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城市指標系統!工二建築低調打造「與城市共生的物件」

新竹與城市共生的物件

這幾年新竹市的街道變得更漂亮了!新竹市的步行指標、車行號誌、公車桿,2019年開始,進行漸進式調整與替換,由「工二建築」負責規劃與設計,這些城市中的功能性物件,透過設計被釐清與簡化,成為「與城市共生的物件」。

由步行而具體化的設計概念

2017年新竹市,規劃新竹公園和動物園指標系統設計案時,執行委員提醒「要從城市角度出發,不要只作單一個案處理。」也讓原本只是新竹公園和動物園指標設計,延伸成整個城市的指標系統「我們都認為,新竹市有機會獲得新的轉變。」

執行之初,新竹市提出「步行城市」的命題,希望大家(來新竹遊玩的旅人們)能用步行或騎乘自行車遊逛新竹,市府也告訴工二:「先到新竹各處走走,先來玩、再思考該怎麼做設計。」對工二來說「這真的是一次很神奇的經驗,我們把自己當作觀光客,從老城區、走到新城區,再從18尖山、走到17公里海岸線,我們花了半年,『走』遍新竹。我們擅長的是空間設計,當踏入不同領域時,多虧有這段『步行』體驗,才有辦法讓各種指標系統,落實在城市裡的每個角落。」

280358178_5222925187786794_5947679996367137701_n
步行指標已新竹「風」為概念,用低調的鐵灰色,隱藏在城市角落

280287832_5222881214457858_4005662457092772289_n
步行指標,不打擾城市樣貌,又能為遊客提供準確的地理資訊

讓路牌成為城市中不違和的存在

但說起來簡單,要把整個城市視為一個整體的「空間」,操作起來超難!「這真的是近10年來,我們遇到最困難的一場設計案,光是讓公車站牌,不違和的被放在便利商店、學校、路邊店家前,又要能展現一致的城市性格就超難;步行指標要能讓觀光客,馬上在雜亂的街道中找到,又不能成為城市裡顯著的存在,破壞城市原有的藝術品或藝術地景,也超難。我們花很多時間討論,如何做出可以被看見、又不影響市民的指標系統。」因此,他們以「共生」為題,以在地「風」的元素,利用設計過的幾何造型轉譯,讓步行/城市指標,既能不打擾居民,又能成為觀光客最有存在感的指示牌。

新竹市一系列的步行指標、車行號誌、公車桿,2019年就陸續完工,從新竹市政府前到新竹火車站,是最早替換完成的路段,市區其他區域,要等接下來損壞替換,慢慢換上新裝。

280786705_5222886551123991_7256578937893912702_n
無論被擺放在城市的任何角落,都能低調的存在而沒有違和感

280265427_5222887504457229_8259410493920088947_n
清楚的指示路標

280517341_5222897137789599_4059283244959734111_n
各大景點資訊,改用QRcode立柱,提供更多資料,也讓指標和說明系統存在更低調

最安靜的配角設計

很多人會說,日本的街道看起來就是乾淨漂亮, 如果深究原因會發現,只要拿掉雜亂的部分、還原乾淨素樸的狀態,就是變漂亮的第一步,而燈桿、行車號誌等,實用且必須存在城市裡的指標系統,工二則想辦法,讓它們沒有存在感,「讓物件隱形化,道路系統才不會雜亂不堪。」

工二也坦言,「一開始設計燈桿時,也曾朝特殊幾何形發想,但市府反而提醒我們,要跟著前面簡單素樸的設計走。公車站牌需要被一眼看到,需要清楚明亮的視覺;路燈反而要做得很隱晦,它是為了照明,不是為了帥;交通號誌是指示的功能性存在,不需要巨大而明亮...」怎麼讓燈桿、號誌桿低調再低調,「後來我們只做圓管切削,讓它們隱身、不違和的存在於城市中。」整個過程工二也不斷反思:「設計的意義,是要被看到,還要是具功能性的被理解。」更要讓同一組物件,無論白天或晚上、放在住宅區、老城區、整個新竹市的各角落都適用,做為城市最安靜、最稱職的「配角設計」。

277795489_5145186055560708_9165037067107752721_n
新竹市的車行號誌和燈桿

278189507_5145180915561222_3550022358672538420_n
新竹市的車行號誌和燈桿

有機會造訪新竹,先感受一下排除雜亂標誌系統的城市樣貌,再環顧一下四周的步行指標、抬頭注意一下車行號誌和燈桿,看看這些低調的城市指標,帶給新竹市哪些不一樣的新轉變。

