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可以不只是名詞,更是一種思考行為的動詞,這樣的思考能力,有可能透過哪些啟蒙和引導,逐漸化作下一代面對各種處境的解決問題態度?我們邀請 5 位設計師爸媽──劉耕名、闞凱宇、王宗欣、劉真蓉與邱柏文,分享他們與孩子們的日常,一窺設計人如何在生活中帶動孩子的觀察與設計思考力。
劉耕名|沉浸式體驗不要怕get dirty
雖自己是做視覺藝術,但設計不只是視覺上的那些:色彩、比例、構圖,去到新環境我會引導他感覺光線、摸摸空間的質地、感受皮膚被身體吹過的感覺、聞聞看有什麼味道,從家裡的經典款設計家具到點香氛蠟燭,都是沉浸式的感受。但也不只是菁英式的,我自己是昆蟲系,公司就叫bito,我自己的美感體驗是從大自然來,也會帶他去爬山抓昆蟲採集觀察。我們家裡就有個小菜園,他要自己動手去收成,希望讓他親近土地不要怕getdirty。我不會只挑小孩專屬展覽或活動給他,像是金點獎彩排、去片場拍攝、當紐約ADC獎評審時,他也在旁邊跟我討論。生活中,他已經會開始發表意見,比如說過馬路,看到斑馬線沒對齊,會說:這個設計得不好。我們就會開始討論,引導他去思考為什麼好或不好這樣的問題。
闞凱宇|尊重穿裙子小恐龍的決定
我自己是有maker性格,會希望他們也是喜歡動手做的個性,不過這因人而異,就順其自然。日常生活中,不一定是教他們什麼,而是先讓他們觀察身旁東西的本質,如果要保持創造力,就要知道事物原本運作的邏輯。他們喜歡去海邊,海邊是個強烈的環境,風、浪、天氣變化,都可以藉機解釋給他們聽;也和有小孩的朋友們一起包場昆蟲擾西的戶外課,趁現在他們有興趣、也有時間的時候,多多接近大自然,而不是只看影片或書本,希望能比較完整地打開感受力。他們大約兩歲開始,衣服都自己決定,我們不會太介入或阻止,老二是男孩,現在很崇拜姊姊,所以也愛穿連身洋裝,他又會再搭自己的配件,就變成穿裙子的恐龍。而像是這樣穿舒不舒服這類的問題,就讓他去,穿一整天回來,他自己就知道了。
王宗欣|就算不照常規也很理想
宙宙現在5.5歲,有自己的一套秩序感。這個秩序感不是外部給他的,是他透過生活經驗後,所建立出屬於自己的。我會引導他去觀察,引導他透過對談,去聊出事情對他的意義、他看待的方式。讓他自己講出來,他就會覺得那個觀察或決定是自己的。宙宙很喜歡平交道,他會用iPad去搜尋,畫世界各地不同的平交道,像大家印象中平交道是黑黃色,但他發現歐洲的是白紅配色,這就是素描觀察的過程。我也會帶他一起用顏料調色,不是只有紅黃藍綠,還會有藍一點的綠這樣的細微差別。我的公司名是dosomething studio,就是不想做已知的事情。近3年公司有企劃組,要做研究和田調,理出真正的問題和原因,再讓創意團隊用設計去解決問題。延伸到帶小孩,也希望他對生活的態度都是從觀察而起,就算不聽話、不照常規來,也都是我理想中小孩的樣貌。
▸ 喜歡La Vie雜誌的報導嗎?限時超值訂閱計畫只到5/15,立刻由此去!
劉真蓉|練習將心裡的感受成為創作
設計是讓生活變得更有趣,將心裡的感受成為創作。比起學科,我會更希望讓小孩能夠接觸幫助他們表達想法的創作語言,像是音樂與畫畫。音樂讓心中的曲調可以哼唱或彈奏出來,畫畫可以表達心裡的故事,然而大自然就是啟發他們最好的地方。我們家因為小孩上學搬到山林裡,後來就意外來了很多鄰居,像是溪邊來的台灣斑龜、盤古蟾蜍還有泥壺蜂等,大兒子寬寬總說我們家住在森林裡;自然界蘊藏著型態與數學的美,只要細細觀察就會看到,永遠不缺靈感。如果還有更近一步應該是程式語言邏輯訓練,小孩們會藉由scratch學習coding,把他們心中畫面創作成為程式語言,他們很喜歡寶可夢,我會解釋寶可夢的怪獸邏輯,讓他們能夠循線理解並連結自己喜歡的所有事物,他們也會自己創作奇怪幻想的動物,作為故事的主角或敵人,大兒子現在最大目標應該就是設計屬於自己的電玩關卡。
邱柏文|如果樹的顏色依心情而定
我會希望不要限制他們的想像,比如說,樹是什麼顏色?答案可以不是綠色,如果去感覺樹的心情,那會是什麼顏色呢?看物件不是只看表面,而是去感受它經驗過的事情。世界有多種可能,我想讓他們用自己的角度,讓他們自己去決定。搬來這裡前,他們本來很怕昆蟲,現在變成看到會很嗨,還伸手去抓。因為媽媽種香草,他們喜歡的九層塔蛋、小黃瓜、秋葵、番茄都是自己摘來的。我們也常爬到屋頂曬太陽,在上面野餐,還把音響搬上去放音樂聽。坦白說,我覺得自己不是很擅長陪伴小孩,一開始覺得掙扎,好像是在服務他們,這個心態不是很健康。但後來我調整心態,試著帶他們進到我的世界,像是去看台南圖書館建築,他們就在外面野餐,也趁機了解爸爸的工作。他們現在也對材料有興趣,看到所有東西都會去敲敲看,應該可以說是,用我的熱忱去吸引他們。
採訪整理|方敘潔 攝影|林祐任
想知道更多關於下一代的設計?精彩內容請見La Vie 2022/4月號《給下一代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