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島嶼紙蕨遇上日本錫器!剪紙藝術家Wuba Yang為日常注入盎然綠意

紙物_Wuba Yang_能作_01

剪紙作為東方的古老技藝,卻有著亙古的迷人魅力。像是藝術家Wuba Yang便對紙張在折疊、修剪、舒展後綻放的美麗花紋深深著迷,如今更以台灣蕨類為題,以紙為植,為都市生活中引進綠意盎然的島嶼風景。

紙物_Wuba Yang_能作_05

說起Wuba從事剪紙的契機,故事得從幼稚園說起。當時小小Wuba在老師帶領下,第一次拿著剪刀,在折疊後的紙張上切切剪剪,再將色紙攤開,美麗紋樣畢現。這樣的驚奇經驗始終埋藏在Wuba心裡,也讓她在長大後重拾剪紙的興趣,剪出自己童年生活環境裡的蓊鬱綠意,也讓她在工作之餘一路創作至今。

紙物_Wuba Yang_能作_08

結合傳統與創新,讓古老工藝流傳下去

然而,Wuba也在創作的過程中發現,剪紙這門古老技藝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逐漸式微的原因,與其高度手工、勞力密集的製作方式極有關係。在此之際,大學就讀工業產品設計、畢業後曾到家居品牌擔任設計師的Wuba,則想到了許多產品設計時使用的新興科技。「我後來分為兩種創作模式,像是在藝廊、美術館的展出中,我會以純手工的方式創作;在與商業空間的合作裡,我則會使用雷射切割、快切機、印刷打刀模等科技,以手工與機械並行的模式,讓剪紙的過程更有效率。」

紙物_Wuba Yang_能作_03

也因為這樣,曾在京都遊學時被「能作」風鈴的澄澈音色與細膩作工驚艷,先前任職品牌也曾引進「能作」產品的Wuba,也對於「能作」勇於創新,引入3D列印、自動程式化加工模式(NC加工)等新科技,並以「矽膠鑄模法」縮短鑄錫工期等深感共鳴。「我覺得『能作』結合古老技藝與當代科技的精神,跟我在創作上的理念是很相近的,都是希望結合新的科技,讓古老的技藝繼續在現代生活中流傳下去。」Wuba說道。

紙物_Wuba Yang_能作_02

結合剪紙與花器,以紙蕨帶來滿滿朝氣

除了被結合傳統與創新的製作工法所吸引,身兼藝術家與新手媽媽雙重身分的Wuba,也在「能作」的錫器上,看見了打造居家風景的可能性。原來,從小喜愛自然與山林,先前曾以《紙蕨》為題,在樹火紀念紙博物館中打造島嶼特有種蕨類的微縮風景,也希望將紙蕨結合花器,為都會人的家宅空間增添生機。

紙物_Wuba Yang_能作_09

「蕨類適合生長在潮濕環境中,但是很多人家裡會開除濕機,要種植蕨類其實很有挑戰性。我一開始做鐵線蕨剪紙,也是因為自己每次都把鐵線蕨養死。而當紙蕨與『能作』的錫製花器結合之後,看起來更像是一株真實的綠植,而且錫材質對人體無害,我也比較不用擔心小孩碰到金屬氧化物後會對身體不好。」Wuba笑道。正如同有些植物能淨化空氣,紙蕨則淨化心靈,畢竟那紙蕨結合鐵絲支架後,在錫花瓶裡彎彎繞繞的風景,正是為日常空間裡注入滿滿的生活感與朝氣。

紙物_Wuba Yang_能作_04

  Wuba Yang|職人選物  

01|純錫花瓶 - 無花果、蘋果、西洋梨

帶有線條感的水果形狀花瓶讓Wuba一眼定情。適合三個一組,搭配同品種紙蕨,異中求同,可愛而吸睛。

紙物_Wuba Yang_能作_07

02|KAGO方形魔術置物籃

這款置物籃善用錫材質柔軟的特性,可以隨意凹折塑形,搭配結合鐵絲後可彎折的紙蕨,讓整體造型更富有變化性。

紙物_Wuba Yang_能作_06

立即報名!能作NOUSAKU X La Vie-錫禮展職人工作坊 

工藝,即實用之美。由日本職人手工打造的能作錫器有著溫潤手感、高柔軟度與可塑性,從飲食到居家擺飾都是充滿詩意的風格器物。「能作NOUSAKU X La Vie-錫禮展職人工作坊」首次邀請日本酒甜點茶藝選品剪紙藝術等五個領域的台灣職人開課,帶領大家深入體驗錫器的獨特魅力。

