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寧被用作服裝布料不稀奇,但服裝設計出身、轉而投身藝術的彭柏碩(BS.P),以丹寧與傳統藍染布料為主要媒材,搭配日本傳統技法「Sashiko 刺子繡」,創作尺度跨域極廣的藝術作品,小如正方窗框、大至落地,表現傳統工藝與創新想法的碰撞結果。即日起至2022年8月4日,彭柏碩個展《THE FU(TURE)JI IS NOW》於台北藝術展演空間「Whimsy Works 奇想會」限期展出,親臨現場,更能感受一針一線縝密串起巨幅畫面的震撼。
丹寧加工 X 舊衣結構重組
彭柏碩曾以《首陀羅伏擊》於2017年獲得時裝設計新人獎(Taiwan Fashion Design Award)首獎,綜觀當時服裝作品,就可見彭柏碩擅用丹寧加工的設計特色,若再回溯求學時期,將舊衣解構、重組並融入異材質的手法,也一直存在其設計之中;彭柏碩巧妙取種姓制度中「首陀羅」階級定義,以及「伏擊」的反叛意味,表達對現今時尚現象的批判與省思。而《首陀羅伏擊》的核心概念,也成為《THE FU(TURE)JI IS NOW》展覽的重要內涵。
著迷於丹寧布料會「改變」的特質
《THE FU(TURE)JI IS NOW》展場內所有丹寧布料皆為二手素材,就連通往展間的階梯也鋪上原色丹寧。彭柏碩之所以著迷於丹寧,正是喜歡它會隨使用程度改變顏色、質地的特質,因此觀者不必擔心踩踏階梯上、各展品前鋪設的丹寧布料,它們都將成為彭柏碩下件作品獨一無二的素材,而每個留下痕跡的人都將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帶入Sashiko技法手工縫製
本次展出的5件作品,皆以二手丹寧、傳統藍染布料為主要媒材,而除了襯底布料為機器車縫外,其餘部分皆為手工縫製,近觀可見以Sashiko技法創造出的細節。值得一提的是,Sashiko的源起本就與舊布料再製有關,其歷史可追溯至二戰戰敗後的日本,當時經濟衰敗、社會氛圍低迷,人們拼湊碎布以縫製新和服,因此「布料堆疊」成為Sashiko極為鮮明的特色,若近距離看彭柏碩作品,也可觀察到這項特點。
表現傳統技法的不同樣貌
有趣的是,帶入Sashiko技法的作品尺度通常精巧,但現場展出的《世界地圖》、《Line》尺寸都不小,《藍花》甚至比人還高,「我汲取這個技法,但沒有要完全『遵循傳統』,而是將其轉化,成為作品中的其中一個元素。」彭柏碩表達將傳統以「有別於傳統」的方式呈現的想法。
如此想法,在《世界地圖》中尤其鮮明,彭柏碩認為牛仔布從古至今,在不同地域象徵不同文化內涵,因此運用從世界各地蒐集來的二手牛仔布料,結合Indigo藍染布料與襤褸古布Boro,透過Sashiko與特調塗料合一的工藝手法,將原為「平面」的地圖,轉化為具有立體度、空間感的存在,呈現出點、線、面交織的分割畫面,並將其與不同文化結構對應,讓來自不同時代、以不同工藝加工的牛仔布,成為了空間與時間的交匯點。
被問及是否會回歸服裝設計,彭柏碩表示未來想專注在藝術創作上,將持續發展《花》、《世界地圖》、《Line》系列作品,並期盼將觸角延伸至家飾類別,嘗試更多元形式的創作。
THE FU(TURE)JI IS NOW 彭柏碩個展
展覽日期|2022年7月22日~8月14日
展覽地點|Whimsy Works 奇想會(台北市大安路一段21巷7號)
參觀時間|13:00~20:30
門票資訊|入場費用為低消飲品一杯
圖片提供|Whimsy Woks 奇想會
部分攝影|izzie pang