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潮藝術」策展團隊宜東文化,將正濱漁港化作海上美術館,攜手藝術家與在地職人,找到藝術進入地方的意義。睽違兩年,2022基隆潮藝術將於6月10日~19日正式登場,今年以「未來島航」為題,集結17組藝術團隊展演基隆城市與海港記憶,並進一步思辨海洋永續議題。
>> 【有一種味道在基隆上岸】特展!正濱海口味餐車、大基隆。市市集登場
串連三大展區,漁會正濱大樓首度開放
2022基隆潮藝術共分為三大部分,在修復後首度開放的「漁會正濱大樓」展出之作,透過藝術與歷史對話,回應基隆百年漁業文化,細細梳理往昔也建立未來的永續資料庫;本屆也延續串連港岸「海上美術館」,由在地職人與藝術家攜手共創,呈現遠洋漁船的在地考察,而來到「阿根納造船廠」,即走入以雷射光建構的多維度空間,也步入基隆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17組藝術家與職人轉譯基隆文化
本屆共17組創作者轉譯基隆特有的氣候、飲食直至地方生活情感與文學物件的諸多樣貌。其中,藝術家吳季禎、張方禹、郭月女、陳建智、陳淑強 、程仁珮、黃榮智、鄒曉葦、AMCP Studio、Nicolas Da Fonseca及設計插畫品牌「紙上行旅」獻上創作,社會學家李明璁、詩人向陽則一同譜寫獻給基隆的詩,讓文學入港。更特別的是,今年除了將藝術與在地能量串接,亦找來飲食作家葉怡蘭與盧怡安攜手策劃「海味食堂」,邀請人們以味蕾感受基隆文化。
2022基隆潮藝術亮點展品一次看!
01. 郭月女〈流變空間〉@ 漁會正濱大樓
藝術家郭月女結合物件、裝置、布料、漁網等複合媒材創作〈流變空間〉,其呈現材質隨時間不斷生長、繁衍與變異的意象,將海洋的流動性注入漁會大樓堅實的建築中,表現出夢境般的超現實空間。有趣的是,策展團隊強調此作「所見之處皆可觸碰」,歡迎觀者與作品互動,也推薦若想記錄空間與藝術品,選用Instagram Boomerang捕捉其柔逸與動態感再適合不過。
02. 陳淑強〈潮來潮往〉@ 漁會正濱大樓
選在大樓中庭展出的〈潮來潮往〉,是藝術家陳淑強基於實地踏查、拜訪漁工的經驗,選用「廢棄漁網」為主要媒材打造的現地創作,其立體結構讓觀者得以穿梭其中,不僅傳遞出環保永續概念,也回應漁會大樓的中庭構成與歷史脈絡。
03. 李明璁 X 向陽〈為了夢見海,所以在雨中小睡片刻〉@ 漁會正濱大樓
社會學家李明璁攜手詩人向陽,將文學首度注入基隆潮藝術,作品〈為了夢見海,所以在雨中小睡片刻〉是首獻給基隆的浪漫詩歌,期盼召喚出觀者內心深層的海洋記憶與想像,在詩句與影像引導下,從視覺感受深入至內心冥想,沈浸於海洋。
04. AMCP Studio〈明日之境〉@ 漁會正濱大樓
AMCP Studio透過〈明日之境〉一作譜寫海洋編年史,探究漁會大樓的舊時秘密,將展場打造為「未來標本博物館」,呼應漁會大樓前身「水產館」在日據時代的標本室,消失的魚種將在此與觀者相逢。
05. 張方禹〈港邊的煙與結構〉@ 阿根納造船廠
當夜幕低垂,阿根納造船廠展演著〈港邊的煙與結構〉,藝術家張方禹運用高功率燈具搭配水霧,依循造船廠遺構發射光線結構,燈光猶如擴增的虛擬建築,而貫穿其中的紅色光線、冉冉升起的煙霧,則意喻年阿根納百年前、曾經的繁忙與喧囂。
06. 紙上行旅〈透抽的指引〉@ 正濱漁港
來到正濱漁港,便能看見由紙上行旅創作的148米魚棚彩繪〈透抽的指引〉,蘊含滿滿基隆人與海洋共存的生活智慧。其中,透抽象徵著自然環境,頂部的三角形如同巨大箭頭,彷彿為生活其中的人們指引了方向,而順應著潮流勇往直前的泳者,展現海邊居⺠的韌性。
漫步至海上美術館,可見藝術作品們與考古學所秉持的實證法則相映,當中吳季禎以關係美學為概念創作的作品,與海面粼粼波光互相映照;陳建智在船隻的移動與停泊間,探尋人類與濱海於孤島中共存的經驗;蔡潔莘、LUA RIVERA、許廷瑞歷年趣味之作亦點綴展場,既象徵著海港文化的典藏,更指涉著島嶼價值的構築。
海味食堂首度登場
「海味食堂」由飲食作家葉怡蘭、盧怡安攜手策劃,透過在地媽媽的說菜演繹,規劃每日販售的限量套餐,其中「外帶‧食在海港」包含小捲油飯飯糰、劍蝦油飯飯糰、鹹蛋餡吉古拉、柚子醬石花凍,而「內用‧大海的恩惠」則可嚐到烤蛋腸、涼拌吉古拉、咖哩沙茶炒麵、肉鬆甜甜圈,邀請人們品味基隆飲食文化。
2022基隆潮藝術
展覽期間|2022年6月10日~6月19日
開放時間|每日10點~18點
展覽地點|漁會正濱大樓、正濱漁港、阿根納造船廠
詳細資訊|可上潮藝術官方網站查詢
資料、圖片|基隆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