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即日起至6月19日開展,透過國門、正濱、沙灣、海科4大展區,呈現基隆作為「起點城市」的新定位。其中,「西二碼頭倉庫」為博覽會入口主題館,展覽內容就以「起點城市」為題,爬梳基隆城在歷史中的興與衰,也展現近年城市治理計畫的成果,引領觀者設想城市的未來。全區由吾然文化擔綱內容策劃、柏成設計操刀空間,當中還有叁式打造的《光能基隆》沈浸式劇場。
先認識展館「西二碼頭倉庫」
西二碼頭倉庫建於1932年,因應當時基隆繁忙的港運業務而生,當時與之共存的倉庫共有8座,如今只剩下2座,而基隆市文化局在2014年決定將其列為歷史建築,並展開修復,未來一樓將新生為生活文化創意園區,二樓則是郵輪旅客服務區,這回在基隆城市博覽會中搶先對外開放。
主展館闡述博覽會「起點城市」概念
主展館是呈現本屆博覽會整體論述的空間,觀展之前,得先了解究竟什麼是「起點城市」?從歷史沿革來看,17世紀大航海時代便有「北雞籠,南大員」說法,基隆是台灣第一個現代化港口城市,也是台灣航向世界的起點;從地理位置來看,台灣縱貫鐵路、高速公路、衡量玉山高度的水準原點,都自基隆出發,而過去士紳若想環遊世界、留學生搭船出國求學,也都從基隆港啟航。
概述博覽會4大展區特色與內容
再來,觀者將進入說明國門、正濱、沙灣、海科4大展區各自定位與展覽內容的區域,柏成設計特別為各區設置相應的裝置作品,讓觀者在實地踏入展區之前,能先預習區域特色,比方說正濱展區取「彩虹屋」意象,在天花處設置映射出七彩燈光的燈具裝置,讓觀眾能馬上將兩者連結;更有趣的是,在4大展區的銅紙裝置中央,特別擺上基隆市長辦公室內的桌子,象徵城市的改變由此而生。
15分鐘城市:爬梳基隆「三高」困境,看城市治理如何改善
儘管有舊世代的興盛,基隆在2014年起陷入「三高」困境,高失業率、高離婚率、高自殺率的陰影籠罩城市,更背負史上最高的財政負債。近年,市府著手進行大格局的都市規劃,像是啟動海港邊的空間、建築改造運動,也整理並修復重要的考古遺址、古蹟、歷史建築與場景,讓基隆成為現代化與古風並存的文化都市。
而促成這些轉變背後的歷程,都被濃縮在「15分鐘城市」展區當中,讓人們快速看見城市風格重新建立的過程,更整理出7個屬於基隆的「自信點」,無論你是不是基隆人,都不妨一同勾勒基隆未來藍圖。
北雞籠,南大員:互動展間帶觀者體驗考古
策展團隊也特別規劃親子同樂的「北雞籠,南大員」展區,在此講述基隆和平島上社區的再定位,並呈現昔日聖薩爾瓦多城「諸聖教堂」遺址故事。觀者可先在牆上選擇工具,再到沙坑中動手「挖寶」,覓得寶物後別忘了拿到一旁的iPad感應,看看自己挖到的寶物到底是什麼?背後又埋藏著什麼樣的故事?
光能基隆:走進沈浸式劇場,感受基隆濃縮的24小時
最後,觀者將走入叁式打造的沈浸式劇場《光能基隆》,其將基隆的進化與願景化為數據空間,以大型投影的形式,將交通、機構、景點相關等微觀數據,轉為光子流動的場景,觀者在用宏觀視角邁入空間的同時,也以縮時方式走進「基隆濃縮的一天」。
此外,叁式還設計定時播放的環境劇場,讓觀者看見基隆近幾年的演化,舉凡舊時代的漁港建物轉生成為藝文場所、因少子化而停辦的學校脫胎為書店、基隆獨有的引水人文化等,期盼觀者在劇場中感受到基隆城的生命力。
柏成設計的選材小巧思
值得一提的是,因展期僅為期10天,柏成設計在規劃空間時,幾乎都選用「原材料」呈現,也就是說,工廠輸出的材料大多都未經加工,直接呈現在觀眾眼前,而構成展間主要的「銅紙」素材,在展期結束後將會被壓成紙張,再回饋給基隆,盡可能減少因短期展會造成的資源浪費。
資料、圖片|基隆市文化局、柏成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