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KED meets 千利休展亮相金澤21世紀美術館!融入茶室、枯山水、茶道精神的沉浸體驗

NAKED meets 千利休

日本創意公司NAKED於2022年8月6日至9月3日在金沢21世紀美術館推出「NAKED meets 千利休」展覽,其透過數位藝術重新詮釋千利休傳播到全世界的「茶道」,以及如何對金澤的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帶大家更認識這位茶聖的美學思想。

 

NAKED meets 千利休小檔main
NAKED於金澤21世紀美術館登場的展覽「NAKED meets 千利休」,帶大家更認識日本茶聖的美學精神。

NAKED meets 千利休小檔sub3
茶筅 茶は服のよきように

NAKED meets 千利休展覽金澤美術館登場

2022年為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誕辰500週年,其對日本茶道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泡茶」仍是男女老少皆可盡情享受的文化,而此次NAKED選在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金澤舉辦展覽,期盼帶領觀者體驗現代版的「茶道世界」,同時感受到猶如置身在茶室般的款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NAKED meets 千利休特展也是NAKED首次在金澤21世紀美術館登場的展覽。

NAKED meets 千利休小檔sub1
つくばい  四季が浮かぶ水面

 

以創新科技展現茶道精神

而在入口處,觀者將能看到以創新科技再現的茶聖千利休,歡迎大家踏進視覺藝術饗宴,而在「露地 浮世の外ノ道(浮世の外為斬斷世俗之意)」作品中,以露地(茶室外的庭園)為主題,並透過數位藝術的表現手法,洗去人們心中的灰塵、進入茶道世界;「枯山水 利休の教え」將表達千利休茶道精神的文字化為純淨的枯山水,人們可以透過與牆上或空間的這些文字互動,體驗到其欲傳達的思想。

小檔sub9
門 亭主の挨拶

 

NAKED meets 千利休小檔sub6
露地 浮世の外ノ道

NAKED meets 千利休小檔sub7
枯山水 利休の教え

以「一期一會」為展覽結尾

另外像是在「掛軸 亭主の想い」作品中,是以茶室裡不可或缺的掛軸為主題,打造出沉浸式的水墨畫世界;「小間 Evolution」將帶領人們體驗各式小間(意即小於四疊半塌塌米的茶室),並以創新的方式讓人們了解傳統建築茶室的功能與精神;最後的「茶室 「おわり(結束)」と「はじまり(開始)」將呈現出現代獨特的茶室,引領大家體會茶道中重要的「一期一會」,為展覽畫下句點。

NAKED meets 千利休小檔sub2
掛軸 亭主の想い

 

NAKED meets 千利休小檔sub5
小間 小間エボリューション

NAKED meets 千利休小檔sub4
茶室 「おわり」と「はじまり」 

圖片、資料來源|prtimesNAKED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日本館」亮點:Hello Kitty變身32種藻類,哆啦A夢、庫柏力克熊化身展區導覽員

2025大阪世博日本館亮點:Hello Kitty變身32種藻類,哆啦A夢、庫柏力克熊化身展區導覽員

2025大阪世博「日本館」以3大區域展現「循環」的概念,並透過變身為藻類的Hello Kitty,以及擔任導覽員的哆啦A夢、BE@RBRICK 庫柏力克熊,帶領人們探索循環的意義。

以「循環」為主題

即將於4月13日登場的2025大阪世博,以「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いのち輝く未来社会のデザイン)」為主題,而作為主辦國,日本館以「いのちと、いのちの、あいだに(暫譯:生命與生命之間)」為題,藉由館內設計傳遞日本文化中特有的「循環」概念,讓觀者意識到自己是萬物生命循環的一部分,並身處在地球這個龐大的循環系統之中。

日本館建築最大特色在於圍繞成圓形排列的無數 CLT木板,透過這些木板的縫隙,參觀者可以窺見內部空間,進而體會「內與外」、「展覽與建築」之間的連續性。(圖片提供:経済産業省)
日本館建築最大特色在於圍繞成圓形排列的無數CLT木材,透過這些木板的縫隙,參觀者可以窺見內部空間,進而體會「內與外」、「展覽與建築」之間的連續性。(圖片提供:経済産業省)
日本館夜景(圖片提供:経済産業省)
日本館夜景(圖片提供:経済産業省)
日本館以循環為主題,並分為「Plant Area」、「Farm Area」、「Factory Area」3大區域。(圖片提供:経済産業省)
日本館以循環為主題,並分為「Plant Area」、「Farm Area」、「Factory Area」3大區域。(圖片提供:経済産業省)

Hello Kitty化身32種藻類

而設有3個出入口的日本館,分為「Plant Area」、「Farm Area」、「Factory Area」3大區域,屆時根據選擇的進出路線,也將帶來不同的參觀體驗。在「Farm Area」中,將展示「從水到材料」的主題,並以「藻類」為主角,雖然人們對於藻類可能不太熟悉,但它能解決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糧食短缺等全球問題,也因此備受關注;在這區域中,深受全球喜愛的Hello Kitty,將變身為32種不同的藻類,以可愛的形象,帶領人們發現藻類的魅力與無限可能。

