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7/31前台中展出!從自身感受出發,結合藝術與生活的空間體驗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7/31前台中展出!從自身感受出發,結合藝術與生活的空間體驗

平面設計師髙田唯(YUI TAKADA)以花為主題的個展「你你我我」即日起至7/31,於金典綠園道商場的 Open MUJI 空間展出,呈現以自己心中感受創作的自由奔放作品,傳遞「人與花一樣都是獨立的個體」概念。

以「好感生活」為想像的 Open MUJI 不定期邀請各領域職人體驗或藝術型展覽,作為傳遞文化及情感的交流場所。此次「高田唯的花展」結合 Open MUJI 的生活空間意象,帶領觀眾走入其中,感受「藝術即生活」,並由感而發藝術所帶來的意境。

關於高田唯

1980年生於東京,「Allright 設計工作室」的藝術總監兼創立者,其下包含平面設計部門「Allright Graphics」及活版印刷部門「Allright Printing」,也是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AGI 會員、東京造型藝術大學准教授。他擅長使用隨興、簡約的線條,也喜愛使用強制變形的字體與故意錯印等破格編排。

高田唯
(左)高田唯、(右)高田唯作品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03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展覽空間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05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展出作品

「你你我我 にーにーをーをー」

每朵花的形與色必然有著差異,生命力也為各型各色。有著運用風、昆蟲而延續生命的型態,更甚有著枯萎而更顯美麗的事物。我身為我即好,你身為你即可。這是我們可以向花朵學習的地方,偶爾我們也要不試著放下總配合他人的行為,單純的只展現自己呢?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07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展出作品

此次高田唯老師從你我生活周遭靈感出發,以自身的經歷表現不受人影響、原始而純粹的自我。除藉由畫作呈現花的特色外,高田唯更想傳達給觀展人另種感受;因自身的職業生涯,他長期將多數精力用於配合工作需求,近年來開始重視源於自己心中感受、享受自由奔放的作品,強調「我們亦同花一般,即是獨立的個體,無須總是去配合或是求同,得欣賞自我的美好,找到自我價值意義」。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06
除藉由畫作呈現花的特色外,高田唯更想傳達給觀展人不同感受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14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結合 Open MUJI 的生活空間意象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08
此次高田唯老師從你我生活周遭靈感出發,以自身的經歷表現不受人影響、原始而純粹的自我

高田唯的花展「你你我我」展覽資訊

展覽期間|2022年6月27日起至7月31日

展覽地點|金典 綠園道商場 2F Open MUJI 

票價資訊|免費參觀

線上藝廊畫作販售|https://www.parklanes-shop.tw/pages/art-block

文字整理|Lucinda Chen

資料提供|金典 綠園道商場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夜間亮點!聲光水舞秀《藍夜彩虹遊行》每日上演,帶你走進月夜下的奇幻慶典

2025大阪世博夜間亮點!聲光水舞秀《藍夜彩虹遊行》每日上演,帶你走進月夜下的奇幻慶典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至10月13日登場,期間將每日上演燈光水舞秀《藍夜彩虹遊行》,結合水、空氣、光影、火焰、影像與音樂,圍繞本屆世博會的主題「生命」,在會場內最大的表演場地「水之廣場」帶來穿越時空的故事之旅。

啟發自生命的泉源——空氣與水

數十億年,空氣與水自地球誕生之初便攜手滋養著萬物生靈,見證著萬物的演化與流轉。《藍夜彩虹遊行》的概念正是圍繞這兩種元素展開,以一場壯麗的慶典,讚頌它們對生命的重要性。假設我們能聆聽空氣與水的對話,它們會如何形容地球?《藍夜彩虹遊行》試圖透過視覺特效與音樂,想像對這個問題的回應。

2025大阪世博夜間亮點!聲光水舞秀《藍夜彩虹遊行》每日上演,帶你走進月夜下的奇幻慶典
《藍夜彩虹遊行》表演圍繞空氣與水兩種元素展開(圖片來源:Expo 2025)
2025大阪世博夜間亮點!聲光水舞秀《藍夜彩虹遊行》每日上演,帶你走進月夜下的奇幻慶典
《藍夜彩虹遊行》結合水、空氣、光影、火焰、影像與音樂,世博期間每日定時上演(圖片來源:Expo 2025)

一場月夜彩虹下的神祕慶典

《藍夜彩虹遊行》從一則傳說故事開始:在一座神秘島嶼上,每每夜晚都會升起彩虹,島上的生物們齊聚,舉辦盛大的慶典。某天,名為「蒼」的孩童意外發現了這道午夜彩虹,並被奇幻的光芒引領至慶典現場。在這裡,他遇見了各種奇妙生物,沉浸於絢爛的光影與音樂之中,並與他們產生心靈共鳴。這場慶典不僅是一場視覺與感官的盛宴,更是一趟奇幻旅程、一段充滿驚喜與感動的故事。

2025大阪世博夜間亮點!聲光水舞秀《藍夜彩虹遊行》每日上演,帶你走進月夜下的奇幻慶典
在一座神秘島嶼上,每每夜晚都會升起彩虹,島上的生物們齊聚,舉辦盛大的慶典(圖片來源:Expo 2025)

佔地8,800平方公尺、300座噴泉齊發

在大阪世博期間,《藍夜彩虹遊行》將每天定時於會場最大規模的表演場地「水之廣場」上演,橫跨約8,800平方公尺的水面。其主舞台將建起一座水幕瀑布,作為主要的視覺焦點;搭配300座噴泉交錯排列,以及燈光、雷射與特效裝置,營造出層次豐富的光影變化。

