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蔡烈超(MARIO TSAI)這個名字在國際間愈發受到矚目,從2019年名列巴黎家具家飾展新銳設計師大獎(The Rising Talent Awards),一直到今年提名為Wallpaper* Design Awards年度設計師,這位1988年生的新銳設計師時常被媒體以「溫潤的極簡風格」形容。而細究他的創作,不難發現他的風格特質並非只存在於外顯的視覺取向,更應該說是他一貫的設計理念造就了他的風格。
綜觀蔡烈超的創作時間軸,可以看出他對於核心元素、脈絡化思考的看重,2014年在杭州成立蔡烈超工作室「Mario Tsai Studio」,2018年起自發轉向成為研究型設計工作室,在兼具可量產、產業化、普及平民化的態度下,蔡烈超的自主設計研究為他開啟了與眾不同的取徑,透過主題式的持續聚焦探索,為蔡烈超的設計注入「可持續性」的能量,如同他要求自己設計出的物件也要能是可持續的那般。就讓這位善於理性分析研究的設計新星,為我們自剖關於設計他的所思所想。
Q:請與我們分享你的核心設計理念及創作風格?
不受限於常規認知、行業差異和文化背景的約束,以創新設計思維、嚴謹的邏輯和理性的詩意,執行於專案全程和細節之中。執著於技術革新、材料的非常規利用方式和結構創新所帶來的設計變量,延展性和生命持久性為其設計的基本準則。
Q:你的創作中可以看見傳統工藝及傳統器物的某些特點,請與我們分享你對傳統工藝的看法?
生長於此,傳統文化的因子必然會滲透到思考與表達中,作品中有傳統器物的特點是必然的,馬扎燈是一個例子,但它又有現代的審美特性,且是能以工業化產出的可持續現代產品。我個人其實並不是執迷於傳統工藝,背負振興傳統的文化包袱,反而寸步難行。應該是因地制宜,根據傳統工藝所呈現的優點,自取所需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Q:請與我們分享你在2021年底發佈的「五金店計劃」(Hardware Project)的概念,以及提出這個計劃的原因和目標?
五金店計劃起始於《Wallpaper*》以「手邊思考」為主題,發起的「Co-Made」設計師共創項目。在五金店計劃展覽中以開源方式提供原設計的製作方法,以及在五金店購買材料方式和清單,啟發手工製作的愛好者運用日常手邊之物進行創作。我們期待五金店計劃以策展的思維來串聯專案,並將「開源化設計」以展覽傳播,以更低廉的成本、更普世化和非專業性的設計,讓設計親近大眾。
Q:產品設計之外,你本身也開始進行策展的工作。請與我們分享目前你最滿意的一次策展內容及原因?
策展與設計貌似屬於不同的兩個領域,但我認為兩者有著相同的邏輯思維,設計更傾向於產出具體的物件或者空間,而策展是以設計思維產出事件。
我個人喜歡的一個項目「DESIGNEW設計東西」,每年集結國內外14位設計師與中國代表性家具工廠合作進行為期半年的主題創作,從最初制定brief、公開招募設計師、工廠分配、設計審核、作品製作等產品設計流程的把關,到平面設計、建築空間等外部設計合作,到展覽呈現以及媒體公關,需要有具體清晰的計劃和邏輯設計。策展人的角色則改變了我看待事物的角度,產品設計師往往會聚焦於局部,而策展人則需要將一個更宏觀的長線項目進行清晰的邏輯關係梳理。
Q:自2018年以來,你將工作室定位調整成「研究型設計工作室」,為什麼有這樣的調整?
