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獎項有很多,其中東京TDC(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 Annual Awards)在藝術表現的純粹和前衛,受到許多設計師鍾愛。2015年東京TDC全場最大獎,由來自斯洛維尼亞、仍在就讀研究所的Nejc Prah拿下,成為當時史上最年輕的大獎得主。令人驚艷的不僅在於年紀,更在於作品本身,得獎的系列海報是他為學校論文演講而創作,不難辨識出水果、掃具、瓶子等日常物件,但成為圖像後又極其陌生怪誕,用美或醜都不足以定義,更像是落在設計體制與世俗美感外的維度。同年TDC得獎作品於ggg藝廊(Ginza Graphic Gallery)的展覽視覺亦由他操刀,照片框上幾何流蘇成為地毯,扁平的地毯卻又從中凸起,呈現抽象與具象、平面與立體的模糊地帶。能有這樣的異想奇思,你可能猜想他是半路出家或遭逢奇遇,但他畢業於耶魯大學平面設計碩士,曾任紐約《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藝術總監,學經歷相當本格。他為什麼一再顛覆常規?這樣的作品能被外界理解嗎?關於他的設計實在有太多好奇,這次就邀請他現身說法。
Q:你對平面設計的興趣從何而來?
我不知道興趣是如何養成的,但我一直都很喜歡排版,7歲時就「設計」了一本關於熊貓的「書」。高中時會在暗房沖印膠捲底片,也畫一些塗鴉,在美術老師鼓勵下申請了盧比安納的藝術與設計學院,第一年沒有通過,但後來順利申請上。
Q:之後你赴耶魯大學攻讀平面設計碩士,這段經歷帶來什麼收穫?
它給了我時間和空間來做很多作品,這些作品也為現在的工作奠下基礎。平面設計本科的學習經驗,給了我非常扎實的設計知識,但到一個遠離家鄉的地方求學,身邊又都是充滿才華的人,這樣振奮的環境促使我思考更多,做一些實驗性的嘗試,專注於我覺得有趣且想要花時間做的事情。我在學校的作品和現在差異非常大,我不認為你能猜到是出自同一個人。
Q:請和我們分享畢業後到《彭博商業周刊》工作,以及2019年回家鄉自組工作室的考量。
我當時是紐約設計公司Wolff Olins的實習生,收到《彭博》的工作邀請時,沒有多想就答應了。因為《彭博》很多作品都非常棒,我記得Tracy Ma為「Bloomberg Businessweek Design Conference 2016」設計的識別非常強而有力且幽默。我在那裡工作了幾年,但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回到家鄉。我更嚮往住在盧比安納,可以說自己的語言並生活在成長的文化中,對我來說更輕鬆自在。
Q:你的作品常常違反或顛覆設計規則,為什麼?
設計規則只存在於設計學校,大多數客戶並不真正了解或在意,只要你的東西是有效的,就可以成立。我並沒有真正專注於打破任何規則,我只是對大多數的規則不感興趣。作品集、情緒板(Mood Board)、模擬模型(Mockup)、Google Fonts,以及設計技巧、教學和職業建議,這些都會讓平面設計變得非常乏味和死板。這不代表我像是活在另一個星球上的人,而是我想盡可能離這些事情遠一點。
Q:日常物件是你常使用的設計元素,有特別的理由嗎?其中為什麼以橘子最頻繁出現?
重複使用一個物件會使其變成一種符號,無論那個物件是什麼。從這個層面來看,使用日常物品會有較好的效果,因為它們被賦予的語義本來就不多,在解讀和創造新意上有較多空間。橘子就是一個例子,在盧比安納以實驗性音樂為主的音樂祭「Koordinate zvoka」,我和攝影師Klemen Ilovar在每張海報都使用了橘子。橘子並不和這場活動或音樂有直接關係,但透過重複和強烈的視覺存在感,成為了系列性的象徵符號。
Q:是否遇過客戶或大眾不理解你的設計?
我的很多作品都沒有被很多人理解,但它仍然在視覺和溝通上成立,主要原因是,很多想法本來就不是這麼明確或被明確地闡述。不過我的排版通常都非常難閱讀,關於這點我沒有任何藉口好說。
Q:2015年你奪下東京TDC Grand Prize,這個獎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獲獎時我還是學生,他們邀請我到東京參加頒獎典禮,一切都太瘋狂了。那也是我第一次到日本,也可能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作品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在純粹的視覺創作上有所發揮。我遇到了一些尊敬已久的設計師,像是服部一成、永井一正、浅葉克己,這也很令人興奮。
Q:是否有影響你最大的設計師或藝術家?
影響我的人很多。作為花很多時間使用Tumblr的這個世代的一員,受到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往往非常膚淺,僅在表面功夫上有用,就像是情緒板那樣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來說,我在設計本科和研究所的老師們,應該才是影響我最大的。
Q:不只平面設計,從IG上發現你最近在設計椅子?
〈Molecule Chair〉是我設計的第一張椅子,它的形式乍看很奇怪,但背後的結構概念非常簡單。單一元素透過簡單的矩形網格重複排列,每個元素都是4×4×7網格中的一個像素,形成非常經典的靠背椅子形體。〈Molecule Chair〉由36個球體組成,但立方體、三角錐或圓柱體套用至該系統也能成立,為這件作品提供了更多可能。這個系統是在探索椅子作為物件的雕塑結構本質,而不是要符合人體工學,這意味著它坐起來不會很舒服。
Q:覺得哪件作品最具你個人風格?
這很難說。最近幫WeTransfer做了一本雜誌,成果我覺得還不錯,也才剛放到我的網站上。
Q:請分享一件未來最期待的作品。
我正在做一門關於本土設計的講座,之後可能會出版成書。
Nejc Prah
1989年生於斯洛維尼亞盧比安納,耶魯大學藝術學院平面設計碩士畢業。曾任紐約《彭博商業周刊》藝術總監,2019年於盧比安納創立個人工作室,常與由設計師、插畫家、動畫師和攝影師組成的創意團體Ansambel共同創作,也於盧比安納的學院任教,並在世界各地舉辦研討會和講座。曾獲東京TDC、紐約TDC、英國D&AD等國際獎項。
Instagram|nejcprah
採訪整理|張以潔
攝影|Klemen Ilovar、Michael Marcelle
圖片提供|Nejc Prah
更多不容錯過的新銳設計師訪談,皆在La Vie 2022/6月號《全球設計新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