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的精妙之處在於,能讓複合媒材在巧妙拼貼、安排後,在視覺上由靜轉為動態,表現出無光狀態下難以達到的躍動姿態。出自德國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格琳(Christiane Grimm)的作品,被稱為「不插電的動態光影」,透過實驗色彩、光線、空間的互動關係,將特殊玻璃、波紋壓克力、色紙等媒材結合,讓作品隨光線變化、觀看位置不同,展現出極具趣味性的視覺變化,細細觀察,就像是光在為她作畫。若感好奇,即日起藝術家個展《漸層 Gradient》於Bluerider Art台北·敦仁展開,親臨現場才能感受「以光作畫」的奇妙。
克里斯蒂安.格琳作品3大特色|建築感、擅長玩材質、融入繪畫元素
01. 帶建築思維的藝術創作
克里斯蒂安.格琳的創作特色,從她的求學、工作經歷便有跡可循。藝術家擁有建築學背景,因此作品空間感相當強烈,時常可見個性鮮明的建築感線條,有稜有角、輪廓分明。舉凡《Architecture of Light》與《Selenorage》兩件玻璃雕塑,以層層玻璃搭配不透光異材質,堆疊出宛若「迷你建築體」的微縮空間,讓光線自由尋找路徑穿梭,形成彩色光譜序列,也表現出帶韻律感的視覺節奏。
層疊之間媒材該以水平或垂直放置,都考量到成品與光互動後所會呈現的效果,正如同建築師在構思量體藍圖、做建築模型時的思維模式。
02. 對材質著迷,古董玻璃、波紋壓克力創造夢幻光影
擁有建築經驗,也讓格琳對材質特別入迷。起初,裝置是格林的主要創作項目,當時就可見她擅長運用「波紋壓克力」的特點,正因為著迷於媒材本身透光性與紋理交互作用下呈現的效果,格琳特地尋覓「古董玻璃」媒材創作雕塑,之所以不用工業玻璃,正是因為古董玻璃帶雜質、質地不均勻這種帶有「瑕疵」的特質,才能符合藝術家本身熱愛做光與材質互動實驗的渴求。
03. 複合式媒材營造繪畫既視感
在從事建築工作期間,格琳也未停止創作,常以油畫、粉彩等繪畫形式表達所想,雖後來轉而轉注於大型裝置、壓克力與玻璃雕塑創作,她也時常將「繪畫」元素融入其中,一個個壓克力透光盒子裡,裝載的可能是色紙、霓虹、各種材質塑成的幾何形狀,還有格琳自己親手繪製的畫作。而當這些媒材透過壓克力呈現,加上光的加持,便會形成類似「粉彩畫被仔細暈染過」的視覺效果,不過比起純手繪來得更有動態感,饒富趣味。
4個要點讓《漸層 Gradient》觀展體驗更有趣
1. 走進藝術家創作的「盒子」裡
看完一系列以壓克力創作的作品,是不是很想走進盒子裡看一看?格琳特別為《漸層 Gradient》,現地創作全新裝置作品《Solar Winds》,將「不同材質混合」的創作特色尺度拉大,運用直條、橫紋拼接的波紋壓克力,搭配上鏡面塑出半圓型態,邀請觀者走入其中,從不同角度、距離去感受成像變化。簡單來說,走入《Solar Winds》就好像走入格琳所創作一個又一個的壓克力盒裡,走入者可以被類比為盒內媒材,在外欣賞的人可隨「媒材」走動看見視覺轉變。
2. 正面看完,記得從側面看
場中所見所有以波紋壓克力呈現的作品,盒子深度皆為10公分,這是格琳經過多次計算實驗後,所得到最理想的數字,成果最貼近想像。欣賞作品時,別只從正面看,可以從側面觀察,試著看看這10公分的空間裡放了哪些東西、物件之間又是如何堆疊,才能形成最終成像。
3. 看平面媒材創造「層層疊疊」的視覺效果
定點欣賞過正與側面,別忘了「漸進、流轉」地看作品,試著從正面中心開始,將腳步與視線往一側移動,再慢慢移轉至另一側,媒材透過壓克力、隨著觀者視角與光影流變,所呈現的視覺層次是非常豐富的。多看幾次、每次從不同角度開始視覺旅程,都會獲得不同體驗。
4. 觀察作品互相「交流」的效果
欣賞靠近落地窗的作品時,也有許多細節值得留意,這些都是Bluerider ART在策展時所埋下的小巧思。舉例來說,《Schrein für Selenrot》被特意擺在最靠近窗的展示台上,若陽光明媚、天氣晴朗,日光打在作品上,會在純白檯面上形成很漂亮的淡橘色光影。
此外,入門後左側兩件作品《Ellipse》與《Purple Diamond》,正好和對面帶鮮豔螢光橘色彩的《Glück》遙遙相映。當觀看上述前兩幅作品時,若仔細端詳壓克力板表面,會發現上頭映著幽微的橘色光暈,那並不是作品本身創造的效果,而是經《Glück》映射而來的細緻色彩,再悉心觀察展間其他作品,或許也會得到像這樣的驚喜,非常有意思。
《漸層 Gradient》克里斯蒂安.格琳 Christiane Grimm 在台首個展
展期|2022年5月7日~6月26日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F)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9:00
資料、圖片|Bluerider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