【賞】|剪一枝紙蕨,打造擴香瓶中的永恆綠意|紙物Paper Object Wuba Yang

 輕體驗場 

時間|11/20(日)14:00~16:00

地點|能作台灣品牌概念店(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271號)

費用|799元/人

名額|10名

 

 完整體驗場 

時間|12/04(日)14:00~16:00

地點|能作台灣品牌概念店(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271號)

費用|2980元/人(內含能作 X 無氏製作 台灣限定新品「福祿吉祥─室內擴香(不含擴香液,價值2940元)」一只)

名額|10名

報名詳情|ACCUPASS活動頁面

文字|郭慧

攝影|蔡耀徵

 由此探索更多能作工藝與台灣職人所迸發的火花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李·帕赫個展《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探索酷兒未來之途!交織神話與殖民歷史,水流象徵性別流動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從神話、民間傳說、殖民歷史等汲取靈感,菲律賓視覺藝術家李·帕赫(Lee Paje)藉繪畫探討複雜的性別議題,她常在畫中以「水」包裹人體形象,暗示性別的流動性;藉油彩銅板畫若隱若現的金屬光澤、摺頁書開展的扉頁等媒材及形式,象徵歷史的複雜性及迭代,並進一步揭露殖民主義如何鞏固異性戀規範的社會結構。即日起至215日,李·帕赫台灣首個展《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於安卓藝術展出。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故事從哪說起?神話中一場摧毀社會的洪水

在《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展覽中,李·帕赫重新探討性別與菲律賓殖民歷史之間的關聯,使歷史與神話交織並存。展覽名稱取自《靈魂之書》(The Soul Book)中記載的前殖民神話:一場洪水摧毀了社會,在故事中,「樂園」象徵豐收與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連結,並允許生命形態自由轉變。李·帕赫認為,這種轉變本質上蘊含「酷兒性」,並在作品中重新召喚這一概念,雖然洪水使樂園成為失落的場景,但「水」的流動仍回蕩於她的作品中。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畫中的性別流動意象:水流 X 金屬光澤 X 巴貝蘭文化

「水」常是李·帕赫作品視覺與隱喻的核心,並在《丈量、裁切,卻未曾分離》中達到視覺的巔峰;另在雙聯作《風吹開了天堂之門》中,身著教袍的牧師佇立在告解室,目光投向岸邊模糊的人影,且李·帕赫採用銅片作為創作媒材,其光澤與油畫層次也成為探討性別流動性的象徵。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被測量,被切削,但永不分隔 Measured, Cut but Never Divided》。(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帕赫以海潮幻化成的人形,暗示著他們獨特的身份與靈性,彷彿前殖民時期擔任巫師或祭司角色的群體——「巴貝蘭」(babaylan),其意指舊時擔任巫師或祭司角色的群體,這一身份可為順性別女性,也可為穿著並扮演女性的男性,突顯了菲律賓前殖民時期性別流動的特質,同時解釋李·帕赫作品中「水」所包裹的人體形象——水流是對性別流動性的視覺回應;衣飾般的紋理則代表人們社會表演的外衣,反映出信仰傳統、殖民主義及原住民文化如何縱橫交錯梳理與定義性別。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風吹開了天堂之門 The Door to Paradise Blew Open》。(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回到17世紀,藉藝術重構酷兒歷史

透過挖掘歷史檔案,李·帕赫藉《相擁》一作重新講述一則鮮為人知的故事:17世紀時,有一位來自台灣的中國官員——樓蘇,因頻繁出入西班牙殖民時期的馬尼拉華人區尋求性關係,最終因「雞姦罪」於1670年被判有罪;而樓蘇之後成功脫罪,部分原因是來自他與鄭經的親屬關係,西班牙當局因外交考量而未追究。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相擁 Embrace》。(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在《相擁》中,兩個人物臥於床上,水的形象流動於他們之間,地上散落的衣物及物件呼應了床頭畫中聖米迦勒大天使刺殺中國魔鬼的意象,據稱這類圖像象徵了西班牙傳教士對菲律賓華人居民的焦慮。儘管此作引用了樓蘇的故事,但它只是藝術家所揭示的酷兒壓迫微敘事之一,這些微敘事也成為重建酷兒歷史的努力。

