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於6/10-6/19展開,展會僅10天,卻是基隆向大家展示城市面貌翻轉的機會,我們將專訪這些改變城市地景的設計與建築師們,讓大家更深入了解基隆。這裡邀請規劃「國門廣場」的景觀設計師宋鎮邁,以第一人稱敘事,在「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港區整體規劃案」中,看他們如何把水岸還給使用者,創造基隆獨有的海港生活!
最初這個案子相當單純,基隆市府要做一個舊火車站前的廣場,並且透過延伸的步道,形成舊站北口周邊,可以一路連結西2、西3碼頭的廊帶,市府認為這是一個如客廳般的空間。
但是,不論是停靠在基隆內港東岸的郵輪,還是停靠西岸的台馬之星,以及火車站,都會帶來人流,若要促成人流交織,乃至於引人流走進城市裡遊逛,這個自許要成為北台灣國門入口的客廳,就該有更大的想像,而不只是一個站前承接人流的空間。
2009年啟用的海洋廣場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在狹小水岸裡,外推了一個休憩的、親水的空間。我認為應該延續這個概念,像兩隻手臂一樣把整個內港的U型水岸串接起來;所以提案時,不只是做一個廣場,團隊規劃了整個內港周邊的水岸空間。
長久以來,內港周邊的圍牆隔開了城市與港,港與市是分離的,現在是時候讓市民與遊客重新擁抱這個U型水岸了。
我們以環港的步道系統把幾個多功能的廣場空間與天橋串聯起來。在西岸,站前廣場能容納5000到1萬人,將成為市區唯一可供千人規模以上大型戶外活動的空間;在東岸,從海洋廣場沿著步道,可以走上郵輪廣場的看台,既欣賞風景,也能舉辦小型的表演與活動。被步道連接起來的空間,形狀與大小不同,有些是條狀連結;有些是階梯型或向心型,但都具廣場機能,步道本身也能讓人駐足停留。
很高興市府接受了提案,1000多天以來,這個案子被切分為六塊基地,每個基地的主事者與經費來源都是不同單位,市府團隊和我們帶著模型一一拜訪與說服行政院、國發會、港務公司、航港局等多個單位;也必須分別與六個專長不同的營造廠,從零開始建立合作默契,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考驗。
對於我們這麼年輕的團隊來說,能在這麼有代表性的基地發出聲音,真的是很難得的機會。海洋廣場設下典範,我們不敢說增色,但起碼也要維持這樣的水平。以這樣的信念,戰戰競競地走到了今天,每一步都得到一些能量,既困難又美好。近期工程陸續完工,看到忠一路有些店家開始換招牌、洗地磚,真心希望這案子能成為一個起點,藉著提升公共空間的品質,讓市民起心動念,一起創造不同的城市景觀。
宋鎮邁
景觀建築師、一口規劃設計顧問公司合夥人、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圖片提供|一口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