從2018年,我們更傾向於系統完整地表達自我期望的設計狀態,不管是能夠量產且商業化的馬扎燈系統,還是非商業的五金店計劃,都是具備完整的邏輯狀態的研究成果。馬扎燈通過對低電壓導電、模塊結構延展以及控制系統的技術結構,研究實現產品無限延展的可能性;而五金店計劃是一個以「開源設計」為主旨的人文設計實踐項目,這些都是以往商業合作案不具備的合作空間。
定義為「研究型設計工作室」並不排斥商業,我們同樣會研究商業的策略,並且不希望以目前存在的設計商業思路運行。2021年末我們舉辦的「未完成UNFINISHED」展覽,以老舊辦公大樓的空間發佈並展覽了我們最新代表作品「馬扎燈系統5.0」。我們希望嘗試不同與以往設計發佈,不一定要將我們的展覽置於商業展覽或者高調的藝術空間中,聰明且靈活應用合適的空間呈現也是一種商業嘗試。
Q:到目前為止,同步經歷了4年多的設計研究,請與我們分享你進行設計研究的模式?
2018年以「從結構出發」為主題展開設計研究,堅信技術和結構創新能夠給產品帶來質的變化,且這個信念一直貫穿於我們不同主題研究中。2019年我們在米蘭設計週期間,以個展的形式發佈了馬扎燈系統1.0&2.0、壓力茶几和工正桌。
2019年底延續對燈光的研究,以「詩意之光」為主題展開,進行發光源研究,以及對光的秩序和詩意性探索, 2020年產出具有極細發光線(3mm直徑)的電燈,縫隙中透出微弱詩意且理性的隙光燈,以及具有極強秩序感的馬扎燈3.0。2020年在上海和杭州以個展形式呈現,2021年底呈現馬扎燈系統5.0的「未完成UNFINISHED」展覽,更像是「從結構出發」和「詩意之光」的結合狀態,馬扎燈5.0今年與行李箱品牌RIMOWA進行跨界合作。
2021年開始,我們以「柔性力量」為主題展開新一輪的研究,以材料彈性、物體的重力、隱形的磁力和氣體動力等展開研究,這基於我對事物隱藏屬性的觀察,當我們將其置於中心,它能呈現巨大的能量。最終成果包含產品、雕塑和裝置藝術,呈現的狀態將會非常多元且更具藝術性。
Q:為什麼2018年起,你也將自己的產品設計設定以「可持續設計方式」為導向?
我個人認為,實現作品的「可持續」是設計師必備的責任感。不僅僅是指「可回收」,它也是多元的且須至始至終貫穿於事物。我認為第一要素是設計和品質能經受住被時間考驗,不被淘汰的作品將會減少設計垃圾的產出。其次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需要考慮到作品從出生到消失,設計好每個環節所需要考慮便捷更換的特性,以此讓產品不會因為某一個局部損壞而丟棄整體,到它消失也不會產生過多的垃圾。第三是商業的可持續,過多被商業浸染,可能讓設計師設計太多無用或者快速過時的商業產品,雖然這是這個欲望時代所帶來的產物,但仍希望設計師保留一定的理想主義。對我個人而言,這更像是一個自我約束的準則,不管對設計還是對人生。不被商業和潮流影響,以理想主義情懷去實踐。
Q:請與我們分享你給未來想從事產品設計人的建議?
我個人向來不愛提建議,但我提出我個人一直遵從的準則:理性分析自我,找準優劣勢,設定短期和長遠的目標以及參考對象;精進基本技能,全方位涉獵知識(不局限於設計方面),想要快速進步,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是必不可少的;遵從自己的內心,保有善良,以理想主義去實踐。當然,設計是一門非常依靠天賦的學科,認知自我是否適合可能是首要的事情。
蔡烈超
2011年畢業後在家具工廠兩年的設計及生產實踐經驗,練就了蔡烈超紮實的專業技能和宏觀思考模式。2014年成立工作室至今,蔡烈超時刻保持著獨立思考和對設計的熱情,通過不斷地設計實踐以及全球的展覽經驗,探索出獨特且適合的設計發展路徑,勇敢且克制地前行著。
採訪整理|方敘潔
攝影|Xu Xiaodong
圖片提供|MARIO TSAI STUDIO
更多不容錯過的新銳設計師訪談,皆在La Vie 2022/6月號《全球設計新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