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美館)5G沈浸式藝術實驗場域「U-108 Space」正式開幕,以數位科技藝術展演為主軸,引領觀者感受虛實跨域、宛如劇場般的共演形式。今年夏季,國美館邀請三組國內外藝術家,以過往在U-108 Space展出的作品為基礎,創作全新的2022年版本,三檔作品在4月底至7月中旬輪番上演。
5G沈浸式藝術實驗場域
U-108 SPACE是座「全沈浸式」的U型空間,光看照片就令人驚艷,實際走入後,場域與展演作品強大的代入感令人著迷。為了讓沈浸體驗夠深入、包覆性夠強大,整體空間採用高畫質同步環景,搭配上地面投影影像融接系統,創造超越二度、甚至是三度的多維度空間體驗。
除了震撼視覺,聲音表現也是沈浸式作品極為重要的一環,U-108 SPACE以16.2聲道「高保真度環繞聲」(Ambisonics)球形全方向式3D空間聲感處理技術,優化場域的聲學性能,也為藝術創作創造出更多可能性、更大的實驗空間。
三檔沈浸式作品接力展出!
U-108 SPACE開幕後,陸續推出許多示範展演作品,場域本身的獨特性讓許多觀眾抱著好奇心前來觀展,獲得不錯迴響。2022年夏天,國美館集結三組國內外藝術家參展,包含來自美國的Synthestruct、日本藝術家田所淳,以及由許巽翔、黃胤豪組成的台灣團隊NANONANO。他們分別帶來什麼樣的作品?馬上來看。
Synthestruct《VAST》|以控制呈現不可控
展出時間|2022年4月23日~ 5月15日
Synthestruct結合具催眠作用的幾何圖形、起伏聲場空間,透過編程創造讓聲音、影像與觀者行為互動的作品《VAST》,本次在U-108 SPACE中展出的內容,是以2019年原版為基礎再創的2022新版本。
《VAST》在2019年於美國華盛頓「ARTECHOUSE DC」首演,藝術家對展演中出現的聲音、視覺元素進行編程,觀眾只要戴上搭載感測器的「Mi.Mu」手套在空間中行動,聲效與影像就會隨手勢、動作產生變化。而《VAST》的有趣之處在於,觀者在現場擺出手勢與作品互動時,會對作品向自己做出的「反應」感到驚喜,這表面上看似隨機、不可控的結果,背後其實都由Synthestruct悉心編制的程式操控,以「控制」呈現「不可控」讓互動本身變得更有意思。
田所淳《和諧複變》|用聲音與影像映射社會現況
展出時間|2022年5月21日~ 6月12日
日本藝術家田所淳《和諧複變》一作曾在2021年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展出,當時作品論述以「和弦」為主要概念發展,十分有趣。以樂理的角度來說,所謂和弦,是透過3個以上不同頻率的音高集合而成的「音符」同時發聲而生,根據音符音高比例不同,會誘發不同聽感。舉例來說,重疊的音符比例若接近整數,聽來相對和諧,反之則較為「彆扭」,而聲音和諧與否,會進一步影響到聽者的情緒,放鬆、緊張、愜意、焦躁⋯⋯隨之變動。
把和弦的概念,從音樂推演至社會,其實也解釋得通。試著把社會想成一個「大和弦」,在這不同想法、思維碰撞的領域,人們時而協調共存、有時又爭執不下。和諧雖舒服,久了卻令人感到沈悶乏味,讓人們想去衝撞、做些什麼跳脫框架的事,試著創造一絲不和諧;可當不和諧的感受不停擴大,伴隨而來的又是焦慮與緊張心緒。而在《和諧複變》當中,田所淳嘗試透過聲音與影像,傳達或緊張、或放鬆的情緒,以回應這矛盾的社會現況。
NANONANO《(in)visible》|微觀解構世界後,再創虛實交錯的新世界
展出時間|2022年6月18日~7月10日
NANONANO以「奈米」為名,由新媒體藝術創作者許巽翔、材料工程師黃胤豪組成。本次展出作品《(in)visible》就像是一場探索世界中各種「微小訊號」的遊記,藝術家轉譯顯微鏡成像中的電子訊號,在真實與虛擬間遊走,創造出實際存在、卻看似虛幻的異想世界。
U-108 SPACE以「跨域合作」為核心精神,希望透過跨學科的合作模式、團隊協作,探索視覺藝術、科技應用、表演藝術的創新可能,打開新媒體更深入的感官體驗,讓展覽不只能用看的、用聽的,還能透過所有感官細膩感受。
「U-108 SPACE」相關展演時間與地點
時間|111年4月23日至7月10日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U-108展覽室
場館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 09:00~17:00;週六、週日 09:00~18:00(週一休館)
資料、圖片|國立臺灣美術館、Synthestr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