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水〈甘露水〉移展高美館!在高雄看見臺灣藝術的福爾摩莎時代

黃土水〈甘露水〉移展高美館!5/21起在高雄看見臺灣藝術的福爾摩莎時代

黃土水雕塑作品「甘露水」的《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特展,於5月21日至9月18日移展高雄「高美館」續展,除了承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下稱北師美術館)原有內容外,更新增屬於臺灣南方的文化觀點,透過藝術作品與文獻共構,映射臺灣文協「文化向上」的行動與精神,同時也展開新一波「南方文藝復興」的探尋之旅。

>> 北師美術館《光》特展談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黃土水雕塑《甘露水》亮相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_7
藝術家黃清呈於40年代所作〈頭像〉即是首件被列為重要古物的現代藝術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_2
黃土水雕塑作品「甘露水」的《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特展 

 

新增臺灣之南的文化軸線

《光》一展以「生命的恆流」、「風景的創造」、「大眾與摩登」與「自覺的現代性」四個子題出發,由內而外探討創作者如何從自我覺察的迸發進而書寫社會,勾勒個人和社會的交融與抵抗。

展覽進入高美館後,更延伸呈現1923年文協本部南遷後的深化與轉進,此次新提借高美館,及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美術館、李石樵美術館、呂雲麟紀念美術館等館所典藏作品和文獻史料,包含高美館所藏的藝術家黃清呈於40年代所作〈頭像〉即是首件被列為重要古物的現代藝術,另有陳澄波畫作〈西湖春色(二)〉與〈紅襪裸女〉,還有李石樵鉅作〈建設〉劉啟祥〈紅衣〉林玉山〈木棉花〉等皆各有故事。同時,策展團隊亦將展覽中另一子題「影像的運動・運動的影像」擴大展出,探討死亡事件、勞動主題如何被運動者作為抵抗的素材,探討死亡事件、勞動主題如何被運動者作為抵抗的素材。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_6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_4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  

一場照向南方的『光之進行式』

《光》一展集結眾人之力,在迎接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週年的2021年,由林曼麗教授擔任展覽總策畫,與周婉窈、劉柳書琴、石婉舜、蔣伯欣、陳慧先、陳允元與吳俊瑩等學者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考察一百年之前的時空背景,將研究範圍擴延至歷史、文學、戲劇、攝影、影像、社會運動等,深入藝術家創作中隱含的人文內涵與革新精神,以多重視角回訪一百年前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李玉玲館長說,此次在高美館的展出,將是一場照向南方的『光之進行式』,希冀透過《光》的引入,展開新一波的南方文藝復興。高美館近年重新梳理了創館時「南部關懷」的使命,轉向「大南方多元史觀(South Plus)」的同心圓策略,因此本次邀請藝術史學者蔣伯欣偕高美館策展團隊共同完成、補綴南方的新視點,也幸獲藝術家家屬、收藏家,以及借展單位無私地分享出借珍貴的作品,期盼以《光》展作為一份邀請,與南部的藝術家、藝文工作者以及大眾共同探尋、編織、譜出屬於南方的新文化軸線,讓此次展覽在意義上不只是個巡迴展,而是讓這道引入南方的「光」,折射出更多元的視角。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_3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_5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_8
「影像的運動・運動的影像」擴大展出 

「光的追尋Kng ê tsáu-tshuē」主題講座

高美館為《光》特別設計了一系列的主題講座,以「光的追尋Kng ê tsáu-tshuē」為題,邀請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蕭瓊瑞(臺灣美術史研究者、藝壇名講)、林承俊(霧峰林家頂厝法人代表)等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透過知性而日常的跨域風格深入淺出引導觀眾更加認識文協時代與相關人物的趣聞。而在館內展覽上,高美館亦延長美術館三樓典藏常設展《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南方作為相遇之所》之展期至9月,期盼以常設展中多件「關鍵典藏」來回應《光》展探索的臺灣文化啟蒙樣貌,為觀眾提供欣賞「光」展之後的另一延伸體驗,感受文協引領的文化運動在1930-1960年代對南臺灣美術發展的影響。

