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最權威的藝術雜誌之一的日本《美術手帖》,在今(2022)年七月號最新刊的國際藝術情勢中,以「照亮被遺忘在深處的記憶─修復社會傷痕的台灣美術」為標題,作家栖來光頗析台灣的當代美術和「轉型正義」的實踐,刊載了篇幅達4頁的專題報導,以馬祖國際藝術島、中正紀念堂《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為案例,透過藝術觀點探照台灣人權議題,折射出豐厚的文史印記,成為台灣透過藝術拓展國際能見度的重要指標。

專題由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移住台灣多年的作家栖來光撰寫,該篇報導提到馬祖群島的獨特戰地歷史背景,到戰地政務解除後開放觀光、文資保存運動等30年的「島嶼釀」時期。從戒嚴、戰物政地時期的角度報導馬祖國際藝術島,文中提到聚落保存文化運動、老兵觀看坑道內藝術品的眼淚、以及梅石營區士軍官特約茶室的女性議題等。栖來光以2020橫濱三年展也曾展示過的何采柔作品《搖欄》為例,評點此作在馬祖的歷史環境及策展脈絡下,又折射出作品不同的論述可能與精神本質。
作家栖來光自2006年定居台北。著書《台日萬華鏡》、《在台灣尋找Y字路》、《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將目光鎖定在台灣與日本之間的對照,觀察文化現況及城市空間文化紋理,詮釋台日間的文化差異。

對於日媒的報導,文化總會副秘書長李厚慶回應,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雖然在疫情下受國境管制影響,仍努力促成各國駐台使節參訪、東引及與那國島文化互動等國際交流;很高興這次馬祖能夠透過藝術島的視角,得到國際媒體的矚目,讓更多世人看見馬祖、認識台灣,這要歸功於專業的策展團隊辛苦創作出精彩且深具意義的策展內容;也期待下一屆的馬祖國際藝術島,能在疫後順利邀請更多國際創作者登島創作並與在地共創。

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2022年2月12開展,至4月10日落幕,為馬祖創下海空運旅運的同期人次近年新高,藝術島室內展區喜迎2萬3千多造訪人次,總人次更逾3萬。該活動定位為十年的文化治理縣政規劃,預計每兩年舉辦一次藝術島,間隔年則舉行國際藝術創作交流及培力講座。首屆原定2021年秋季舉行,因國內疫情警戒延至今年初,計有8個計畫,邀請41個跨領域的團隊,在馬祖四鄉五島共創39件作品及3個展覽空間,第2屆預計於2023年秋季登場。

圖片、資料提供|中華文化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