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連楨惠執導的紀錄片《KULO》是金馬導演楊力州監製的「怪咖」系列紀錄片之一,以人稱台版「虎克船長」的手作藝術家「KULO」(趙俊堡)為主角,除了專注於藝術創作之外,他還在花蓮開民宿、創辦市集,成為許多心靈苦悶年輕人的去處⋯⋯《KULO》將於7月8日全台大銀幕上映。
「怪咖」系列紀錄片由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支持拍攝,車庫娛樂發行,攜手新世代導演,透過影像探討動保、同婚、移工、教育等不同議題。《KULO》的主角是一個斷了右手掌,說自己是狗的民宿主人。他跟自己約定,如果接到5000元的皮雕工作,就走路環島,沒想到這趟旅程,讓他開了民宿,還辦起全台最生猛、狂野的「瘋市集」。十幾個年頭過去,來民宿打工換宿的年輕人,烈日下跟著他走路的夥伴,曬得黝黒、打赤腳在大雨泥濘中整地卻依然開懷大笑的志工們,他們在這裡被接納並得到歇息。
從迷茫少年到在花蓮深根
現年54歲的 KULO(趙俊堡),16歲那年因為工廠意外失去右手掌,從此生命從彩色變成黑白,為了維生,他做過粗工、混幫派,誰給他飯吃就跟誰。當時的 KULO,對人生充滿憤怒和絕望,直到發現自己的藝術天分,才找到人生的方向。後來,在一次徒步環島的旅程中,KULO 萌生在花蓮開民宿的想法,便在鹽寮海邊開設「海或民宿」,吸引許多心靈苦悶的年輕人前來打工換宿。為了支援年輕藝術家,KULO 還創立「海或瘋市集」讓他們擺攤,從一開始數十攤,近年逐漸壯大成數百攤的規模,成為每年夏天花蓮海邊一道特別的風景。
多年觀察化為拍攝靈感
談起與 KULO 的緣份,導演連楨惠表示,2007年時她為高雄市電影館規劃展覽時,施工夥伴帶KULO 來,「KULO 負責一面牆的畫作,他話不多,戴著墨鏡、穿著很酷,跟著一群朋友圍坐在地上打著非洲鼓。」從2017年開始,為了拍攝記錄長片,連楨惠經常前往海或民宿蹲點,「越蹲越發現,我跟來這裡的某些人的狀態是接近的,也發現我對他們的提問,其實就是對自己的質疑。」因此,當連楨惠受到楊力州導演邀請參與「怪咖」系列時,她立刻動念想用20分鐘的故事,把這些年對 KULO 的觀察跟觀眾分享。
看完《KULO》,帶走一句話
長達五年的拍攝期間,最讓連楨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 KULO 在小幫手的協助下剪完指甲之後,伸出左手手掌給她看,連楨惠見狀,也伸出雙手,看著自己的手指:「你看!我的指甲長得這麼醜,不能像很多女生⋯⋯」沒想到 KULO 看了看她,伸出前端空蕩蕩的右手說:「沒有,就不會嫌棄!」讓連楨惠大受刺激,她表示:「這一擊,敲醒了我,原來當我們擁有時,不僅不懂得珍惜,還只是嫌棄。」連楨惠表示,希望觀眾看完《KULO》之後可以:「帶回一句你印象深刻的話!」她說,那些話都是 KULO 的真實經歷與體悟,「期待觀眾來看電影,感受它、帶回它們,然後開啟與自己對話。」
《KULO》電影預告:
文字整理|Lucinda Chen
資料提供|車庫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