277802755_5145188742227106_2374264319515914095_n
夜間的新竹市車行號誌和燈桿

277772735_5145188775560436_6102557524184044443_n
夜間的新竹市車行號誌和燈桿

277802943_5145187642227216_3148433248178832517_n
夜間的新竹市車行號誌和燈桿

hsin chu_03
車行號誌和燈桿的細節

hsin chu_02
車行號誌和燈桿的細節

hsin chu_04
車行號誌和燈桿的細節

圖片提供|工二建築設計事務所

攝影|丰宇影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讓每一位孩童都能自由玩耍的遊具!日本「RESILIENCE PLAYGROUND PROJECT」計畫打破遊樂場的界線

讓每一位孩童都能自由玩耍的遊具!日本「RESILIENCE PLAYGROUND PROJECT」計畫打破遊樂場的界線

由日本福井縣株式会社ジャクエツ(JAKUETS)推動的「RESILIENCE PLAYGROUND PROJECT」遊具研究計畫,榮獲2024年GOOD DESIGN GRAND AWARD大獎。該計畫跨越了醫療與遊具設計的界線,致力於開發出不論是一般或是有特殊需求的孩童都能遊玩的遊具。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全日本約有兩萬名需要醫療照護的兒童,但僅有17.2%的家庭能夠外出或旅行。另外,許多大人過度保護的思維,也可能限制了孩子們遊玩的機會。而針對「想玩卻無法玩」這個課題所誕生的RESILIENCE PLAYGROUND PROJECT,從遊具設計的角度出發,創造出讓每個孩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遊玩的機會,同時期望這些遊具能讓不同的孩子共同自由玩耍,進而打破遊戲場所的界線。

「遊戲」是人類最根本的需求之一,也是創造力的來源。但身心障礙兒童與需要醫療照護的孩子,卻經常被排除在遊戲機會之外。因而誕生的RESILIENCE PLAYGROUND PROJECT,旨在創造每個小孩都能玩耍的遊具。(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遊戲」是人類最根本的需求之一,也是創造力的來源。但身心障礙兒童與需要醫療照護的孩子,卻經常被排除在遊戲機會之外。因而誕生的RESILIENCE PLAYGROUND PROJECT,旨在創造每個小孩都能玩耍的遊具。(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讓每位孩子都能自由玩耍

在這項計畫中,有來自不同背景的孩童、醫生、護理人員、遊具設計師、在地居民共同參與,打造出3款任何兒童都能自由遊玩的遊具。開發過程中,他們也特別注重減少強烈的感官刺激,選用淡色系來設計遊具,同時避免使用網狀等會壓迫身體、產生疼痛感的材質,讓孩子們能舒適地享受遊玩的樂趣。

RESILIENCE PLAYGROUND PROJECT以「從身心障礙孩童到一般孩童都可以使用」為核心理念,目標是減少因「無法遊玩」而產生的無形社會障礙,並打造一個每個孩子都能自由享受的世界。(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RESILIENCE PLAYGROUND PROJECT以「從身心障礙孩童到一般孩童都可以使用」為核心理念。(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專業醫師監修遊具

而由Orange Kids’ Care Lab.醫師紅谷浩之監修的這3款遊具,更在功能上考慮了不同需求,包含:「包覆型」鞦韆「KOMORI」、浮環形設計的彈簧遊具「UKABI」以及促進孩子們互動的彈跳床遊具「YURAGI」。目前,這些遊具已被設置於日本的幼兒園、公園與商業設施等多種場所中,為更多孩子提供遊玩的機會。

該計畫希望這些遊具能為孩童提供從家庭和醫院走向社區遊樂場的契機,並成為孩子們一起遊玩的橋樑,讓不同特性的孩子在同一個空間中自由玩耍,打破遊戲場所的界限。(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該計畫希望這些遊具能為孩童提供從家庭和醫院走向社區遊樂場的契機,並成為孩子們一起遊玩的橋樑,讓不同特性的孩子在同一個空間中自由玩耍,打破遊戲場所的界限。(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KOMORI」遊具
傳統鞦韆對於一些因身心障礙難以穩定身體,或者對周圍視覺變化特別敏感、甚至會感到不適的孩子而言,是難以享受的遊具,而這款包覆型的鞦韆「KOMORI」,讓這些兒童們也能體會到盪鞦韆的樂趣。

包覆型的鞦韆遊具「KOMORI」,讓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們也能體會到盪鞦韆的樂趣。(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包覆型的鞦韆遊具「KOMORI」,讓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們也能體會到盪鞦韆的樂趣。(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UKABI」遊具
一些身心障礙兒童無法跨坐在搖搖馬上,而這項「UKABI」便設計成浮環形的彈簧遊具,可依孩子的身體需求來調整姿勢,提供最佳的乘坐方式,且孩童可以藉由自身動作來感受不同的搖晃方式,進而培養他們的感知能力。

