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開藝境-2022彰化走讀藝術節於7月2日至7月24日在鹿港登場,本次邀請藝術家以在地歷史、古蹟建築、巷弄文化為發想,打造10座藝術裝置,活動期間也推出16場藝術手作工作坊,以及邀請在地文史者規劃的8條路線16場藝術走讀,帶大家漫步鹿港小鎮的同時,感受新舊融合的文藝氣息。而這10件藝術裝置將一路展至8月31日,詳細作品地點可點此線上導覽地圖。 2022彰化走讀藝術節更多資訊請點此。
鹿港10件藝術裝置亮點!
范承宗|《遊戲》
地點:鹿港文武廟
范承宗以古早的戲台為發想,並運用上千支竹子在文武廟的草地上搭起大型裝置,作品兩側帶弧度的曲線也呼應了廟宇屋簷。而人們可以走進戲台裝置中,自由穿梭於台上或戲棚腳下,化身為表演者,或是在外頭觀看遊走於其中的人們,既模糊了看戲與演戲的界線,也帶有一種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意味。當夜晚裝置的燈光亮起時,也別有氛圍。
成若涵|《鹿港,好!》
地點:鹿港龍⼭寺
坐落鹿港龍山寺前的一正一反筊杯裝置,即是代表著好的意象的「聖杯」。而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帶著鹿港國中美術班的同學們一起共創,將龍山寺的相關元素化為圖騰創作,再透過雷射切割將其轉化呈現在作品上。同時一旁還設有互動籤筒,人們可以藉由掃描QR code,了解籤上面的圖騰之於龍山寺代表什麼。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作品的所有說明牌也邀請鹿港美術班學生一同打造,更添意義。
LUA RIVERA|《水神》
地點:舊鹿港溪⽔岸
墨西哥藝術家LUA RIVERA的作品經常包含自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再融合當代人的敘事來創作,此次她以水岸為靈感,打造出這件代表著河的靈魂的裝置,並運用回收再利用的藍色布料為材料,既帶有種永續環保的概念,會隨風飄逸的布料,也展現出《水神》做為一種在運動和思想中的水和「流動」的概念比喻。
考工記工作室|《魯班月》
地點:鹿港意樓
范承宗過往的創作多與逐漸消失的傳統技藝與記憶有關,此次他以有千年歷史的三軸組合積木「魯班鎖」為基礎,並透過數位參數化建模軟體進行運算,產生外圍密集至中央逐漸空透且由實漸變到虛的圓形立體木製雕塑。入夜後燈光亮起,作品也將成為鹿港老街牆上猶如一輪明月般的存在。
王振瑋|《湧流》
地點:和興青創基地
鹿港的和興青創基地前身為和興派出所宿舍群,藝術家便以注入活水為概念,運用傳統建築屋瓦下的輔助材料「瓦壓條」為材料,打造出這件蔓延至二樓的大型裝置,而作品的形色姿態也意味著這裡有許多創意店家進駐,與老屋激盪出新火花。
|
賴彥勳|《不材之木》
地點:⼗宜樓
為「櫟社」創社九人之一的陳懷澄,常邀請櫟社詩人到鹿港陳家十宜樓聚會,而藝術家賴彥勳便使用櫟社命名時所取的櫟木(台灣欒樹)來創作,九根木雕作品也象徵創設九人的精神標註。作品名則來自櫟社用意「學非世用,是為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雖他們自嘲為廢材,在文化保存運動上,卻是相對重要的存在;削尖朝上的根部,也象徵著朝向當權者的銳利武器。
宮城有加|《蛙港神社》
地點:鹿港鶴棲別墅
日本藝術家宮城有加在爬梳鹿港歷史時,得知其過去為貿易重鎮、有許多國家來的商船,而隨著船隻南來北往的不只是民生物資與舶來品,還有各式在貨櫃夾縫中的青蛙、壁虎等小動物,加上昔日曾有鹿港神社的存在,作品便將兩者做結合。人們穿過越來越低的鳥居後,視線便會對到為小動物而蓋的小神社,有趣的是,上頭的裝飾更融入了鹿港有名的鳳眼糕與蝦猴,兩旁的壁虎陶瓷則象徵著神社兩側的守護神獸「狛犬」。
吳芊頤|《窗景詩鹿仔港》
地點:鹿港公會堂廣場
藝術家以清代前期「鹿港飛帆」景象為發想、重現當時商業熱絡繁華景觀,並以手作膠帶的形式轉化呈現,再用數位輸出貼於壓克力板上,觀者可藉由解讀窗裡的元素,回望此地原為港灣的熱鬧風貌,同時藉由每日自然光映照出的色塊變化,帶人們發現城市中的意外風景。
黑川互動媒體藝術|《無限陣列=[]》
地點:桂花巷藝術村公園三路旁
鹿港過去曾是港口,但以現在人的視角來看,會覺得是個不可思議的想像,而這個空間如同時間的走廊,靜下來或慢下來時,或許能夠再次看到海濤撲岸而來、帆船緩緩靠岸地景象;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利用聲音與光線,帶觀者回到過往的時光。作品白天隨著機器的搖擺搭配光影,好似回到百年前的灣岸邊,晚上將搭配燈光成為炫目音樂,猶如舊時岸邊工人們歡唱的場景。
禹禹藝術工作室|《合十》
地點:桂花巷藝術村
禹禹藝術工作室以信仰為出發點,將人拜拜手合十的形象以及鹿港傳承百年的手工曬麵意象做結合,讓「傳承」成為這塊土地的能量,夜晚燈光亮起時,也形成一股別具氛圍的光影效果。
圖片提供|原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