「光的追尋Kng ê tsáu-tshuē」跨域講座

時間6-9月|週六或週日下午2:00-4:00

地點|高美館地下樓演講廳

活動票價|單場全票150元(優惠票75元,詳官網);套票(雙人/場)150元

6/26(日)蕭瓊瑞│臺灣美術史研究者、藝壇名講。重新認識黃土水

7/10(日)林承俊│霧峰林家頂厝法人代表。派對咖林獻堂–三老爺的藝文生活

7/16(六)黃震南│藏書家。日本時代文青必讀即時榜

8/14(日)徐聖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劇、賭、歌、舞──1920、30年代臺灣的庶民文化、流行文化和娛樂政治

8/21(日)黃裕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樂為世界人」特展策展人。文化唱歌–1920年代的社運戰歌

9/4(日)李政亮│臺灣電影史研究者、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光的作用:銀幕裡的殖民與抵殖民啟蒙

9/18(日)彭雅倫│《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主理人。光與難言之影:從「補遺1920-40年代臺灣美術史」之可能,談彭瑞麟攝影中的「原鄉」與「異國」

陳澄波,《西湖春色(二)》,1934,油彩、畫布,91 × 116.5 cm,龍巖股份有限公司收藏,圖像提供
陳澄波,《西湖春色(二)》,1934,油彩、畫布,91 × 116.5 cm,龍巖股份有限公司收藏 

高美館甘露水02
(左)劉啟祥,《紅衣》,1933,油彩、畫布,91 x 73 cm,家屬收藏(右)黃清呈,《頭像》,約1940,石膏,26.5 x 23 x 20 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高美館甘露水01
(左)李石樵,《市場口》,1945,油彩、畫布,146.0 x 157.0cm  ,李石樵美術館收藏(右)林玉山,木棉花,年代不詳,膠彩、紙本,149 x 150.1 cm,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高美館甘露水03
(左)黃土水,《甘露水》,1921,大理石雕,80.0 x 40.0 x H170.0 cm,文化部典藏(右)蒲添生,《詩人》, 1947,青銅,72 x 28 x 38 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資料提供|高美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耗時15年建造的「高雄新車站」,由荷蘭建築團隊Mecanoo操刀,其中名為「綠之丘」的天棚圓頂與其上方的空中花園,終於在2024年底正式完工啟用。

保留帝冠式舊站建築

高雄新車站以「擁抱高雄歷史」為理念,將歷史傳承與創新設計融合,保留舊有元素並重新詮釋,定位為「串聯過去與未來的城市地標」。有著超過八十年歷史的高雄車站舊站,屬於日式帝冠式建築,在新站興建過程中被保留下來,期間經歷二次遷移等創舉,展現團隊的工程技術。此外,施工的同時也必須維持鐵路運作,並確保乘客往來順暢、安全,於團隊而言充滿挑戰。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以「擁抱高雄歷史」為理念,將歷史傳承與創新設計融合(圖片來源:Mecanoo)

兼具通勤與休閒的自行車道

除了鐵路部分的工程外,高雄新車站還彙整了捷運、公車、客運等運輸系統,並打造一條全長15.3公里的自行車道,為全台唯一一條可「飛越」鐵路的自行車道,兼具通勤與休閒功能,為市民帶來嶄新體驗。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彙整了捷運、公車、客運等運輸系統(圖片來源:Mecanoo)

2,700片幾何雲朵打造天棚

這次正式啟用的天棚,不僅僅是高雄新車站的入口,也像一座城市舞台般。其圓頂佈滿2,700片潔白雲朵,由近80支造型各異的榕樹花柱支撐、挑高6公尺,展現高雄晴朗天空的意象,通透視野營造出寬闊的感受。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天棚不僅僅是高雄新車站的入口,也像一座城市舞台般(圖片來源:行政院)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天棚圓頂佈滿2,700片潔白雲朵(圖片來源:Mecanoo)

台灣原生種空中花園

天棚的上方,是佔地17,500平方公尺的空中花園,全數採用台灣原生種植物,共有超過三十萬株植栽灌木,並分為五大景觀區,為高雄新車站塑造綠意盎然的環境,也讓這座熱帶城市擁有可呼吸、充滿生機的空間。未來,這裡將舉辦各種市集、展演活動,更計畫設置流動圖書館,迎接更多可能。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空中花園全數採用台灣原生種植物,共有超過三十萬株植栽灌木(圖片來源:Mecanoo)