有別傳統的搖搖馬,「UKABI」遊具讓孩子可以依據自己的動作節奏來感受搖晃。(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有別傳統的搖搖馬,「UKABI」遊具讓孩子可以依據自己的動作節奏來感受搖晃。(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YURAGI」遊具
這款「甜甜圈」造型的彈跳床,設計上考量了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孩童與一般孩子的互動機會,讓他們能夠一起共享遊戲的樂趣。較低的位置適合需要照護的孩子遊玩,而較高的位置則提供活潑的孩子盡情彈跳,雙方在遊戲中可以感受到彼此的晃動帶來的互動。此外,由於YURAGI遊具的高度較低,大人也能輕鬆在外圍看顧孩子們的安全。

「YURAGI」彈跳床遊具讓每一位孩子們能夠共享搖擺、彈跳的體驗,進而拉近身心障礙兒童與一般兒童的距離。(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YURAGI」彈跳床遊具讓每一位孩子們能夠共享搖擺、彈跳的體驗,進而拉近身心障礙兒童與一般兒童的距離。(圖片來源:PLAY DESIGN LAB)

資料來源|PLAY DESIGN LAB株式会社ジャクエツ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隈研吾設計監修SHARP空氣清淨機:以日本傳統建築為靈感,打造如家具般優雅的家電

隈研吾設計監修SHARP空氣清淨機:以日本傳統建築為靈感,打造如家具般優雅的家電

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KKAA)設計監修的SHARP空氣清淨機「FU-90KK」,以日本傳統建築中的「簾虫籠」與「障子」為靈感,外殼使用真正的木材,展現出精緻的工藝,也打造出如家具般優雅的家電產品。

不單單是建築,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近年來也有許多精彩的跨界合作案例,比如與ASICS聯名的跑鞋、與安縵室內設計品牌Aman Interiors合作的家具、與FENDI攜手打造的時尚配件等。而此次隈研吾操刀的SHARP空氣清淨機產品,從建築設計的角度出發,採用了真正的橡木為材料,並以日本傳統建築中常用的「障子」與「簾虫籠」為發想,展現出「建築 × 家電」的全新可能性。

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KKAA)設計監修的SHARP空氣清淨機「FU-90KK」,以日本傳統中的「簾虫籠」與「障子」為靈感。(圖片來源:SHARP)
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KKAA)設計監修的SHARP空氣清淨機「FU-90KK」,以日本傳統的「簾虫籠」與「障子」為靈感。(圖片來源:SHARP)

以日本傳統建築為靈感

所謂的障子(しょうじ),即是在日式房屋中做為隔間使用的橫拉門,通常由木框與和紙所組成;簾虫籠(すむしこ)則是在日本傳統建築中,以細長竹子編織而成的簾子般窗戶,兩者的設計不僅簡潔優雅,且能巧妙地將自然光線與風引入室內。因此,隈研吾透過空氣清淨機側面覆蓋的垂直格柵設計,營造出猶如自然風輕拂過格柵細縫的自然清新感。

這款空氣清淨機外殼使用真正的木材,側面覆蓋的垂直格柵設計,營造出猶如自然風輕拂過格柵細縫的自然清新感。(圖片來源:SHARP)
這款空氣清淨機外殼使用真正的木材,側面覆蓋的垂直格柵設計,營造出猶如自然風輕拂過格柵細縫的自然清新感。(圖片來源:SHARP)

自然與空間的和諧

關於這次的合作,隈研吾提到,「我們利用木材的特性,創造了一款將自然與空間完美融合的空氣清淨機,且不只是提升日式和風空間的魅力,也能增添其他空間的美感。」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空氣清淨機外殼是由木工匠人手工打造,每件作品都擁有獨特的表情,木材表面也將隨著時間的流逝更顯深邃。

隈研吾利用木材的特性,創造了一款將自然與空間完美融合的空氣清淨機(圖片來源:SHARP)
隈研吾利用木材的特性,創造了一款將自然與空間完美融合的空氣清淨機(圖片來源:SHARP)

售價高達55萬日圓

也因為這款空氣清淨機追求「如家具般」的美感,在設計上,從任何角度看都呈現出平衡的姿態,使其能夠和諧地融入空間之中。此外,由於這款空氣清淨機的外殼為手工打造,每台售價高達55萬日圓,且每月限量生產50台,欲購買者需提前預約。

不僅是日式空間,這款空氣清淨機也能增添其他空間的美感。(圖片來源:SHARP)
不僅是日式空間,這款空氣清淨機也能增添其他空間的美感。(圖片來源:SHARP)

資料來源|SHARP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