2025大阪世博夜間亮點!聲光水舞秀《藍夜彩虹遊行》每日上演,帶你走進月夜下的奇幻慶典
「水之廣場」主舞台將建起一座水幕瀑布,並搭配300座噴泉交錯排列(圖片來源:Expo 2025)

這場水舞秀不僅展現了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更象徵著生命的流動與交織。隨著《藍夜彩虹遊行》登場,大阪世博的夜晚將化為一場如夢似幻的沉浸式體驗,帶領觀眾穿梭於自然與未來的交界,感受生命的壯麗與無限可能。

2025大阪世博夜間亮點!聲光水舞秀《藍夜彩虹遊行》每日上演,帶你走進月夜下的奇幻慶典
《藍夜彩虹遊行》帶領觀眾穿梭於自然與未來的交界,感受生命的壯麗與無限可能(圖片來源:Expo 2025)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畫作藏玄機!奇美博物館「畫師們」特展,用科學解謎藝術

奇美博物館年度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正如火如荼展開,這場穿越時空的藝術盛宴,不僅展示了奇美博物館的豐富珍藏,還藉由科學檢測與藝術史研究的結合,揭開了畫作背後隱藏的故事與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這些作品的歷史軌跡與創作過程,值得民眾前往觀展,細細品味。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以畫作搭配科學檢測圖像,呈現畫作底下的祕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歷時12年研究 科學檢測與藝術史結合

近年來,科學檢測技術在國際藝術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奇美博物館自12年前開始結合藝術史與科學檢測進行藏品研究,揭示畫作肉眼無法察覺的細節與背後隱藏的訊息。《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即是歷時12年的研究成果,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大眾分享畫作背後的祕密。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民眾可以透過互動裝置,察看作品影像與隱藏在畫作底下的細節。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表示,當學者對作品的風格、圖像或歷史背景產生疑問時,會希望藉由科學檢測找到新線索,例如透過X光、紅外線等技術,可以發現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底稿、修改細節,甚至後人修補的痕跡。有時科學檢測也能帶來意外的發現,例如畫作的顏料成分或繪畫技法與預期不符,或者畫作曾被修改、甚至被後人添加了新的元素。這些發現不僅豐富了對作品的理解,更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

館方強調,雖然透過科學檢測仍然無法完全重建作品的生命史,但希望盡可能地評估作品原本的樣貌或使用的材料,讓研究人員能對作品有更完整的分析與詮釋,進而讓觀眾有機會深入認識這些珍貴的藝術品。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透過燈箱互動展示,認識紅外線、紫外光、X光等光線特性,了解科學檢測的方法。(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作品分享一:風車前的旅人 找到遺失的拼圖

作品〈風車前的旅人〉為楊.布魯赫爾二世的風景畫作品,呈現了典型尼德蘭的村落景致。館方表示,一般來說,布魯赫爾家族的風車風景畫,經常會在鄉間的道路上放置動物的枯骨,暗示人生旅途不一定都是美好,而是充滿各種苦難。然而,在這件作品中並沒有看到枯骨,因此,希望透過科學檢測看看能否找到肉眼看不見的物件。而運用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XRF)掃描後的鉛元素圖像,真的發現了畫家當時用鉛白顏料所描繪的動物枯骨原貌。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風車前的旅人〉經科學檢測發現有肉眼看不見的獸骨藏在畫作圖層下方,推測為後人所做的塗改,此一發現也完整了畫家創作這件作品的意圖。(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作品分享二: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 不同畫布拼成一幅畫

作品〈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是結合宗教人物與花果靜物的特別類型。以肉眼檢視這件作品時,可以發現沿著聖露西的四周有一道銳利的細線凹痕,將聖露西與水果環串分隔開來,彷彿兩者之間的顏料層並不連續,然而從現有的畫面中已無法得到更多資訊。但經過科學檢測後發現,原來聖露西的肖像與周圍的環串果實靜物屬於不同的畫布。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透過科學檢測發現,黃色標示出來的區域與環串果實靜物屬於不同畫布。(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作品分享三: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 發現「換臉」真相

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是16世紀起流行的肖像畫類型。從科學檢測的鋅元素分布圖來看,推測其面部修改應是使用含有鋅白的顏料,但鋅白在19世紀後才廣為使用,可見此修改應為19世紀後人手筆。此外,當使用大面積X 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掃描時,發現畫中女子原本的臉不是我們在畫作上面所看到的樣子,而是曾有過大幅度的修改,甚至到了「換臉」的程度。從鉛元素分布圖來看,位於現有圖像底下的這張臉使用含鉛量較高的顏料描繪,眼睛看起來較大、臉頰與嘴唇也顯得較寬大。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科學檢測的鉛元素分布圖,發現畫中的女子曾被大幅度「換臉」,檢測下所呈現的臉,眼睛看起來較大、臉頰與嘴唇也較寬大。(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科學檢測的鋅元素分布圖,推測其面部修改應是使用含有鋅白的顏料,但鋅白在19世紀後才廣為使用,可見此修改應為後人手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更多的精采內容,歡迎前往奇美博物館《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觀賞。

【展覽資訊】

  • 展覽名稱:《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 展出地點:奇美博物館 特展廳

  • 展覽日期:2024.10.26-2025.8.31(週三、除夕休館)

  • 展覽時間:9:30-17:30

  • 票價資訊:全票400元、優惠票350元、雙展套票(常設展+特展)450元

  • 售票通路:奇美博物館官網、奇美博物館售票櫃台、Klook、KKday、ibon售票系統、易遊網、Tr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