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新竹市的街道變得更漂亮了!新竹市的步行指標、車行號誌、公車桿,2019年開始,進行漸進式調整與替換,由「工二建築」負責規劃與設計,這些城市中的功能性物件,透過設計被釐清與簡化,成為「與城市共生的物件」。
由步行而具體化的設計概念
2017年新竹市,規劃新竹公園和動物園指標系統設計案時,執行委員提醒「要從城市角度出發,不要只作單一個案處理。」也讓原本只是新竹公園和動物園指標設計,延伸成整個城市的指標系統「我們都認為,新竹市有機會獲得新的轉變。」
執行之初,新竹市提出「步行城市」的命題,希望大家(來新竹遊玩的旅人們)能用步行或騎乘自行車遊逛新竹,市府也告訴工二:「先到新竹各處走走,先來玩、再思考該怎麼做設計。」對工二來說「這真的是一次很神奇的經驗,我們把自己當作觀光客,從老城區、走到新城區,再從18尖山、走到17公里海岸線,我們花了半年,『走』遍新竹。我們擅長的是空間設計,當踏入不同領域時,多虧有這段『步行』體驗,才有辦法讓各種指標系統,落實在城市裡的每個角落。」
讓路牌成為城市中不違和的存在
但說起來簡單,要把整個城市視為一個整體的「空間」,操作起來超難!「這真的是近10年來,我們遇到最困難的一場設計案,光是讓公車站牌,不違和的被放在便利商店、學校、路邊店家前,又要能展現一致的城市性格就超難;步行指標要能讓觀光客,馬上在雜亂的街道中找到,又不能成為城市裡顯著的存在,破壞城市原有的藝術品或藝術地景,也超難。我們花很多時間討論,如何做出可以被看見、又不影響市民的指標系統。」因此,他們以「共生」為題,以在地「風」的元素,利用設計過的幾何造型轉譯,讓步行/城市指標,既能不打擾居民,又能成為觀光客最有存在感的指示牌。
新竹市一系列的步行指標、車行號誌、公車桿,2019年就陸續完工,從新竹市政府前到新竹火車站,是最早替換完成的路段,市區其他區域,要等接下來損壞替換,慢慢換上新裝。
最安靜的配角設計
很多人會說,日本的街道看起來就是乾淨漂亮, 如果深究原因會發現,只要拿掉雜亂的部分、還原乾淨素樸的狀態,就是變漂亮的第一步,而燈桿、行車號誌等,實用且必須存在城市裡的指標系統,工二則想辦法,讓它們沒有存在感,「讓物件隱形化,道路系統才不會雜亂不堪。」
工二也坦言,「一開始設計燈桿時,也曾朝特殊幾何形發想,但市府反而提醒我們,要跟著前面簡單素樸的設計走。公車站牌需要被一眼看到,需要清楚明亮的視覺;路燈反而要做得很隱晦,它是為了照明,不是為了帥;交通號誌是指示的功能性存在,不需要巨大而明亮...」怎麼讓燈桿、號誌桿低調再低調,「後來我們只做圓管切削,讓它們隱身、不違和的存在於城市中。」整個過程工二也不斷反思:「設計的意義,是要被看到,還要是具功能性的被理解。」更要讓同一組物件,無論白天或晚上、放在住宅區、老城區、整個新竹市的各角落都適用,做為城市最安靜、最稱職的「配角設計」。
有機會造訪新竹,先感受一下排除雜亂標誌系統的城市樣貌,再環顧一下四周的步行指標、抬頭注意一下車行號誌和燈桿,看看這些低調的城市指標,帶給新竹市哪些不一樣的新轉變。
圖片提供|工二建築設計事務所
攝影|丰宇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