在「Farm Area」展區,Hello Kitty 將以32種不同的藻類造型登場。(著作 株式会社サンリオ ©2024 SANRIO CO. LTD】)
在「Farm Area」展區,Hello Kitty 將以32種不同的藻類造型登場。(著作 株式会社サンリオ ©2024 SANRIO CO. LTD)
這些化身為各式藻類的Hello Kitty,由三麗鷗公司負責設計。(著作 株式会社サンリオ ©2024 SANRIO CO. LTD)
這些化身為各式藻類的Hello Kitty,由三麗鷗公司負責設計。(著作 株式会社サンリオ ©2024 SANRIO CO. LTD)

哆啦A夢擔任導覽員

而在「Factory Area」,以「從材料到物品」為主題,並聚焦於日本的製造文化。來此,觀者將能了解日本獨特的「循環型製造」概念,是如何透過減少浪費、修復與維護,使物品得以長久使用,同時探索這種理念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方式。另外,日本家喻戶曉的哆啦A夢更將擔任導覽員,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永續發展的製造哲學。

哆啦A夢將擔任導覽員,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帶大家認識永續發展的製造哲學。(©Fujiko-Pro)
哆啦A夢將擔任導覽員,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帶大家認識永續發展的製造哲學。(©Fujiko-Pro)
在「Factory Area」,將回顧數百年來日本製造文化的發展,並展示其如何在設計上追求「靈活適應」(やわらかい構造),同時強調資源與素材的「循環再生」,進而孕育出獨特的「循環型製造文化」。(圖片提供:経済産業省)
在「Factory Area」展區,將回顧數百年來日本製造文化的發展,並展示其如何在設計上追求「靈活適應」(やわらかい構造),同時強調資源與素材的「循環再生」,進而孕育出獨特的「循環型製造文化」。(圖片提供:経済産業省)

庫柏力克熊現身展場

最後的「Plant Area」,則以「從廢棄物到水」為主題,並聚焦於肉眼難見、但在地球生態系統中扮演不可或缺角色的「微生物」。在此展區,將透過無數光點動態呈現微生物活躍的生命力,同時,知名的庫柏力克熊也將以趣味的方式,解說廢棄物是如何經過微生物的分解與循環,轉化為生活中可再利用的資源。

在「Plant Area」展區,庫柏力克熊將帶領大家認識循環的過程。(Ⓒ 2025 MEDICOM TOY)
在「Plant Area」展區,庫柏力克熊將帶領大家認識循環的過程。(Ⓒ 2025 MEDICOM TOY)
在「Plant Area」展區,也將透過無數光點動態模擬微生物的活躍狀態,打造一場沉浸式體驗。(圖片提供:経済産業省)
在「Plant Area」展區,也將透過無數光點動態模擬微生物的活躍狀態,打造一場沉浸式體驗。(圖片提供:経済産業省)

2025大阪世博「日本館」
展期: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
更多資訊可至日本館官網查詢

資料來源|経済産業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韓國藝術家莉景個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撥動時間的痕跡,在焚香粉與光影間對話

韓國藝術家莉景個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撥動時間的痕跡,在焚香粉與光影間對話

韓國藝術家莉景(Ligyung)全新個展「時空蝕:光的間界」,於2月22日至4月20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藝術家以「每道光中的陰影有多深?」為核心提問,運用肖楠木焚香粉及空間改造,以深刻的哲學思辨與感官體驗的交織,邀請觀者探索光與影、存在與虛無之間的關係。

藝術家莉景以光與空間為主要媒介來探索生命的二元性,透過作品呈現光與黑暗、存在與缺席之間的關係,她探問「相信我們所見的究竟有多不完美」。其藝術實踐不以華麗眩目的感官遊戲為主,反而追求物質與精神邊界的探索,藉由光來表達她對人性與社會的哲學思考。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展覽標題「時空蝕」是對此一探索的適切概括,令人聯想到太陽暫時受遮蔽的天體現象:「蝕」,強調光轉瞬而逝的本質,以及時間的循環模式。展覽揭示時間並非以線性方式推進,而是呈現出一種循環、具節奏和出乎意料的轉變,形成複雜的交互作用,反映了「蝕」本身的起伏消長。藝術家藉此邀請觀眾一同體驗光與物質轉變的視覺交響——自然元素及瞬逝狀態的一種匯流,而線性時間和其連續性皆消融於其中。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空蝕:光的間界》是一件探討時間與記憶的裝置藝術作品,藝術家在地面上擺放著兩座以文字組成的概念性「高塔」,分別象徵完整與破碎,並在牆面設計有機形狀的簍空,讓自然光進入展間,隨著一天中光影變化,影響文字的能見度。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展覽期間,觀眾可以撥動或填補作品的肖楠木焚香粉,讓文字逐漸模糊或清晰,隨著時間推移,焚香粉的顏色亦會因環境變化而改變。這件作品不僅是靜態裝置,更是一場隨時間推進、由觀眾參與而持續變化的藝術體驗,邀請大家共同思考時間、存在與消逝的關聯。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空蝕:光的間界」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空蝕:光的間界

展覽時間:2025/2/22(六)-2025/4/20(日)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 

資料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