與人類智慧相遇的那一刻。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2024台灣設計週主題展《The Gateway》。(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策展人謝宗諺表示:「AI的世界就像我們剛進入新石器時代,手握原始工具,滿心好奇地摸索。AI並不是完美無瑕的超能力,它需要我們的情感與創造力來驅動。最珍貴的是,人類擁有犯錯和試驗的自由,而這正是設計的泉源。」以下介紹主題展6組必看作品,從多元文化視角感受設計與創意交會的驚喜時刻。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作品《設計占卜預言實驗室》 探索設計是否可以像占卜一樣,提前預測最佳解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1 周柏慶《無垠光景》

這件光影與動態機械結合的作品出自科技藝術家周柏慶之手,其具備機械動力與藝術表現之間的深厚功力,以裝置中8個圓環之間燈光明暗與相對位置的變化,打造出無限延展的時間與空間視覺,極富詩意的表現手法,展現AI另類的生命力。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藝術家周柏慶光電作品《無垠光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2 志祺七七 X 簡訊設計《50人新創如何面對AI導入挑戰?:簡訊設計的關鍵思考》

由志祺七七領軍的簡訊設計,分享僅50人的新創公司如何藉由AI工具全面提升效率,從自動化流程到創意管理,重新定義小型團隊的設計潛能。透過志祺本身在科技與設計的跨界經驗,展示新創企業如何在AI時代中脫穎而出。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志祺七七不藏私分享,50人新創如何面對AI導入挑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3 超維度《Project Patching修補計畫》

用AI生成豬血糕,會產出什麼樣的圖片?本作品由超維度設計團隊打造,為了對抗AI訓練資料侷限所產生的偏見,透過蒐集並整合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群體的資料,進行生成式訓練,讓AI系統不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人類文化,還能以更精確、更包容的方式反映多元世界的樣貌。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Project Patching修補計畫》。(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4 超維度《VS AI街頭對戰》

同樣由超維度設計團隊創作,以「文生圖」技術打造AI街頭對打機,邀人類與AI機智對決,讓觀眾即時見證相同題目卻截然不同的創意生成,不僅展現了AI的強大算力,更挑戰人類思考力與創造力的極限,是個充滿緊張感的精彩創作。超維度專注跨領域數位藝術與互動設計,擅長以大膽的實驗性方式挑戰AI的可能性。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VS AI街頭對戰》邀請人類來挑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5 StudioMMR X 鄭偉君《語意搜尋者+合成敘事者 》

由電腦輔助建築設計專家鄭偉君與空間互動設計團隊Studio MMR聯手打造,這件組合式作品將AI導入家居設計,重新詮釋家居美學!《語意搜尋者》大量搜集最受歡迎的七種家居風格圖片,並經由問答獲取觀眾對居家風格的偏好,再將資料傳送至《合成敘事者》,即時生成對應的室內設計。作品展示出室內設計的互動新模式,同時探討人類下指令與AI自主生成之間的關係,描繪居住者的個性與室內風格之間的互動。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語意搜尋者+合成敘事者》探索AI時代下的室內設計新模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6 國立成功大學SYNC LABX上銀科技《人機共舞+Praxis》

這件作品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與上銀科技合作完成,透過即時動作轉譯和智能模擬,重新定義機器與人類的協作可能,亦能分析機械手臂的極限與潛力,展現科技美感。成大建築研究所在設計與科技融合領域擁有豐富經驗,而上銀科技則是精密機械產業佼佼者,兩者合作的創作不僅是設計,也是對未來工作模式的探索。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展現科技美感的作品《人機共舞+Praxis》。(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 夥伴國特展《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

本屆設計週首度推出夥伴國計畫,與波蘭平面設計基金會合作,同場加映《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由創辦人Rene Wawrzkiewicz精心策劃,以充滿象徵意涵的視覺語彙,帶領觀眾走進波蘭平面設計獨樹一格的情感與故事世界;此外,波蘭設計師Kuki Iwanski創作的《明日幽魂》系列作品,透過 16 面旗幟表達現代環境危機,讓設計的力量成為對地球未來的有力反思。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波蘭設計師Kuki Iwanski創作的《明日幽魂》系列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 交流場論壇 x 設計夜

2024台灣設計週交流場論壇邀請跨界專家共同參與,而波蘭作為本屆設計週夥伴國,也邀請多位波蘭設計師以及插畫家來台參與講座,除此之外還有釜山設計中心、泰國孔敬大學,以及日本、荷蘭、美國等國設計單位來台交流,論壇囊括各式主題如:設計人才培育指引交流、設計思考、城市美學、未來設計論壇、城市設計力 x 設計中心交流、台灣 x 波蘭未來設計對話等。

▸ 線上書展、影展

除此之外,還有線上書展「主題書展feat. 開箱設計師書櫃」、影展「觸碰AI的指尖」同步登場,由策展團隊選出7部電影,透過不同媒介探索未來世界對設計與創作的多元可能性。

2024台灣設計週Taiwan Design Week 

活動日期|2024年12月7日至12月15日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更多資訊請見台灣設計週FB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