集飯店與商業空間於一地

目前高雄新車站施工分成南、北區塊兩階段施工,南區塊已經大致完成,剩下北區塊以及四棟大樓。除車站本體外,也將結合飯店與商業空間,打造複合式的大型公共區域,成為高雄與外部接軌的樞紐。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將結合飯店與商業空間(圖片來源:Mecanoo)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南台灣首店等5大亮點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誠品生活台南」將於2025年第一季展開試營運,這間廣達6,000坪的四層樓獨棟街邊大店,由建築師羅耕甫規劃為有機綠建築,藉寬闊景觀階梯引領訪客踏入閱讀殿堂;室內空間則由建築師蕭博文操刀,融入台灣人傳統上於厝屋、公共廣場聚會的「埕Tiânn」文化,打造一處讓人們歡聚交流的生活據點。店內集結書店、兒童館、主題餐廳、台灣設計選物、國際潮流品牌專賣店等,酒藏豐富的「誠品酒窖」亦同步進駐,各年齡層的訪客皆能在此覓得樂趣。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引台南暖陽入內的有機綠建築

以打造「南方新桃花源」為理想,誠品攜手建築師羅耕甫規劃「誠品生活台南」街邊大店,這棟有機綠建築善用自然採光與通風,將台南暖陽引入室內,同時縫合室內空間與城市風景;正門入口旁以近百階的景觀大步梯迎賓,邀訪客拾級而上,步入挑高10米的雙層書店沈浸於書海。尚未正式開幕,「誠品生活台南」即以兼具永續和美學的建築設計,獲得「TAC世界設計大獎商業概念獎」首獎肯定。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室內融入「埕Tiânn」文化概念,十米挑高書店是焦點

室內空間則由建築師蕭博文操刀,以連結在地與國際、傳統與創新為理念,融入台灣早期傳統厝屋庭院與公共建築前聚會廣場的「埕Tiânn」文化概念,將誠品書店置於全店核心位置,結合多元藝文體驗、親子共讀Plaza等活動空間,以及綠意天井、8米寬大步梯、大面積露台等設計細節,為台南再添一處文化生活聚所,隨時款待在地居民、歡迎跨地遊客,亦迎接遠地旅人。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安平、國華街都不遠,鄰近府城知名景點

「誠品生活台南」位於近期剛開幕的台南新興園區,鄰近安平港、奇美博物館、安平老街等知名景點,距離最多遊客到訪的安平古堡、國華街美食聚落亦僅15分鐘車程,周邊提供上千個汽機車停車位,交通便利。店內不僅有挑高10米的雙層書店,亦設有「兒童館」蒐羅台灣及全球特色繪本作品,帶領小讀者由在地出發,探索全世界。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誠品酒窖南台灣首店進駐、世界美食集結

呼應台南聞名全球的美食文化,「誠品生活台南」一至四樓每層都設有主題餐廳或咖啡輕食,囊括台式、日式、歐美、中式、泰式等菜系,集結奪得世界啤酒大賽冠軍的台灣精釀啤酒餐酒館、甜點吃到飽、精緻創意蔬食、早午餐、原木柴燒料理等多樣化選擇;書區旁還有複合印刷設計、藝文與選物的在地知名老宅咖啡館獨家入駐,臨窗可由天井欣賞雲影天光,沈浸於書香與咖啡香中放鬆身心。

更令人期待的是,「誠品酒窖」也將在此開展南台灣首店,匯聚法國布根地、波爾多、香檳區等著名酒莊超過7,500款紅白酒,葡萄酒迷值得一訪。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來源:誠品酒窖)

台灣設計師、國際潮流品牌聚集

期望成為人們探索各種奇思妙想、激盪創意的靈感基地,「誠品生活台南」也攜手品牌創作全新店型,包含時尚設計、休閒潮流、新銳文創、台灣冠軍茶等;獨家專賣店各有特色,包括以時髦撞擊凹痕著稱的義大利精品行李箱、美國百年工作靴之王、德國古典書寫工藝品牌等,值得期待。

「誠品生活台南」2025首季揭幕!綠建築融入台灣傳統「埕」文化,誠品酒窖設南台灣首店
(圖片提供:誠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