探討性別表達自由,反思殖民歷史

在本次展覽中,李·帕赫以油彩繪於銅板與紙本裝置之上,書寫出一幅多層次的當代敘事畫卷,重新檢視性別流動性與菲律賓殖民歷史之間的交互關係,並通過歷史與神話的交織,揭示被忽視的文化與性別敘事。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BIRTHING》。(圖片來源:leepaje.com)

菲律賓藝術研究學者Gianpaolo L. Arago指出,李·帕赫並未將性別與殖民歷史視為單純的變遷,而是揭示殖民主義如何鞏固異性戀規範的社會結構,若僅以「殖民者原住民」或「異性戀酷兒」的二元對立來解讀李·帕赫的作品,過於簡化;她透過多層次的語境,汲取前殖民時期的神話和被遺忘的歷史軼事,梳理出細膩且豐富的詮釋。「樂園或許失落,但李·帕赫將之重新尋回:無論是性別表達的自由,還是對後殖民主體的反思。於此,神話成為通往酷兒未來的一道可能之門。」

「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李.帕赫

展期|2025年1月4日-2月15日

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以台灣民間日常、在地文化為創作靈感的藝術家李明則,自2025年1月4日起於安卓藝術推出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Walk Your Own Path),一次展出包含水墨畫作、複合媒材創作等的20組新作。

2009年至今首個大型個展

李明則出生於高雄,1980年代曾生活於台北,隨後又在1990年代返回故鄉。其創作雜揉生活所見所感、廟宇彩繪的圖法佈局以及章回小說的敘事氛圍,以神話般的手法展現常民文化豐富的層次深度。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走自己路的》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1996年,李明則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個展《台灣頭.台灣尾》,同年於台北雙年展《台灣藝術主體性─認同與記憶》展出,1997年前進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台灣,台灣:面.目.全.非》,2009年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我愛台灣.更愛南台灣》個展。而本次《走自己路的》是繼高美館大型個展後,李明則又一次結合繪畫、複合媒材與立體創作的大型展覽,同時也是安卓藝術15周年的首場活動。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走自己路的》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走自己路的》展覽同名新作發表

這次展出,觀眾將能見證李明則耗時三年籌備的20組新作,其中六聯屏的同名鉅作《走自己路的》寬達11公尺,融合藝術家一直以來吸納在地風情與紋理的空間表現,也刻劃他喜愛的江湖遊俠和卡通漫畫英雄人物,更融入近年曾熱議的話題如台海危機、黃色小鴨等。作品的構圖與技法延續了水墨畫的敘事傳統與線描法,以橫向的視線引導,傳遞時空交疊、虛實共生的世界,凸顯李明則獨特的創作性格。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寬達11公尺的六聯屏鉅作《走自己路的》(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以高雄道路命名為靈感的《一心》到《十全》

李明則擅長在有限畫幅內,創造出無盡想像的超時空旅程,《一心》《十全》系列水墨畫也是如此。該系列以高雄道路命名典故為靈感,集結了各種水墨畫譜的技法,在源自傳統形式的描繪中透過拼貼式的構圖和手法翻轉出水墨的嶄新語彙和生命。雖然墨色單純,李明則仍能運用大量線條,創造出多面向的時空漫遊,一幅幅畫作彷彿任意門般,帶給觀者無盡的想像。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一心》到《十全》系列水墨畫(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除了畫作,李明則也在本次展覽中發表數件全新的複合媒材創作,結合民俗故事的人物造型,在玻璃纖維材質上以紗布和紙黏貼覆蓋,再用拼接、黏貼的技法輔以焚燒的痕跡,處理出如補丁般的肌理,用獨特而風趣的視角展現舊時代的美好回憶。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結合民俗故事的人物造型的複合媒材創作(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藝術家在玻璃纖維材質上以紗布和紙黏貼覆蓋,再用拼接、黏貼的技法輔以焚燒的痕跡(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李明則個展《走自己路的》

展覽日期|2025年1月4日至2025年2月27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3:00–18:00
展覽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